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五百零一章 第四届科举

第五百零一章 第四届科举

  第四届科举即将在东阳城举行。
  科举的魅力在于,能够较为公平地取士,将有才华的人筛选出来。
  在此之前,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度,西汉时主要是以品德和才干作为标准的。
  到了东汉,由于皇室的衰落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察举制度的标准由人才的品德和才干,转变为门第大族的声望和豪强势力的强大与否。
  可以说,刘可就是和士族对着干,所以他并不招人喜欢。
  士族的力量在曹操和袁绍那里非常强大,但是到了刘可这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为寒门得以崛起。
  孙权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回到荆州后,疯狂地学习算学,将刘可给的书籍,都看了一遍,消化了一半以上。
  对于一个算学基础不怎么样的人来说,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仲谋,你没必要这么努力,有空学些政务也好。”孙策道。
  “兄长,为了接回小妹,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孙权道。
  “只怕小妹此刻乐不思家呢。”孙策揶揄道。
  现在,整个孙家的事务都压在孙策身上,所以他迫切希望孙权能够帮他一把。
  在孙策看来,孙权此刻其实是意气之争。
  因为孙权不用考核,就可以为官。
  有些人,就是有特权,这一点没有人敢否认。
  孙策杀了很多士族,彻底和门阀闹掰了,但是对于支持他的人,他还是给予了重用。
  “不管小妹怎么想,都是我们孙家的人,就这么丢在扬州,其他诸侯指不定怎么笑话我们呢。”孙权道。
  “也是。”孙策道。
  “主公不必担心,让仲谋出去涨涨见识也好。天下英雄,不容小觑。”周瑜道。
  两位大佬都表示了许可,孙权就收拾了行礼,前往扬州。
  虽然现在距离科举还有一定的时间,但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提前出发比较稳妥一点。
  看了算学后,孙权这才知道,这一门学问是多么地博大精深。
  扬州的工艺能够极快地进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东阳侯,我应约而来了,就让我看看,扬州到底汇聚了多少英才。”
  其实,不仅仅是孙权,还有很多人前往扬州,要见证科举的进行。
  毕竟,大家都在探讨,为何东阳侯能够快速崛起。
  其中人才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来到扬州后,孙权第一时间拜访了刘可。
  对于孙权的到来,刘可表示了欢迎。
  “东阳侯,我一定会金榜题名。”孙权信誓旦旦地道,他之所以不敢说前三甲,就是因为算学不是顶尖。
  “有志气,我对你的承诺依旧有效。”刘可道。
  孙权拱手拜别。
  “主公,为什么不通过拉拢孙权向孙策表达结盟的意思呢?”鲁肃道。
  “孙策和周瑜都是非常有主见的,不会受到孙权的影响。如果你要尝试,我不阻拦。”刘可道。
  鲁肃非常无语,这种事主公都不操心,他瞎操心什么。
  “使者的人选敲定了吗?”刘可问道。
  “刘晔打算出使凉州,程昱打算出使汝南。”鲁肃道。
  “就这么安排吧。”刘可道,这两人做事都比较牢靠。
  随着科举将近,还有一人进入了扬州。
  也就是刷威望的司马懿。
  现在曹操的地盘风平浪静,司马懿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直接来扬州拜访司马徽和蔡邕。
  别看司马懿和司马徽姓氏一样,其实近几代没有关系。
  司马徽是颖川阳翟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
  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出身河内司马家族。
  曾经庞统只是一名不怎么样的学士,后来他偶然遇到了司马徽。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庞统也拜入司马徽门下,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所以,司马懿也想走庞统的路。
  只要司马徽夸奖一下,再花钱登报纸,司马懿的名声就算是打出去了。
  所以在拜访司马徽的时候,司马懿态度很恭敬,持学生礼。
  “学生拜见水镜先生!”司马懿拱手道。
  “坐。”司马徽平静地道。
  司马懿疯狂在司州刷威望,终于还是有了一点效果。
  至少司马徽是听说过这个人的。
  二人促膝长谈。
  司马懿谈吐不凡,很快就得到了司马徽的赏识。
  “在扬州如果遇到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司马徽道。
  能够让身为咸鱼的司马徽说出这样的话,司马懿可谓是异常努力了。
  司马懿心满意足地离开,又挑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拜访了蔡邕。
  现在,司马徽和蔡邕二人,几乎就是扬州文坛的领袖。
  最近孔融隐隐约约有崛起的样子,放下了青州刺史的职务后,孔融无官一身轻,对于治学,更加热衷。
  不过,相对于两位前辈,孔融名气还是差了一点。
  所以,司马懿的目标是蔡邕。
  而司马徽已经提前派人知会了蔡邕。
  名士的圈子非常小,对于上进的才华横溢的后辈,司马徽总是会忍不住提拔。
  “拜见蔡尚书!”司马懿拱手道。
  “免礼。”蔡邕道,随后与之深谈。
  果然,司马懿是一名大才!
  比起庞统、诸葛亮、陆逊等人差了一点,如果能够在扬州学习一段时间,未必不能赶上来。
  现在蔡邕已经接受了刘可的新思潮,司马懿现在的表现,虽然很完美,但是总有一种“乡下人”的感觉。
  “多看看扬州出版的书籍。”蔡邕建议道。
  “学生一定谨记。”司马懿道。
  从蔡邕的府上出来后,司马懿微微一笑,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就是宣传此事。
  在扬州,还有什么比报纸更好的宣传呢?
  更何况,这关乎司马徽和蔡邕二人共同的评价。
  司马懿翻看往期报纸,看看有没有相似的案例,突然看到《洛神赋》。
  尤为惊人。
  自叹不如。
  “扬州果然人才辈出。”司马懿赞叹道。
  司马徽和蔡邕虽然对他非常欣赏,但是还没有到推崇备至的地步。
  恐怕是因为扬州的英才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