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38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38节

  他只感觉自己遭受了办公室的冷暴力,连续好几天时间,都感觉气氛怪怪的,每当问起来的时候,就总是听到那句话,“你自己不知道吗?”
  张志强感觉很冤枉。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性,后来都被否决掉了。
  颜静不说。
  老实人孙健也不说。
  罗大勇一般不说话,有时候,只是看他一眼就转过了头。
  朱萍……
  张志强被喷了一次,完全没有再次面对的想法。
  最终,他还是不知道。
  几天以后,办公室的气氛终于恢复了正常,因为事情根本没有人提及,张志强也把问题抛在了脑后。
  他的性格有个优点是不记仇。
  不管是他得罪了别人,还是别人得罪了他,一般的小事情,过去了就很快忘记了。
  梅森数实验室则是一片平静。
  实验室里,就只有海伦知道王浩完成了研究,但她不是一个八卦的人,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相关的思维逻辑。
  她知道消息后,只是静静的等待论文发布。
  对于海伦来说,看王浩的证明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她还是非常期待的。
  但她也有一些烦恼,或者说是担忧。
  海伦自然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代表着什么,有人能完成这个猜想的证明,可以说在数学上已经功成名就。
  当一个男人功成名就了,他会干什么呢?
  尤其是单身的男人……
  海伦再考虑一下自己的年龄,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紧迫感,也让她的精神显得有些焦躁。
  这件事似乎过去了。
  学校里没有人在提及,王浩自然不可能主动去说,他倒是不在乎别人知道还是不知道。
  另外,他以为张志强肯定是知道了,因为他说过一次了,还问过张志强用第二种方法证明有没有意义。
  学校里的气氛一片平静。
  王浩感觉很不错,他并不想提前受到过多的关注。
  何毅说了个消息,科学基金那边的专家组定,下个月中旬以后再来。
  这就放心了。
  王浩还是在乎物理实验室的项目的,也希望专家组能够错开时间来,他就能够专心的去谈后续的研究。
  这段时间就轻松很多了。
  王浩平时就是上上课,他也不继续埋头做研究了,保持随遇而安的心态去生活。
  当然,他还是有事情做的,就是航天局那边的项目。
  梅森数实验室的项目,是完成气动力学特性模拟仿真系统的一部分算法。
  简单来说,主要就是做解析偏微分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组的算法,其他附带的输入输出以及辅助算法,难度相对要低一些,达不到研究的程度,让博士生和其他人负责就可以了。
  王浩把外围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张志强,在核心算法方面,他还是和郑尧军、祁晓两个教授一起做。
  郑尧军在偏微分方程领域也是有一定成果的,做核心算法的底层数学基础方面能有很大帮助。
  祁晓则是在算法上很有研究。
  如果能给予数学基础的支持,祁晓就能够完成相应的核心代码,他在算法、写代码的水平上,要比王浩强出不少。
  当然,底层的数学基础是最重要的。
  系统工程司方面提供了一些原始的资料,其中包括他们现有系统的代码、计算方式以及数学分析方式。
  王浩耐心的研究了一下,发现数学底层方面还是有些粗糙的。
  原本的系统需要好多人去做计算分析并录入参数,根据参数来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再结合其他所有的数据和计算进行气动力模拟。
  这是很麻烦的过程,而且模拟效果偏差相对较大。
  当然,不管怎么提升算法能力,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都肯定需要一定人工辅助去录入参数,区别只是录入的多少而已,但王浩发现他们的人工计算方法,依旧相对有些粗糙。
  大概是因为当时ns方程相关研究,还多是以‘代入数值’的方式来求解,求得的近似解自然和精确的差异大一些。
  这就像是计算一个力的数值,精确点就是100牛顿,但得出的数值都是110、90、89,偏差相对还是有些大的。
  这种偏差放在原来的使用上是足够了,但因为在研制的重型火箭,对于精度的要求更高,偏差就在可控的范围外了。
  王浩对于所有内容进行了了解,马上就把握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模糊计算。
  算法对于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存在一个模糊计算的过程。
