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78节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78节

  老百姓们看得很乐呵,尤其是看到骑大象和孔雀开屏后,更是兴高采烈。
  这大象居然还能让人骑,也太温顺了吧!
  这个我可以作证,咱们华夏南边的一些部落,也有象兵,据说可猛了。女人们关注的是少女身上穿着的纱丽。
  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颜色可真艳啊,好看。
  别说,搭配上宝石还真有异域风情。
  佛教徒们一眼就认出了菩提树下的佛陀形象,激动得双手合十,差点就要拜下去:“是佛祖!”那孔雀,自然就是大孔雀明王了。
  玄奘在大慈恩寺中,眼眶微湿,一手转动着佛珠,对着天幕一拜: “阿弥陀佛。”
  原来印度就是他去取经的天竺!
  文武百官们原本也有些懵懂,地图一出来,就知道印度原来是天竺,也有些朝代叫身毒。
  李世民看着它地图上西北的那个缺口,摇摇头道: “这个地方的确不好守,从西域甚至是欧洲的敌人,只要通过了这个口,就能在印度平原上长驱直入。
  李靖赞同自己陛下的看法: 高山的确有阻敌之功。
  他看惯了舆图,瞟一眼就知道这个缺口在地图上虽然显得不大,但落在实际之中其实无比广阔。这种地形和平原已经并无差别了,易攻难守。
  秦朝。
  扶苏虚心请教王翦: “昔日先祖灭楚先灭蜀,翻越重重高山之后终于平定蜀地,来到了楚国的后方,将他们打了个出其不意。
  王翦点头: 然。
  扶苏问: “那蜀山之高,其实也难以阻敌。真要打,这山还是能翻过去的。”
  王翦笑起来:公子既然刚刚说出其不意,那就知道在常人心中,没人会选择翻山这条路,这本来就是非常之计谋。而且这蜀山的高度,应该比不了仙画中显示的那一圈山。
  他想起那一连串的八千多米七千多米,还有白雪皑皑的险峻山峰,都忍不住心惊。
  别说带着辎重、穿着普通衣服的士兵了,就是做好了万全准备去爬那山的,恐怕也是有去无回啊。
  这世上又有哪只军队能翻过雪山呢?1
  【雅利安人成为了印度的实际统治者,称呼这些原住民是矮黑人,十分轻蔑。他们将原住民赶到了南印度,并且搞出了宗教和种姓制度来统治这些原住民。】
  【即使几千年过
  去了,现在的印度还在深受着种姓制度之苦。】
  雅利安人是白人游牧民族,他们的相貌和印度本地人相差甚远,前者肤白且高大,后者黝黑又矮小。
  雅利安人为了更方便的统治,搞出了强调出身和种族的宗教。他们自己当然得属于高贵一族,也掌握着宗教的解释权,是神职人员,叫婆罗门。
  为他们服务的,公务员阶级,叫刹帝利。这个阶级也大部分是雅利安人,和一部分本土的归顺者,达罗毗茶人。
  再往下,是商人和平民,吠舍。最下面,是奴仆,首陀罗。而还有一个底层的底层,不可接触者,达利特。其实就是贱民。
  【在他们的概念里,贱民不算人。】
  【即使在现代,达特利也不允许进入寺庙,不允许使用水井这样的公共设备,不允许和其他种姓通婚。】
  【印度只有一亿人,十二亿牲口的梗就来源于此。他们现在都还有着这样的等级和人种观念,在现在的社会中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
  镜头中,一个高种姓的人带着嘲弄的笑容侃侃而谈:
  这么说吧,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喝牛尿,但我们会拒绝喝达利特人手中的一杯水。
  “我不会拒绝和达特利的女人发生关系,但是娶她们?不,这样所有的亲戚都会和我断绝关系。
  而镜头一转,是触目惊心的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和旁边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居住在这里的,全部都是棕色皮肤的首陀罗和达特利。
  天幕下的老百姓们陷入到了沉默中。
  他们想起了自己。
  不过,仙画投放的朝代大多都算是盛世,政治还算清明,老百姓们的日子还过得去。而且,读过书的贵人们也大多知道礼贤下士,装也要装出仁义模样来。
  就算是为官,那也得叫一声“父母官”,要爱民如子。这样赤裸裸的身份□口,让百姓们觉得看不过眼。
  这也太无耻了!
  “不要脸!这不就是糟蹋民女?”
  “那就去喝你的牛尿去吧!”
  平民群众中响起了一片讨伐声。
  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现代的贫民窟。
  感觉比
  咱们还不如呢,要不是旁边的那些高楼,我都以为也是他们的古代。看上去也太脏了!
  明朝。
  朱元璋对种姓制度也很不爽,对此嗤之以鼻: “这不就是元朝的那一套做法吗?”只不过元朝并没有明文写出来而已。
  简单粗暴!
