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441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441节

  “和这道奏本一同呈递上来的,还有其他几个御史以及吏部官员的奏疏,他们举荐的人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希望,陛下能够简拔这次迎复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入阁的。”
  有了这两人的解释,朱祁钰大致的翻了翻递上来的奏本,心中也便有了数。
  与此同时,他留意到,王文最开始呈递上来的那份,关于使团众人升赏的奏疏,依旧是以授勋加赏赐为主。
  可以看出来,虽然部议上产生了争执,但是,这位大冢宰,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问道。
  “九皋先生,你是内阁首辅,这些举荐的人当中,你觉得何人适合入阁?”
  王翺的表情显得有些谨慎。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答。
  现如今举荐的人当中,无非就那么几个,使团的三个人,朱鉴,李实,罗绮,然后就是李贤,杜宁这两个朝廷派去迎接的。
  按理来说,朱鉴功劳最大,要提拔也得先考虑他。
  但是,这个人的立场,就是最大的问题!
  内阁和别的衙门不一样,对于内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圣心。
  现如今,虽然京城当中看似风平浪静,但是,这几本奏疏的出现,本身就让政治嗅觉敏感的老大人们,感受到了一些莫名的意味。
  而朱鉴这个人,一向是亲太上皇的,这一点,从他孤身入瓦剌谈判,然后又毅然选择从陕西巡抚调任鸿胪寺卿便可以看出。
  如此一来,是否让他进内阁,就需要多方考量了。
  尤其是,在王文这个老家伙的态度这么明显的情况下。
  于是,沉吟片刻,王翺还是道。
  “陛下,臣以为,内阁之人不仅要有才识,有功劳,更要有谋略巧思,所以,臣以为,若要增补阁臣,李实和罗绮二位大人,更加合适。”
  “此番出使瓦剌,朱鉴虽当居首功,但是,铨选大事,不当用作升赏,朝廷若要酬功,勋卫荫封赏赐皆可,官职之事,还是当选择合适之人出任。”
  第545章 增补阁臣
  乾清宫中,朱祁钰看着王翺这番谨慎的样子,不由有些失笑。
  摇了摇头,他笑着反问道。
  “九皋先生的这番话,自己相信吗?”
  王翺老脸一红,没有说话。
  信不信的,态度还是要表的。
  但是,就像天子说的,这个理由,他自己说出来,都觉得站不住脚。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和王两个人,巴巴的跑过来找皇帝决断了。
  将太上皇成功迎回,是大功劳!
  朱鉴是臣,立下如此大功,官职升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像当初的王翺和王两个人,也是凭借着谈判的功劳,一个直升天官,一个直入内阁。
  说什么铨选大事,不可用作赏赐,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话,真要是在早朝上说出来,他能被那帮御史当场骂死。
  不过,所幸天子也并没有继续为难他,而是转向了王,问道。
  “天官这些日子,所受的压力和非议,只怕也不小吧?”
  事实上,对于朱鉴等人该如何封赏,从太上皇的仪驾到大同的时候,朝中就已经开始讨论了,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
  只不过,毕竟太上皇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到京,所以一直没有被真正提上日程,但是现在,太上皇归京也有好几日了,这件事情被翻出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当然也理解王的无奈。
  这个老头,脾气是倔的,但是他并非是不懂谋略,一味强硬的人。
  站在王的立场上,他对于太上皇归朝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他更担心的,是太上皇有其他的心思。
  事实上,这也是当初王曾经涌起过冲动想法的原因所在。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太上皇一旦归朝,天家这种奇怪的权力关系,必然会长期保持下去。
  果不其然,太上皇刚刚归朝,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朱鉴此人,态度立场十分明确,他是死守名分的人,对他来说,固然太上皇犯过大错,但是他依旧是君,是天子的大兄皇帝。
  所以,对于朱鉴来说,他仍旧认为,朝廷该是由太上皇做主的。
  这一点,虽然朱鉴没有说过,但是王早年跟朱鉴打过交道,自然清楚,这个老家伙是什么品性。
  所以,他绝不愿意,坐实朱鉴进入内阁这样的机要衙门。
  为此,他不惜承受非议,截下了使团所有人的升迁,不错,是所有人的升迁!
