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1625冰封帝国> 第106章 金不换的梦想

第106章 金不换的梦想

  (朝鲜汉民的故事快要结束了,接下来主角要转战登州了,干脆将这一章一并奉上。)
  金不换,一个三十五岁的辽东汉子,妥妥的汉民。
  在龟城西北大山的最深处,金不换躺在窝棚的地面上,万念俱灰。
  他身边还躺着跟着他一起来到朝鲜的妻子、一双儿女。
  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探一探已经半晌没有声息的大女儿是否还活着,也没有力气去跟十三岁就嫁给自己的妻子在这个世上道别,就算还有力气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来世再做一家人?还是算了吧,来世你还是嫁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吧。
  转念一想这样也不对。
  在辽东,特别是老奴视为第二根基的抚顺,富裕人家的下场还惨过穷苦人家,在老奴死前的那一年,金不换便亲眼目睹了自己屯里最大的地主,家里以前有举人的王家被建奴祸害的下场。
  家里年老的男女全部被杀死,青壮男丁被发配给披甲人为奴,可怜王家十五岁的小儿子,本来被认为是抚顺最聪明的秀才,中举易如反掌的他却被送到刚刚收服的野人女真披甲人家里当牧奴。
  年轻女人的下场就更惨了,稍微好看一些的被建州旗丁抢走了,差一些也纷纷发配到披甲人家里,剩余的全部拉到抚顺西城门口发卖。
  穷苦人家稍好一些,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年老的照样被杀,说是“没什么粮食还活着作甚?”,有窝藏毛文龙伤兵嫌疑的全家被杀,甚至全屯被杀,不过侥幸活下来的至少一家人还是全须全尾的。
  原本还有老父亲和最小的儿子,穿越长白山时小儿子被老虎叼走了,抵达鸭绿江边时老父亲又被突然到来的寒冷天气冻死了。
  幸亏遇到了巡逻的东江镇士兵,将他们一家几口接到了朝鲜。
  头一年还好,在山上种下来的庄稼勉强够一家人吃一年,不过就算到了朝鲜,这日子也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东江镇的老爷毫不客气地拿走一半。
  一半就一半吧,总比建奴不给活路好一些,这山上还有野菜、木耳、野蘑,运气好的话还能打到野猪。
  第一年就这样熬过去了,从第二年开始一连串的噩耗便出现在这片山地。
  先是建奴大举进攻朝鲜,虽然建奴对山上的“苦哈哈”不感兴趣,不过散兵游勇的到来还是让山寨饱受苦难,他这深山处倒还好,听说靠近龟城地带的农户不是被杀,便是被掳走了。
  幸好来了一位领头的,原东江镇的将军,在他的率领下,部分青壮组织起来了,闲暇也拿着木棒进行一些操练,幸亏有这些操练,在头一年大旱发生,平地上朝鲜人准备进山劫掠时被挡在前寨外面。
  接下来的时间时好时坏,一家人勉强活着。
  不过到了今年又是大旱,加上罕见的大雪,山里的人又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
  种下的种子刚刚钻出新芽便全部旱死了,山上的野兽、野蘑、木耳等物在这几年汉民的疯狂夺取下几乎不见了踪影。
  金不换好不容易筹备的食物在五天前便全部断绝了,由于吃水还要到山下去背,最后他们连下山背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早知如此,一早跟着他们去南边就好了”
  金不换残存的意识突然活跃起来,第一个冒出来的竟然是这个念头。
  不过兴许是回光返照,金不换接下来立即感到一阵晕眩,接着便不知人事了。
  ……
  等他醒来时,发现有人正在给他喂东西吃。
  他抽了一下鼻子,那是米粥的香味,他已经五六年没有闻到了。
  扶着他的是一位长相不俗的年轻人,看样子应该是汉家的儿郎,穿着一身大明武将的官服,原来还是一位大官!
  金不换吓坏了,挣扎着准备爬起来磕头。
  那人按住了了他,露出一脸笑容,在残存的意识里,历经风霜的金不换陡然觉得这个笑容几乎没有一丝邪念在里面,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温暖。
  “幸亏我们来得早,你们这里是最后,也是最深的一处山寨,原本想给你们喂一些黑面饼子,没想到你们竟然连吃东西的力气都没了,这不,只好熬粥给你们吃”
  一大碗米粥喝完之后,原本浑身笼罩重重灰暗里的金不换陡然焕发出了光彩。
  再看周围,自己的妻子、儿女一个个又活过来了!
  ……
  金不换花了三天时间走出了大山,来到龟城大宁江岸边时,只见那里有一大片船只正候着。
  岸边已经密密匝匝布满了像他这样的人家。
  在候船的时候,全家人一天每人有一个黑面饼子,上了大船,由于金不换报名参加划桨,每天又多了两个饼子。
  船队驶入大海时,一阵猛烈的风浪让船上的人胆战心惊,不过金不换却不以为意。
  “本来是要死的人,这点波折算什么?”