  他颇为不屑——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后世也有人认为正是受到元朝的影响,导致他的一些手段和认知也挺简单粗暴。
  汉朝。
  霍去病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个种姓制度?秦朝残暴无道,还有人能喊出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当然,他不傻,没有当着皇帝的面把这疑问问出来。
  在一旁的主父偃微微一笑,他很愿意交好这名肯定大有前途的小将,解释道:“仙画刚刚提到了神和宗教。想必就是用这些让人臣服。
  “假使神说,你是贱民,那在恐惧和崇拜之下,你就是贱民。神说,你是商人,那你就是商人。神说你的苦难需要让你做牛做马才能得到救赎,那这些不明道理的民众就会甘愿做牛做马。
  霍去病似懂非懂。
  他其实还想说,这个神不好,那换一个呗。不过他可没说出口。
  卫青申请略带复杂的看一眼主父偃,此人不愧是玩弄心术的权臣。
  主父偃只是通过仙画中对宗教的只言片语,就判断出当宗教和权力相结合,那它的威力就让人胆寒。
  汉武帝刘彻自然能想到这一点。他冷哼一声: 朕的大汉,绝不容许这些歪门邪道在民间传播。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欧洲的教会和教皇。
  想要让神权凌驾在君权之上?
  做梦!
  退一万步讲,剥开宗教的外衣,这些愚民的手段在往常的确是统治基础,但是在有了仙画的当下,却行不通了。
  他只能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开智。但不管是哪个方向,必须都要以朝廷的名义,而不是神的名义。
  【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没什么大一统的概念,他们在北方成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十六雄国。】
  【有这样的历史打底,加上地理上的那个缺口,
  历史的印度统治者换来换去,尤其是外来的入侵者,走了马其顿帝国,又来了阿拉伯帝国,然后是蒙古帝国、大英帝国,像是走马灯一样。导致印度真正大一统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两百年。】
  【另外,印度是半岛,海岸线漫长。在海运不发达的时候,这些就是天然的屏障。但是当欧洲的大航海拉开序幕后,这些海岸线就成了天然不设防的国境线。】
  【印度全境沦为了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其实就是军舰,靠近了印度的海岸线。
  因为印度从未大一统,一直在内乱,这些海岸线上甚至都没什么太大的防护力量。
  大英靠着坚船利炮在没有什么天堑的印度平原上长驱直入,让整个印度都变成了他们的农庄。开启了他们对印度长达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
  【一直到现在,印度自己的印地语都只有30%的人在使用,英语其实就是他们真正的官方语言。除了印地语,还有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22种语言,连国民之间都做不到无障碍沟通。】
  【所以,印度现在虽然被西方社会捧起来,发展的确也挺快。但是,想要追上咱们的话,先把种姓制度取消了,再统——下官方语言再说吧。】
  … …
  秦朝。
  李斯闻言立刻出列:“我华夏能一直绵延数千年,此乃陛下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的功劳!”以往这样吹捧的活儿都是赵高来干的,现在赵高没了,李斯只能自己来了。哦对了,听说赵高已经病死在了那关着他的宅子里了。其余的士卿们一下子反应过来,赶紧跟上。嬴政的嘴角默默地往上翘了一瞬,又很快放下。
  他有些遗憾的看着地图上的那些巨大山脉。
  要是大秦的兵马能翻过去,将那印度半岛收入囊中,他倒是可以给他们把语言统一成雅言。不要便宜了那雅利安人。
  而老百姓们,可没有始皇帝那样的雄心壮志。
  他们只是很朴素又带点后怕的道: “可得感谢西边那一波雪山。不然就算是咱们能顶住,这老打来打去也累啊。
  中原大地内部和西域的战争已经够他们受的了。也有人提出疑问: “他们的军队为什么不走商路?”
  现在也有商人去西域行商,据说还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那华夏和西边之间肯定就存在路,这路商人走得,军队走不得?
  有人见过舆图,对周边比较熟,便解释道: “那得再往北,走天山一线,但北地苦寒,商人灵活,军队带着辎重和粮秣可没那么好走。而且北边本来也有着许多强敌。要来咱们这儿,还得先和他们打一场。
  当什么匈奴啊,突厥啊,蒙古啊是死的吗?刚说完,就听到仙画提起来——
  【对了,当时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还打算入侵华夏。】
  【他们的根据地在现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南部草原,大部队去了更好走的印度,还有一支绕过咱们西北边的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走了北边的蒙古和河西走廊,然后正巧撞上了咱们的商朝。】
  【商朝可不是好惹的,当时出战的正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商朝的王后妇好!】商朝。
  高大美丽的妇好穿着战甲,坐在骏马拉的战车上,手中两把重达20斤的青铜钺。
  看上去威风凛凛。
  “勇士们,我们的家园正受到敌人的侵袭。你们可愿跟随我,你们的王后一起,守卫你们的家园,守卫你们的父母子女?
  在台下站着的数万商朝士兵将手中的武器顿地,发出响彻天际的呼应:
  愿随王后前往!
  妇好手中的青铜钺往前一指: “出发!”商王武丁送别自己的妻子和将士。战车向前滚滚前行,妇好率领着商朝的兵马,与来犯的雅利安人英勇作战。
  【这一场战役被记录在《竹书纪年》中,写她斩杀了两万多名白首。白首,就是当时的雅利安人,并且将他们赶到了兴都库什山脉一线。】
  【妇好是华夏文明的捍卫者!】
  【妇好据说一生中征战90多次,从无败绩。这也让人以为她只是个神话人物。但是1976年,咱们在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区发现了妇好的墓穴,里面出土的大量文物和甲骨文,证实了这就是妇好的墓。】
  【这位女武神是真实存在的。】
  在河南的妇好墓遗址上,考古学家们正在珍惜万分的挖掘着那些文物。专家们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写道;这被证实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