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55节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55节

  世子虽然这么说着,但是言语里还是有几分犹疑不定,“那么,是要将此事隐瞒住吗?”
  明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世子正应该主动将此事告知陛下。”
  他的声音并不大,此时说出的话却让世子有些不解,“成安愚钝,还请先生教我。”
  眼前之人一反常态,根本不像往日寡言少语,一说就是戳心窝子的话那样,开始长篇大论讲了起来。
  “正因当今是个好肚量的人,才应该主动说出这件事,世子需得记得,告知此事的时候,不必说那么多,只需讲昭王在封地闲不住,做的许多事倒误打误撞让庶民得了些利,因此百姓对昭王才会如此。”
  “与今上相处交谈时,你也可将其当成亲近长辈,不必拘束太多,甚至还可偶尔讲些昭王不着调的糗事来。”
  “其他人对于昭王,自然也该如此。不能多说昭王在封地如何好,又是如何得民心,但是也不能不说,只把对方当成一个还算和善的主家便是。”
  “陛下是个好人,但是却不能瞒骗于他,否则再温和的人也会心生怀疑来。”
  “而且他这样的千金之躯,安坐如此高位,缺少的正是寻常人家那般的亲近,但是这其中的度却要把握好,既不能过于谄媚,也不能过分疏离。”
  世子其实也正纠结于该如何对待宣文帝,对方虽然与父亲关系十分之好,但是这毕竟已经是年少时的事了。
  现在父亲又走了,自己虽然喊对方一句皇伯父,但是他们此前可都没见过,更别提亲近不亲近了。
  明先生的这番话却是为他指明了些方向,虽然他犹有不解,但是也已解了大半疑惑。
  “昭王去后,圣上与昭地的关系就又远了一分,但是日后世子继位,依然要仰仗他,如今正好趁此时机,与对方打好交道才是。”
  世子也已明白了,他在陛下面前需要尽量毫无隐瞒,展现出自己的无害来,和宫中交好。
  他也知道,其实父王虽然分到了这样偏僻的地方,但是每次都会朝陛下求些帮助援手,因此才能有财力物力,将昭地建设成如今这番模样。
  另一位兰王,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往日里与陛下关系也不亲近,分封的地方虽然不算偏远,但也不是什么富庶地方,根本不受重视,地方土人即便闹得凶了些,只要不要太过,朝廷一般都睁只眼闭只眼,懒得管他封地上的事。
  “世子可会觉得,昭王尸骨未寒,我便教你以他的名号,去求宫中的恩泽,太过凉薄了些。”
  明先生一向是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便直接这样开口问了。
  世子摇了摇头,“不,还要多谢先生教我。如今父亲已去,成安自该主持大局,若父亲尚在,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他还是第一次将感情和利益摆到一起,听人冷漠地讲起其中利害,虽然有些不适,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日后可是要负责昭地,照顾母亲弟妹的,如今也该成长起来了。
  因此,听了明先生的话之后,他也开始揣度起来,该用何种适宜的态度来面对陛下和太后那些人来。
  ……
  很快,一行人便进了京城,又得了陛下召见,世子很快便见到了宣文帝,这个他一直听闻却从未见过一面的皇伯父,这个孟朝最尊贵的人。
  宣文帝这几日已经逐渐平复好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见到如今已经失去父亲的侄儿侄女们,还是有些控制不住,眼眶有些微红。
  他拍了拍几人的脑袋,安抚了他们几句,让他们这些日子里就安心待在宫里,当作自己家一样,不必太过拘束。
  几人见他这副样子,心下的紧张感也缓解了几分,又见对方同自己父亲年纪差不了不少,模样又有几分相似,都不自觉对宣文帝产生了几分亲近感。
  几人谈了一会儿天,逐渐打消了彼此的疏离感,拉近了些关系之后,宣文帝便让太子带着他们去拜见一下太后。
  太后虽然不是昭王的生母,但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下来,其实他们二人也与亲生母子相差无几了。
  后来昭王封到昭地去之后,也不曾忘记这位养母,时常送些封地上特有的特产和物件,逢年过节也不忘送些节礼来。
  因而太后霎时得知了对方的死讯之后,也是一时心痛万分,痛惜于自己的小儿竟比自己去得还要早,实在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在见过昭王的几个儿女之后,她的心情还是好了许多,而且昭王世子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处事已经十分得体,举止得当,进退有度,看得她也不由得感叹,昭王终归是后继有人了。
  只是,倒不曾想到,昭王那样猴一样的性子,竟能教养出这样孩子,看来那昭王妃倒也不算太过无能,起码孩子还是教得不错的。