  在王拟定的这份封赏奏疏当中,使团上上下下,加上参与迎接的一应人等,给的酬功之赏,全都是勋爵荫封金银赏赐,但是官职升迁,一个也不给!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从沙窝之战以后,朱鉴孤身一人深入瓦剌,说服也先答应和谈,带回袁彬,后来又不惜放弃陕西巡抚的职位,出任鸿胪寺卿,担任使团正使,这一举一动,几乎主导了整个太上皇归朝的进程。
  所以说,如果要酬功,他必然首当其冲。
  为了压下朱鉴,王只能同时将所有人压下,不然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下去。
  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受到了很多的非议和压力。
  这也是他没有在早朝上拿出来奏疏的原因所在。
  王早就得到了消息,六科还有翰林院的不少官员,都攒着劲儿,就等着他奏疏一上,便是狂风暴雨般的弹劾。
  他才不会跟这帮人硬碰硬,所以,理所当然的就直接送到了天子的面前。
  拱了拱手,王开口道:“陛下,臣身在其位,自然当谋其政,如首辅所说,朱鉴此人,并不适合出任内阁辅臣。”
  “但是”
  话音落下,朱祁钰脸上收敛笑意,声音平静的接了下去。
  “除了内阁,已经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安置他了。”
  王沉默着,没有说话。
  的确,朱鉴的履历极其漂亮,瓦剌之战当中,抗击也先有功,但是为了稳定大同的局势,本就被压了一头,没有直接出任陕西巡抚。
  随后,他奉旨孤身一人出使瓦剌,说服也先,带回袁彬,这又是一功。
  要知道,当时正值沙窝之战结束,也先被断一臂,正是盛怒之时,此时前往瓦剌,其中凶险可想而知。
  但是这份功劳,也没有得到朝廷的嘉赏。
  相反的,他为了大局做出了牺牲,自愿转调鸿胪寺,只为了方便出任使团的正使,继续负责迎回太上皇的大事。
  这种气节,在朝野上下,都是被盛赞的!
  如今,太上皇安然归来,朱鉴身上又是一桩大功,如此种种加起来,若是仍旧压着他不肯提拔,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朱鉴如今的官职,是右都御史掌鸿胪寺事,如果要升迁,要么一步到位出任实职的七卿,要么就只能入内阁。
  七卿是没啥指望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为了擢升他一个人,让一个七卿重臣给他让位。
  所以,能安置他的,就只有内阁。
  毕竟,他是身负大功归来,而且,两次出使,证明了自己的胆识和能力,也不可能把他塞到南京去。
  而且,严格来说,即便是内阁,对于朱鉴来说,也是屈尊,只不过,现在的朝廷当中,六部七卿加上内阁首辅次辅,都已经有了人了,所以,朱鉴才只能去内阁当一个普通阁臣。
  在这种情况下,王坚持不肯举荐他入阁,实际上是犯了众怒的。
  所以
  朱祁钰没有过多的犹豫,便提起朱笔,在王递上来的奏疏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递回到王的手里,道。
  “吏部的这份封赏,过于简薄了,驳回重拟。”
  “另外,九皋先生,你来拟诏,此次太上皇归朝,正使朱鉴,副使李实,罗绮,具有大功,加封朱鉴为太子太师,食双俸,加户部尚书衔,命为渊阁大学士,入阁参赞机务。”
  “礼部侍郎李实,加工部尚书衔,命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赞机务,大理寺少卿罗绮,擢为大理寺卿,命掌大理寺事。”
  “除此之外,吏部重新拟定一份封赏名单,该有的荫封勋赏赐,一律从厚。”
  这话说的十分干脆,以至于王翺一时之间都没有反应过来。
  王的神色倒是有些复杂,但是,到最后,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恭敬的拱手领命。
  于是,王翺也不再多言,平心而论,天子的这番处置,自然是最好的。
  如此一来,内阁和吏部,都不会受到责难,只不过,让朱鉴和李实两个人真的入阁,却是王翺没有想到的。
  他们一旦进入内阁,那么,内阁的情势只怕又要变一变了。
  两位老大人各怀着心思,匆匆退出了殿中,各自前去办事。
  但是朱祁钰却坐在御案后,将刚刚王翺递上来的一份份奏疏仔细看过。
  他心中总有一种感觉,这件事情,原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么简单
  第546章 糟心的俞阁老
  一晃又是数日过去。
  王的脾气倔,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违逆天子的旨意。
  所以,在御前奏对之后,老大人回到吏部,很快就重新召开了部议,商量出了一份新的升赏章程。
  这一次,天官大人出手大方的很,按照天子所说,一应的勋爵荫封赏赐,都按照顶格来设置。
  据说当时,给过来列席的沈尚书和兵部俞侍郎心疼的嘴角直抽,尤其是沈尚书,差点没掀桌子。
  不过到了最后,事情还是圆满解决。
  至于原因,据说是旁听的成敬公公看不下去,出面调停,说是回去禀明天子,一应的金银财帛赏赐,都从内库中划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