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奇幻玄幻>第一氏族> 第694节

第694节

  范子清、常怀远无奈,只得抱拳应诺,军令到了,身为将军必须服从。
  赵宁让他俩下去处理军务,自己站在城墙上继续思考战局。
  昨夜一战胜得干脆利落,看似是八千余将士击败了五万敌军,乃战功卓著的大捷,但在赵宁看来,账根本不能这么算。
  昨夜之战的核心,是范子清率部击溃了吴廷弼本部。
  这是五千反抗军重骑,对一万吴军轻骑的胜利。
  在范子清出其不意夜袭,吴廷弼不知反抗军虚实,双方战阵对冲、没有任何花哨较量的情况下,重骑对轻骑的碾压不可能不出现。
  更何况,反抗军将士对吴军将士还有普遍的境界优势。
  现在吴军知道了反抗军的部分虚实,后续吴军对反抗军的战斗,就不可能再出现轻骑跟重骑对冲的情况。
  据赵宁所知,吴军不是没有重骑,相反,他们重骑不少。
  再者,反抗军后续征战需要攻城拔寨,吴军若是踞城而守,重骑就没多少用了。
  东南繁华,金银财货无数,富庶远不是河北河东可以比拟,财力充沛的吴国,军备绝不可能落后于大晋——军备占优才算正常。
  吴军征战江南这些年,赵宁虽然忙于革新战争,无暇抽身去看,但也没少让一品楼、长河船行密切注意相关。
  吴军军备如何,有多少实力,赵宁很清楚。
  昨夜大捷让范子清认为吴军实力寻常,赵宁却明白以吴军的综合战力,绝对是晋军的劲敌。
  因是之故,在跟吴军交手,尤其是跟吴军、秦军一起交战的情况下,赵宁跟黄远岱选择的战法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赵宁看向沂州方向,轻轻吐出一口气。
  趁吴军刚进沂、密,立足未稳,反抗军必须尽快夺下二州,斩掉吴军右翼。
  ......
  藤县。
  吴国建武军节度使吴俊还未离开城池去沂州,就碰到了仓惶逃回的吴廷弼,听对方说完邹县战报,他气得很想让人把对方拖出去砍了。
  吴廷弼并非吴氏嫡系子弟,这是他修为够高,却只能屈居吴俊之下的原因之一。
  平日里,吴俊对待这位族兄还算客气,但这回对方吃了这样大的败仗,折损近万精骑,不仅让吴氏丢了大脸,也折损了家族精锐力量,令吴俊不能不怒火中烧。
  在他要把吴廷弼轰出大堂的时候,坐在旁边一位矮小将领开口道:
  “吴帅不必如此愤怒,晋军虽然占了邹县,终究只是因为吴将军疏于防备,一时侥幸罢了,只要我大军出击,邹县必能夺回。”
  这人虽然生了个五短身材,却是吴国禁军将领,职司龙武军上将军,乃禁军有数的高阶将军,名叫陈雪陇。
  吴俊的建武军虽然有八万之众,是吴国人数最多的藩镇军之一,但他在面对陈雪陇时,却不能不以礼相待。
  吴国禁军二十多万,统称侍卫亲军,共有六位上将军,全都归大将军杨佳妮统辖。
  吴国藩镇军合在一起六十多万,总数接近禁军三倍,但地位却不如禁军。别的不说,禁军的军备、俸禄就远超藩镇军,是吴国的核心军事力量。
  这回出征中原,因为杨延广亲征,吴国出动了八成侍卫亲军,兵力二十万;藩镇军则只调集了三十万左右。
  陈雪陇所部与建武军、宁国军两个藩镇军合力,组成东路军;另有三位上将军去了宋州、汴梁一线,与其它藩镇军组成西路军。
  最后一位上将军率部留守徐州,既是稳定后方腹心,也方便支援各处。
  吴俊瞅了陈雪陇一眼:“陈将军愿意出征邹县,为大军夺回城池?”