  太后自然不喜欢昭王妃,毕竟她原本就是世家贵女出身,一向认为娶妻嫁女该门当户对,昭王之前那样任性地要娶对方时,她其实也没有当一回事,只当是昭王年少气盛,一时被迷了眼而已。
  倒没想到,二人竟真能相互扶持到如今,依然还是恩爱模样,几个孩子也极其出色。
  若不是昭王英年早逝,或许他们一家便已经是极为幸福和美,足以让世人艳羡了。
  因此,她便不提过往,只是对着几个孩子展露出和善的笑意来,催着他们吃些点心,可不要饿着肚子。
  世子和几个孩子见宫中的皇伯父、皇兄以及皇祖母都是和善人,像是寻常人家的长辈一般,也逐渐不再那么紧张。
  年纪小些的妹妹宣瑶,露出一个天真可爱的笑来,小口小口地尝着宫中的点心茶乳来。
  那一副极有感染力的样子让太后也不由得露出一个笑来,看着她吃得那么香,自己都不自觉拿了一小块尝了尝。
  原本几人要回宫外的王府居住,但是在太后极力挽留,想与他们多亲近两分的情况下,最终他们还是暂时住在了宫中。
  作者有话说:
  (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明先生:知道自己如果真去做官,会因为这张嘴被同僚暗杀。
  ? 第79章
  由于昭王是宣文帝最为看重的弟弟, 在他的示意下,其他人也不敢有所怠慢, 他的丧葬仪式举办得极尽哀荣, 随葬的一应物品也基本都是按照亲王所能拥有的最高规格来的。
  京中的人也一贯会见风使舵,他们意识到昭王虽说其封地偏远,但是皇帝依然对他一家印象不错, 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看重的情况下,昭王的那些子女也收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只不过碍于他们这些日子都居住在宫中, 寻常人家也很难上门送帖子,世子才少了许多烦心事。
  饶是如此, 还是会有许多人借着向太后请安的名义入宫来, 顺便见一见他们兄妹几人,说些攀交情的话, 扯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出来。
  世子宣泽在这些日子里, 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宫中的生活,皇帝和太后都极为和善, 太子兄长也怜惜他们父亲早逝, 对他们也多有关照。
  而且他按照明先生的吩咐,只多提些父亲不太着调的趣事来,勾得宣文帝也常常回忆起年少时二人的过往,对他也就更加慈爱几分。
  世子也松了口气, 虽然他心底里觉得这个皇伯父是个不错的人, 但君威难测, 即便父亲与他年□□好,那毕竟也是许久之前的事了。
  因此几人在父亲下葬之后, 原本是准备再过两天便回昭地去的, 但是太后实在是舍不得他们, 和皇帝一说,宣文帝听闻也是如此想法,便让他们在京中多留些时日。
  毕竟他们还是第一次来京城,太后怜惜他们以往一直住在那么偏远的昭地,想留他们下来,多见识见识京城的繁华。
  太后是世家贵女出身,这一辈子都还算顺风顺水,因此也极为心疼几个孩子,住在那交通不便,甚至连京城周边镇子都比不上的地方。
  以往昭王被封到那儿去,她再心疼,也拗不过先皇去,如今她已是太后了,自然有能力留几个小儿在京中过过富贵日子。
  再者说,他们几人的婚事也当提上日子了,除了京城里,哪儿还能有那么多的大家闺秀,名门公子呢,难不成还要在昭地挑吗?
  这个理由一说,原本有去意的世子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他自己倒还罢了,妹妹们的婚事确实是该上心,若是能在京中得到一门好婚事,那确实是比在昭地好多了。
  在向母亲去信,同样得到如此回复之后,他们几人便暂时留在了京城,准备住上一些日子。
  太后也是颇为喜悦,这些日子里来因为昭王的去世,心中所生的愁绪哀情,也被他们冲淡了几分。
  虽然养子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这几个孩儿都这般出色,世子才华出众,风姿英华,几个小的也颇为贴心,瑶儿更是嘴甜的很,有她在总是不会闷的,太像她那个父亲了。
  ……
  这些日子里,宣泽也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许多关于那位国师的消息,那些事迹在百姓看来,总是带着些神仙色彩的。
  昭地虽然偏远了些,但是他以往也从过路的商人口中知道了对方的一些消息,那些消息听起来就像是人胡编乱造的一样,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但是一个人这样说倒也罢了,来往的每个商人,尤其是曾经去过京城,或者是到过青州那边的人,言语中对于对方都极尽推崇。
  很多人身上还会携带着一个小雕像,希望国师能保佑自己出行平安,或者像是那个走了大运的赵商一般,也能找到什么可以献上去的好东西,得到个入太学读书的名额,那岂不就是光宗耀祖了。
  因此世子对于这位国师,心中也是有着几分好奇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个极为神异高产的稻种上。