  这种模糊计算的方式,可以计算出‘近似值’,来进入到后续的计算中。
  因为方程转化并不是代码可以完成的,一些必要的算法中途无法直接计算出结果,都会利用模糊处理的方式进行。
  在这方面,王浩并没有做过研究,就针对问了祁晓教授。
  祁晓对于模糊算法有一定了解,但也只知道个大概,会一些简单的运用而已。
  王浩了解个大概以后,就决定自己进行研究,他建立了个和‘模糊算法’有关的研究任务,就开始仔细看模糊数学的资料。
  这个研究项目的难度只有‘e级’,还达不到科研的程度,但用来改善算法已经足够了。
  王浩只希望做到能够利用模糊计算,把内部计算数值的偏差缩小到一定范围。
  比如,原本是10~20的范围取值。
  如果是取值是11,偏差就相对大一些,把范围缩小到3~17,哪怕在里面随机取一个数字偏差大概率都会小很多。
  当然,这是概率问题。
  很多偏微分方程是无法求解的,也根本不可能知道精确解是多少,也许‘11’更接近精确解,但只是相对于一个数据而已。
  当数据量足够庞大的时候,缩小范围就要精确太多了。
  ……
  王浩不急不慢的研究气动力模拟项目的核心算法,时间也很快到了月底。
  莱布尼茨赶在前两天完成了审稿。
  他为了这个审稿忙碌了大半个月,还特别去了一趟瑞碘皇家科学院。
  他去瑞碘皇家科学院的目的,是找顶级的数学家帮忙把稿件分成几部分,然后就可以找其他数学家针对性的进行审稿。
  最终还是赶在月底前完成了。
  虽然过程是很忙碌的,但结果是很喜人的,所有审稿得出的结论都是通过。
  “这就是一篇正确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从现在开始就会变成哥德巴赫定理!”
  “真是很有价值的一刻!”
  莱布尼茨感觉非常的激动,但他没有时间去感受情绪,马上就去了印刷的工厂,找到相关负责人,决定在原本已经开始印刷出版的最新一起期刊中,最后加入二十几页的新论文。
  工厂负责人非常的为难,“但是,有很多已经印好了,数量也超过了三千册。”
  莱布尼茨不在意道,“把那些都销毁,那是不完善的期刊,加上这一篇论文才是完善的。”
  虽然他只是《数学学报》的主编,但已经得到了上级的委员会点头,自然有权利做出这个决定。
  三千册,亏损很大。
  但是,相比发布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莱布尼茨还是感觉很有压力的,他之所以坚持这一期就要发表,就是因为王浩说起,有另一篇证明,投稿给了《数学新进展》。
  他希望那是假的,是玩笑,但万一是真的呢?
  这是赌不起的。
  如果《数学新进展》提前三个月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等三个月以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正式成为了哥德巴赫定理,到时候再去发布新的证明,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信誉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已经答应王浩能够在新一期发表,没有做到,对于他个人和期刊都有很大影响。
  如果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数学学报》在数学界的影响力肯定会受损。
  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天就是月初了,莱布尼茨回了家休息,稳稳的睡上一觉,第二天打起精神,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下午三点的时候,他就不断的刷新起了网页。
  那是《数学新进展》的官方网站,新一期发布会在官方网站同步更新内容目录。
  终于再进行一次刷新后,网页上有了新的内容,点进去以后就看到一篇内容,直接让莱布尼茨的眼睛定住了——
  《覆盖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他马上找到王浩的投稿论文,标题则是《对比分析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还真的有啊!”
  莱布尼茨对比着看了好半天,最终苦笑了一声,他之前就觉得王浩不太可能是开玩笑,只是说的内容不敢相信而已。
  现在一切确定了。
  王浩用两种方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并分别投稿给了《数学新进展》和《数学学报》。
  “真是天才啊,绝顶天才!疯子!纯粹的疯子!”
  “数论的疯子!”
  “这竟然会是真的,我在科学院说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相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