  “若是吴帅愿意下令,本将自当前往。”陈雪陇拱了拱手,笑呵呵地道。
  吴俊眼神微沉,他不仅不愿意下这个命令,而且对陈雪陇自称本将很是不满。
  陈雪陇作为禁军将领,当然是寒门出身,吴俊有世家子弟的天生优越感,向来自觉高寒门官将一等。
  这回东路大军又是以他为主,陈雪陇跟宁国节度使不过是副手,对方竟然敢在他面前自称本将,吴俊如何不恼?
  恼归恼,吴俊却不能发作。
  一方面对方是禁军上将,两人不是一个系统,对方不归他管,且官品不比他低;二来吴国是寒门的天下,吴氏仰人鼻息而已,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邹县是我建武军丢的,自当由我建武军去夺回。”吴俊拒绝了陈雪陇,打算亲自走一趟邹县。
  听吴俊这么说,陈雪陇没有多言,只在心中暗暗冷笑。
  吴国虽然有世家有寒门,却没有世家寒门之争,因为世家力量太小,在陈雪陇眼里,世家不过是明日黄花,注定要过时的存在罢了。
  再者,他是吴王最为倚重的禁军的上将,对上藩镇军岂会没有优越感?在他看来,藩镇军就算不是土鸡瓦狗,也比土鸡瓦狗好不了多少。
  吴俊轻易不肯让他出战立功,陈雪陇也不急,只要建武军再度兵败,他就不愁不能上场。届时只要击败晋军,取代吴俊的东路军主帅之位都不是不可能。
  吴俊最终没能兵发邹县一雪前耻。
  杨延广亲自下了令,让东路军各部踞城而守,以逸待劳,务必在沂、密二州站稳脚跟的同时,严防晋军袭击藤县、进入徐州地界。
  第七七三章 失望
  在范子清率部翻山越岭,从兖州进入沂州地界,吴俊、吴廷弼、陈雪陇赶往沂州和密州,东线战场正式进入大战状态时,以曹州为第一个争夺目标的西线,战争也进入了蓄势待发的阶段。
  对杨氏而言,西线战场与东线战场不同。
  东线战场他们只需要出动自家军队,进退完全不必依靠旁人配合,守战都是吴国将领自己做主。
  而在西线,杨氏不仅需要张京所部配合,更需要与魏氏大军联合行动,共同在滑州、曹州、宋州东北一带展开攻势。
  西线战端要么不开始,一旦开始,烽火很快便会烧遍数州之地。
  作为吴国侍卫亲军大将军,西线战事的吴军统帅,杨佳妮早早带人到了汴梁,与张京、魏氏族人日夜筹谋战事,协调各军行动,征伐民夫调运粮秣物资,加固地方城防。
  “秦军的脚程未免太慢了些,先锋至今都没有抵达河阳郑州,东线战事已经开打,晋军刚刚夺了邹县,我们这里不能拖延太久。”
  众人站在悬挂的军事舆图前,神色木然的杨佳妮没有语气波澜的说道。
  知道她的人清楚她脸上向来没有多少表情变化,不知道的人譬如说张京,就觉得眼前的吴国禁军大将军清冷高傲、目无余子,心中平生许多压力。
  “不是我们脚程太慢——我们的行军速度已经足够快,距离郑州业已没有几日路程——而是晋军动作太快。”
  魏无羡说话的时候,是真正的面无表情、语气冷硬,这是他作为大军统帅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威严总在举手投足间自然表露出来。
  张京看看魏无羡,只觉得心中压力更大,对方本就生得魁梧高大,站在那里犹如一座铁塔,一身杀伐之气令他不怒自威。
  昔日的燕平少年郎,早就过了而立之年,如今是真正的一方诸侯。
  夹在两位王极境后期的绝顶高手中间,张京纵然是王极境中期,想到自家部曲的力量无法与对方相比,不能不感到明显的自卑、局促。
  “反抗军一路狂奔到兖州城下,途中攻城掠地犹如喝水一样简单,根本没费多少时间,称得上是顺手施为。”
  魏无羡接着道,“他们抵达州城本就迅速,到了之后几乎没有停顿,常怀远刚到,翌日就杀向了邹县,当真是其疾如风、攻势如火。”
  反抗军的这一系列动作,都发生在秦军先锋出潼关进军河阳的途中,以至于现在秦军先锋还未抵达郑州,反抗军已经东出兖州。
  杨佳妮瞥了魏无羡一眼,“赵宁的用兵风格你难道还不清楚?不动如山、动若雷霆。
  “从反抗军渡河南下那一刻开始,你就该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晋军的攻势一定会排山倒海。