  毕竟他现在已得了宣文帝的诏令,等祭了祖庙之后,他便是名正言顺的昭王了,所思所想自然也要多为昭地想想。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稻子所需要的环境必须得是水源足够充足的地方,基本只能在南方许多地方种植。
  而昭地却是常年干旱,山地又极多,本就不适宜种植这些东西,或者说,很多粮食作物在这里都很难种成,即便种成,最后的收获也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吃喝的。
  因此昭王才会大力鼓励商贸,开垦荒地,经过这么多年努力下来,才让这里逐渐有了人烟,一些商人也会因为此地的优惠政策而特意来到这里。
  因此,原本还抱着两份期待,想着这样神异的稻种,说不定也能在昭地种出来的想法,也瞬间破灭了。
  世子有些失望,但也并没有出乎自己的意料,毕竟昭地的困境已经如此之久,并不是什么立时并能解决的事。
  不过他还是对于对方有些好奇,想亲自见上对方一眼,毕竟这样口口相传,人人称道的神异人物,实在是少有,是个人都想见识见识,对方是否真如传闻所言。
  不过国师的行踪一向隐秘,还有变幻之法,若是她不想见人,那么即使对方从自己身边路过,也没有人会察觉到有什么问题。
  宣瑶也对这位像是话本子里的神仙人物十分好奇,不停地缠着宫人给她讲讲那些有意思的事。
  那些宫人们许多确实是亲眼见过神迹的,因此心中对国师也是极为崇敬,听来的故事早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知道这些小郡主喜欢听,他们也愿意不厌其烦地讲。
  因此,这一日太子便带着他们二人,前去拜见国师,便是要向对方说一说如今军器监的进展,以及关于棉花的种植情况了。
  来前还特意嘱咐他们二人,不要冲撞了国师,也不要太过失礼,虽然他知道这两人都是知礼的好孩子,但是在国师面前,多注意几分总不是什么坏事。
  世子和宣瑶自然也知道这机会难得,他忙不迭地向太子道谢,也保证他们兄妹二人,不会在国师面前失礼的。
  很快,三人便来到了国师府。
  几人见礼之后,太子便主动的上前介绍起来,这两位是他的堂弟堂妹,因为仰慕国师,所以今日才带着他们前来拜见。
  姜虞自然也知道他们二人,毕竟昭王的葬礼的确十分之隆重,京中人也因为这事,开始回忆起以往还尚在京中,年少时期的昭王,言语中倒是颇为感慨。
  毕竟对方实在好运,虽然生母早逝,却被太后接过去养在膝下,又同今上关系极好,虽不是一母所生,却胜似亲兄弟。
  更何况对方的感情也是一件值得人津津乐道的事,他们以往可没见过真能有一个皇亲贵族,为了一个平民女子,坚决不肯放手,听从先帝的命令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
  因此,虽说昭王的名声在那些官员口中并不算很好,还有许多人指责他不敬父母,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像他这般任性而为。
  民间也有许多人觉得他实在是个痴人,竟为了一个女子连荣华富贵也不享,封到那么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实在不够聪明。
  要是他们,有了财富地位之后,那样的女子没有呢。
  不过很多女子间倒是对昭王有所改观,毕竟以前大家只觉得他是个混日子的平庸家伙,此事一出,倒有许多女子开始羡慕起那昭王妃来。
  毕竟哪家女子不想能寻到这样一个有担当,富贵也不为所动的人呢。
  姜虞听说之后,倒是觉得这事确实少见,甚至不真实地像是小说里面才会有的情节。
  那昭王妃岂不是正像以往那些小说女主一样,即便出身普通,还是得到了一位王爷的倾心喜爱,这么多年下来,也并不像其他人所猜测的那样,昭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境遇而迁怒对方,二人着实恩恩爱爱了好一段时间。
  只不过这故事可惜便可惜在昭王如此年轻便去世了,只留下孤儿寡母在世,实在不像是许多故事里会有的大团圆幸福终老的结局。
  因此姜虞听说他们二人的故事之后,还好奇地问了系统,她不会是在一本书里面吧。
  虽然结局略有瑕疵,但是只看他们的过往,便实在是个幸福美满到不太真实的故事了。
  不过最终系统还是确认,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小说世界。
  虽然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但是姜虞也已心满意足了,看来那昭王和王妃倒真是一对天赐良缘了,只可惜这样美好的结局,最终还是没能让他们一同终老。
  因此,太子询问她,自己想将昭王的一双儿女带来的事,姜虞也点头同意了。
  世子和宣瑶来到国师府之后,除了见礼,便再没有其它逾越的行为,只安心地听着太子与国师的交谈。
  当然,大多数时候还是由太子兄长说,国师安静地听着,并不多说话,只是偶尔点头颔首,示意自己明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