  船只都是朝鲜人的大船,每艘船只能装载三百余人,金不换见到除了自己这些申请加入划桨的队伍,主要的水手、桨手竟然都是朝鲜人,不过他们都对一些戴着蒙古大帽的汉军点头哈腰的。
  三百艘大船,几乎将曲承恩将军麾下的两万多户人家全部搬走了。
  “奴儿干都司”
  作为辽东世袭军户的后代,金不换隐隐约约记得老辈儿人说过,好像是大明以前在东海的领地,不过很快就放弃了。
  按照那个年轻大官的说法,大明又回来了,是真的吗?
  “唉,不管如何,总不会比在朝鲜还惨吧”
  金不换却浑不在意,能将曲将军麾下近九万人一次性迁走,每人每日还有粮食吃,这份儿能力就不是以前的大明能办到的,建奴也办不到,朝鲜人更不用说了。
  金不换在划桨的时候,还不时透过桨位的缝隙看着外面的大海,远处还有几艘护卫的大船,听说那才是都指挥使大人自己的船只,船上有火炮,就是这些船只打败了朝鲜人的水师,俘获了这些运人的大船。
  船只行驶了五日后,船上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金不换觉得有些奇怪,不过这时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划着长长的船桨,不敢随意打听。
  最后他从其他人嘴里才得知了上面欢呼的原因。
  说是外海的都司船只“捕获”了一股从朝鲜西海岸南下的洋流,从即日起,桨手可以暂时休息了。
  “捕获?洋流?”
  金不换不明所以,但他却隐隐有些失落。
  没了自己的划桨,每日家里便少了两个黑面饼子,一想到家里那两个都不到十岁、正长着身体的儿女,金不换的心一下便揪紧了。
  “自己这是怎么啦,前不久还在为什么时候死而操心,如今却为了每日多吃一口而瞎操心?”
  几日后船队调头向北了,此时就更用不上金不换他们,强劲的东南风正呼呼地吹着。
  只是在靠岸补充食水时还用得着桨手,不过那也是朝鲜人的活计。
  就这样,金不换一家人每日在四个黑面饼子的支撑下,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终于抵达了海参崴。
  抵达海参崴后,只歇息了三日又北上了,沿途不断有农户被命令停下来。
  金不换见到了沿着大河、大湖的平地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窝棚,被勒令停下来的农户被人带着走进了一个个的窝棚。
  由于有随队的士兵押着,金不换他们也不敢随便闯到一个窝棚里去查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但不时爆发出的欢呼声还是让他们感到了莫名的渴望。
  不多久,在天气已经隐隐有了一些凉意的时候,士兵们将他们带到了一处平地,金不换仔细一瞅,这处平地就像龟城似的,四面环山,不过平地中间有两条河流蜿蜒穿过。
  平地很大,一眼望不到头。
  不过随行的士兵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颗心“蹦蹦”乱跳起来。
  “西边的大山就是长白山,约莫三百里的地方就是建奴的宁古塔”
  “呵呵”,看到金不换他们脸上都浮现出了忧色,那士兵不禁笑道:“怕什么,从山上下来唯一的山口叫绥芬河,我军已经在那里建造了木寨,驻有大量精锐,就算建奴打过来了,必须得先过了绥芬河城寨才行,你们可是有大把的时间避难”
  怀着一颗不安的心,金不换被人领到了自己的窝棚。
  那是一处用十几根松木扎成的窝棚,一些人叫它希愣柱,也叫撮罗子。
  推开窝棚的小门,那士兵给金不换介绍里面的东西。
  “这是床铺,铺有两张鹿皮,这是四件羊皮冬衣,一大三小,是给你一家四口用的,这是你们一年的粮食,每人每日按照半斤,一共八百斤,七百斤黑面,一百斤其它杂粮”
  “这是两斤食盐,可要省着点用”
  “......”
  “这是明年耕种的种子,主要是黑麦的,也有一部分水稻,嗯,远处那处木屋子里面有耕地用的牛马,每五户人家一头牛、一匹马,轮流喂养”
  “你们一共有近三万户,三万户几乎将宁北将军历年积攒的家底全部掏空了,这还不止,由于牧户要给你们缝制皮衣,还削减了来年的赋税,可以说,为了你们这些人,宁北将军一下便面临极大的危机,此时若是有天灾人祸,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这士兵声音里透露出一些隐隐约约的怨恨。
  “明年你们要将三成的收获上缴给都司,连续三年都是如此,到了第四年便降到两成,并永为定例,剩下来的粮食吃不完的都司也会上门收购”
  “好好干吧,冬日里你们一起动手建设土围子,按照宁北将军的规划,每两百户是一个围子,哦,就是你们以前的屯子,此处一共有两千户,都是军户出身家庭,考虑到临近边地,冬日里除了建设土围子外,还要时常操练”
  “时机成熟了还要建设城池”
  士兵也是辽东汉人,他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不过金不换却扑在那些粮食上久久没有出声。
  等那士兵远去了,他才走出窝棚,向西边跪下了。
  一时,像金不换这样跪着嚎啕大哭的辽东遗民多了起来。
  金不换的眼前突然浮现出离开大山时尼堪与他说话的那一幕。
  “金不换?这个名字好,当时你父母是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
  “大人,也没什么,辽东的农户别的都不怕,就怕缺粮,缺粮时莫说银两了,就算金子拿到眼前也不会眨眼,故此......”
  吃饱、穿暖、不担惊受怕,就是金不换的梦想,唯一的梦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