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第117节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第117节

  铁蛋:“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来看看当今圣上第六子为长江黄河两域百姓,花费半年时日做出来的新堤坝啊。”
  “叮叮——”
  “呛呛——”
  敲锣打鼓的动静和“当今圣上”“长江黄河”等字眼,吸引了不少进城出城不怎么着急的百姓。
  铁蛋继续道:“各位应该听说,前些日子当今圣上和朝中大臣纷纷赶往城外皇庄?那便是赶去看六阿哥做出来的新堤坝。”
  “各位请看!这上面还有许多碎裂的痕迹,都是当日朝中大臣们用这么大的锤子出来的,那些大臣敲得手脚发软,也没将它敲碎。诸位要是不信,都可上来试一试。”
  百姓之中虽有人对六阿哥有些好感,但也不敢平白冒出头来。
  这时,混在人群之中的托就来了。
  “俺来试试!”身高一米九几好似一头熊的粗壮汉子撸着袖子出列。
  袖子一捋起来,露出他比旁人大腿还要粗的胳膊,抡起旁边准备好的锤子就砸。
  “咚——”沉闷的敲墙声一记又一记地响起,墙壁始终不见碎裂。
  围观的百姓中又有人出列,一个接着一个,慢慢的,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越来越多。
  见时候差不多了,柱子就道:“六阿哥好不容易研究出新堤坝,可是新堤坝造价太高,户部不肯拨款,六阿哥实在不忍两域百姓遭难,于今日上朝恳请圣上能允许他自己出钱建。”
  群众哗然。
  他们不知道新堤坝究竟有多贵,可也知道国库总比一个人要厉害一些。
  “我俩这仆人之子的卑贱身份,蒙六阿哥看重,当了伴读,实在不忍六阿哥殚精竭虑,还请诸位伸出援手……”
  这话一听就是要钱,百姓中已有人悄悄后退。
  柱子接着道:“还请诸位给在长江黄河两域的亲戚写封信,传句口讯也好,等到六阿哥谴人去建造新堤坝时,还请各位乡亲万万别为难他们,堤坝早一日建好,就能早一日护一方百姓,更能早一日去往其他地方建堤坝。”
  百姓们:???
  竟然不是要他们捧个钱场吗?也不要他们捐个钱?
  一连三日,铁蛋和柱子等人都在钢筋混凝土墙面边,向各位路过的乡亲们恳求送封信、传口讯。
  有好事者问他们,既然是奴仆之子,又怎么会成为阿哥的伴读?
  铁蛋和柱子的回答截然不同。
  铁蛋说:“六阿哥看我骑猪而来,问我家里怎么养猪,得知家家户户养猪困难,研究好些日子,我们家的猪肥肥胖胖,远近驰名嘞!”
  柱子说:“六阿哥说他已有官宦人家出身的伴读,总得找几个贫农家庭出身的伴读,这才能够知道普通百姓家最缺什么。”
  许多百姓最初只是凑个热闹,听着听着觉得这个六阿哥挺有意思,又有人寻着消息前往皇庄外面的大路,去看那早早建好的水泥路和正在干硬的混凝土路。
  慢慢的,有人将信将疑地往亲戚家传信。
  最初是觉得如果真的有人去建堤坝,那边肯定需要很多人干活,早一日知道,也好早一日谋个活计。
  后来见放在城外的那堵墙,天天有人敲,天天敲不碎,渐渐的就有了点信心。
  再有人往亲戚家传讯,更多的就是说这堵墙怎么怎么样,要是六阿哥能够早点派人过去建堤坝就好了。
  京城百姓们议论纷纷气氛热烈的同时,胤祚正在御书房挨训。
  朝堂一出,民间一出,可把朝中大臣们给得罪得狠了,尤其是户部和工部。
  据说有不少读书人写文章夸他们,明褒实贬,骂他们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年过半百,还不如一个四岁孩童。
  朝廷有钱养那群蛀虫,还不如皇帝多生几个像六阿哥那样的儿子。
  听到这话,康熙都给气笑了。
  往常许多人都说百姓愚昧无知,人云亦云,他这会儿倒是觉得都一个个的挺聪明,双眼雪亮,知道他的儿子比那群大臣好用得多。
  可那仅限于某几个方面,光一个胤祚就够康熙头疼的了,再来几个,他非得气得短命不可。
  康熙怒气冲冲:“你很有钱是不是?你有钱到能绕着长江黄河建一圈堤坝是不是?你有钱没处花,给朕啊!朕帮你花!”
  胤祚两只小手还揪着耳朵,被骂了好半天整个人怂兮兮的,听到这弱弱反抗:“汗阿玛,我孝敬你的不少啊。我都跟你合作那么多生意,小金库也在你那里,你要是钱不够花,拿去花一点,我也不会跟你计较啊。”
  康熙:“……”
  太子:“……”
  不行了,这必须打一顿!
  第112章
  这一顿打是胤祚没有料到的。
  康熙生气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挨打,不撩盛怒中的老虎胡须。
  等打完了,让康熙出够气了,再懵懵懂懂地抬头:“汗阿玛,我哪里惹你生气了?”