  “若是连他们的速度都跟不上,这一仗我们也就不必打了。”
  杨佳妮这话说得虽然不客气,但并无怪罪魏无羡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事实。
  魏无羡还没什么面色反应,张京已是心头一动,充满担忧的偷看了魏无羡一眼,生怕对方恼羞成怒。
  魏无羡嘿然低笑两声,直言回答:“我们的速度是比不上晋军,但我先锋大军进入洛阳、河阳,也不可能不管不顾埋头猛进。
  “一路上,我的将士不说巡查地方,行军队形至少得保证在可以随时转入作战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防备各种大大小小的意外。”
  这是在说秦军开路先锋需要防备遭遇袭击、伏击。而能够对他们出手的,只可能是张京的部曲,和早一步进入中原的吴军。
  看到魏无羡的低声冷笑,再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话,张京心惊地偷瞧了杨佳妮一眼,很担心两人一言不合打起来。
  这不是不可能,两人在潼关可是打过不少场。
  杨佳妮没有跟魏无羡针锋相对,看着舆图目不斜视道:
  “依照你们的行军速度,等到主力抵达河阳,怎么也得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慢的话甚至要两个月。
  “我吴军早已到达指定位置,各项准备皆已做好,在这一两个月内,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干等着你们。”
  魏无羡没什么神色展露:“你们打算提前展开攻势?”
  如果吴军不等秦军到来,跟张京部曲一起提前行动,那么就能更快攻城掠地,但也要面对晋军的完整战力,战事想要有进展不是那么容易,而且伤亡不会小。
  杨佳妮淡淡地道:“我们会大军压进,给予赵氏压力,让他们无法分兵,策应东线作战。另外,曹州我们就先拿下了,不计入事后战果分配之列。”
  战果瓜分有盟约条款,杨氏与魏氏在撕破脸皮前,都得在一定程度上遵守。
  魏无羡沉吟片刻,不见喜怒地道:“也行。”
  张京见杨佳妮与魏无羡都没什么好脸色,便认为这两人关系并不好,心中不由得暗暗窃喜,觉得自己日后浑水摸鱼的机会很大。
  ......
  与魏无羡议定前线战事,杨佳妮吩咐了张京去做事,让对方将曹州夺下来。
  这是对方多番请求的事,杨氏乐得对方打个先锋,给大军探探路,免得张京觉得吴国不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不把他当自己人。
  若是张京有别样心思,无疑不利于后续战局。
  “大将军,神教首席上师、神使大弟子阿蝶,日前到了汴梁,希望能够见上大将军一面,不知大将军是否有空?”
  张京在接过任务之后试探着问。
  这回争夺曹州,张京要用自己一贯攻城掠地的方式:以金光教教众发动地方百姓献城,大军直接过去接收。
  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大军闹出大动静之前,就把事情定下来。
  杨佳妮转身往门外走,看都没有看张京:“没空,不见。”
  话音未落,她人已到了门外,拔地而起转眼消失在半空。
  神神鬼鬼的事,杨佳妮半点兴趣都没有,要说她对金光教有什么看法,那也只是鄙夷厌恶,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不会见什么上师。
  望着杨佳妮远走的方向,张京张嘴无言。
  回到徐州,杨佳妮先去跟杨延广通报了前线安排——这是她作为前线统帅,必须要第一时间跟杨延广禀报的事,而后就去了城外。
  说是去城外,其实离城很远,两日一夜时间,杨佳妮走了不少州县、乡村。
  一路巡视探查,她要确认的是一件事:吴国得到武宁后,官将有没有好生抚民,县乡百姓的处境,是不是跟赵宁离开前有实质差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