  康熙本该生气的,但看胤祚好像真的不知道哪里错了的样子,又生不起气来。
  他有些累了,搂着胤祚不说话,用眼神示意太子来说。
  太子只好接过话来:“六弟,达成一件事的办法有很多,并不需要这么莽撞,也不需要采用得罪那么多大臣的办法。”
  胤祚听懂了,并不是在责备他做了这件事,只是说他的做法错了。
  “大家想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能够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就只能这样了。”
  康熙冷笑:“大家?都有谁参与了?”
  话音刚落,就见胤祚心虚垂眸,两根手指对啊对,不肯回答,他立马改换问题:“那你就说谁没参与吧。”
  胤祚眨巴一下眼睛,没有说话,康熙和太子就懂了——所有人都参与进去了,没有一个漏下的。
  “说说看,都怎么分工协作的。”这个词还是胤祚提出来的,这会儿康熙用起来还觉得真不错。
  胤祚:“几个大臣帮我写了十几版在朝堂上应该说的话,教我上朝时的礼仪,但是他们写得太多了,我嫌废话多就自己精简了一下。”
  康熙:“……”
  太子:“……”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被精简的内容是什么。
  不如说,被精简的那些才是更应该说的,用那些言语话术说出来,会尽量婉转一些,让胤祚少得罪些人。
  怪不得纳兰明珠当时在朝上都快要晕过去了。
  由此可知,民间那一出很大可能不是那几个大臣想出来的。
  康熙问:“谁让你那两个哈哈珠子去城外每天敲锣打鼓的?”
  胤祚很老实地回答:“四哥、廷玉哥哥、铁蛋、柱子,我们一起想的。”
  张廷玉的原话是:“既然六阿哥已经下决定要和那么多大臣作对,那就该拉拢汉臣。六阿哥做的这一切是为了长江黄河两域汉人百姓,应该让他们知道您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柱子说:“其他阿哥的哈哈珠子都是官宦人家、八旗子弟,六阿哥身边的哈哈珠子全是汉人,需要凭借此次机会将劣势转为优势。”
  大清入关才几年?
  满人的数量终究比不过汉人。
  康熙拉拢汉臣,重用汉臣,也是希望能够促进满汉两族交好,可皇帝做得再多,落在汉人百姓眼中都可能是带着阴谋的,胤祚不一样。
  他非嫡非长,虚岁才四岁,建功立业和积累名声都太早。
  康熙正当盛年,储君地位稳固,胤祚背后没势力支撑,他做得越多,名声越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越多。
  所以个人出资建造堤坝一事,胤祚捞不到多少好处,还得倒贴巨额银两,除了天生心善、心系百姓,没有第二个理由。
  他彻底站在了汉人的那边,如果连汉人都不支持他,不帮助他,没人知道新的堤坝什么时候能建起来。
  听完胤祚的转述和分析,康熙忽然对那个叫柱子的男孩起了兴趣:“普通人家的孩子竟也有这般眼界。”
  “柱子也不算普通人家吧。”胤祚挠挠头,“上数几代,也是官宦人家,但是明朝末年的情况……你知道的,他家被贪官栽赃诬陷,家破人亡,辗转投奔亲戚,又遇上大清入关,发布圈地令,就跟着变成奴仆了。”
  这也是柱子为什么那么恨贪官污吏。
  康熙:“……”
  太子:“……”
  在民间找个哈哈珠子,还能找到这样复杂背景身世的,都不知道胤祚的运气是好还是坏。
  父子俩有点好奇,“那铁蛋呢?不会也是前朝的?”
  “没有,铁蛋家就是普通人家。”胤祚摇头,他怎么可能随手一捡就是两张ssr卡?
  一听没什么背景,康熙和太子还有点失望。
  胤祚要这两人当哈哈珠子,康熙不可能没查过背景,可他也不至于查到前朝去。
  主要是前朝末年,宦官当道,冤假错案太多,很多事情都不可考证,派出去的人查到这两个孩子身世清白,和其他势力没什么瓜葛,也就差不多了。
  要不是胤祚主动说出来,康熙和太子都不知道还有这一茬。
  康熙气愤地揉着胤祚的小脸蛋,要不是小屁股刚被打过,他还挺想捏捏小屁股的。
  “那么多人都商量了,怎么就没来找汗阿玛商量一下?”
  太子忙道:“还有二哥!”
  胤祚自知理亏,任由康熙揉团子似的揉他的脸,因为这个,说话声音多少有点含糊不清:“你们不会同意呀。”
  康熙:“……”
  太子:“……”
  “我问过了,遇到这种情况,都得等朝上吵个好些天,等他们吵爽快了再来回拉扯慢慢谈,可是两岸百姓等不得。”胤祚道,“汗阿玛,我既然生在皇家,有了得天独厚的身份,就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康熙和太子都沉默了。
  扪心自问,如果他们处在胤祚的角度,会这么做吗?不会的。
  张英和李光地是汉臣,希望为汉人百姓谋福祉,想要百年之后有个好名声,而朝堂上的满臣……他们不在乎长江黄河两域的汉人百姓,只想从这件事中谋取利益,或者升官,或者发财。
  索额图想回到朝堂,就得为胤祚出谋划策,纳兰明珠在此事中出力,很可能是不想让索额图独树一帜。
  他们的初衷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自己和家族,而不是为了天下百姓,真有那么一天,也只是扯张大旗随口胡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