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三十一章 被迫停战

第二百三十一章 被迫停战

  等到十一月九日,黄峙博才收到消息,联军已经取消了进攻行动。
  这下,黄峙博都有点惊讶了。在他的认识中,博茨曼是一个非常容易冲动的军人,很难稳得住,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当然,黄峙博非常清楚博茨曼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要联军打过临川江,不管结果如何,参战的美军主力部队都难以自善其身,不被歼灭也要遭到重创。
  当时,黄峙博的想法很简单。
  虽然在让戚凯威做部署的时候,黄峙博提到,要抓住机会歼灭美军主力,甚至不惜动用正在进行休整的四个主力集团军,但是黄峙博的要求很低,如果能用第三十九集团军挡住美军的两个装甲师,并且在装甲会战中重创美军,那就足够了。等到联军的进攻遭到遏制,志愿军就能用四个主力集团军发动第三次战役。此外,如果美军在东线与中部战线上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还能动用第五个主力集团军。在黄峙博看来,打残了美军的两个装甲师,用五个集团军绝对能够打过三八线,甚至有很大的把握打下首尔。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即在西线速战速决,争取在十一月中旬发动第三次战役,在十一月底之前打下首尔,不然等到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恢复战斗力,情况就复杂了。为此,黄峙博故意示敌以弱,力争在开城打一场装甲会战。
  可惜的是,博茨曼没有上当。
  这下,问题复杂了。
  四个美军师退守三八线,而且充当了主力。到十一月中旬,联军肯定巩固了战线,有足够的资本在三八线上挡住志愿军的前进步伐。如果首轮进攻没能取得突破,战役拖到十一月下旬,随着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参战,志愿军不但别想取得突破,能否顶住联军的全面反击都是个问题。
  显然,博茨曼就等志愿军打过去。
  黄峙博也不是笨蛋,进攻受挫之后,志愿军很难及时退回防线,也不可能在进攻部队后方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略防线,只要联军抓住机会,别说两个主力师,哪怕只有一两个建制完备的装甲旅也能取得大纵深突破。
  对志愿军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及时发起进攻,二是获得更多的兵力。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不理想。
  要想及时发起进攻,首先就得让七个主力集团军尽快获得足够多的主战装备,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陆风烈做了保证,亲自帮助黄峙博解决装备问题,可是也要到十一月底、甚至十二月初,才能提供足够多的主战装备,而到这个时候,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已经上场了。
  获得更多的兵力,更加不可能。七个集团军已经够多了。在朝鲜这个狭窄的战场上,动用更多的兵力只会导致无法展开。此外,军队内部的动员已经开始,为了补充志愿军的损失,各支主力集团军都做了动员。再抽调兵力,只会削弱各支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而且除了武警也没什么部队好动员了。
  这下,局面僵持了下来。
  对交战双方来说,进攻都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防御都绰绰有余。
  有趣的是,在战线冷却下来的时候,双方却没有利用趁机进行停战谈判,甚至没有半点谈判的意向。
  显然,双方都认为有机会获得更有利的停战条件。
  军队没有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不等于双方高层没有这个想法。
  十一月十日,黎平寇再次飞往联合国总部,参加由英法俄召开的停战协商会议,与斯特劳斯进行非正式会晤。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反而是中美双方更希望停战。
  说得简单一点,打到这个时候,第二次朝鲜战争才看到了一线结束的曙光。
  只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与前几次高层会晤不同的是,这次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黎平寇手里,即只要中国愿意在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美国就没有理由拒绝停战。
  那么,中国能在美国提出的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吗?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划定军事分界线。
  在前两次非正式协商中,斯特劳斯已经提出,打到哪就在哪里停战,因此黎平寇坚持了这个主张。
  显然,现在斯特劳斯不干了。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志愿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控制着五千平方公里的韩国国土。
  对于国土面积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韩国来说,五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可不是小事,而且这五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有大约一半在临川江北岸,与首尔近在咫尺,在此之前一直是韩国的军事屏障。
  说得简单一点,这块土地只要在志愿军手里,就是顶在韩国首都上的一把尖刀。
  按照斯特劳斯的要求,志愿军必须退出临川江北岸,退到板门店以北。
  显然,黎平寇无法接受这样的提议。
  斯特劳斯是有苦自己知,毕竟最初是美国提出打到哪就在哪里停火,而现在黎平寇完全是拿此作为由头。
  在黎平寇不肯做出让步的情况下,斯特劳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在十二日的第二次会谈中,斯特劳斯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即用韩国东北地区的土地交换临川江北岸地区。
  这个提议,黎平寇没有反对,只是双方在交换的比例上存在很大分歧。
  斯特劳斯不是笨蛋,希望以一比一的方式交换。黎平寇也不是笨蛋,所以在斯特劳斯提出这个建议后,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韩国东北部地区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比得上临川江北岸吗?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临川江北岸是战略要地,战略价值非常重要,而韩国东北地区荒无人烟,根本没有多少战略价值。此外,临川江北岸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不少城镇,还有大首尔地区最主要的两座水库,而韩国东北地区几乎没有经济价值,不但人烟稀少,也没有多少具有经济意义的资源。
  因此,黎平寇提出了一个方案,即按照战略价值、人口规模、资源数量等方式,用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计算公式,分别统计临川江北岸与韩国东北部地区,然后再按照价值对等的方式进行交换。
  暂且不说如何计算,只是这个办法,就让斯特劳斯很难接受。
  要知道,如果真的这么交换,那么韩国很有可能损失上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韩国当局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这样的结果。
  只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到第三次协商的时候,斯特劳斯答应了黎平寇的提议,只是提出,应该请第三方进行价值评估。
  黎平寇没有反对,反正第三方也不见得会偏向美国。
  这下,问题变成了由谁来评估。
  在中美双方提出的第三方中,只有俄罗斯得到了认同,毕竟俄罗斯是朝鲜邻国,也是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在朝鲜半岛很有影响力。只是,美国提出让英法也参与评估,黎平寇却拒绝了,理由很简单,英法与朝鲜半岛没有关系,在东北亚地区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没有理由插手朝鲜事务。按照黎平寇的提议,可以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基础上,再邀请几个联合国安理会的理事国参与。
  黎平寇的这个提议,与当时的情况也有关,因为在安理会轮值国中,正好有伊朗与委内瑞拉。虽然斯特劳斯肯定会拉上日本,但是只要让伊朗与委内瑞拉加入进来,美国就占不到便宜。
  斯特劳斯别无选择,只能接受黎平寇的提议。
  只是,以什么方式评估,仍然是个问题。此外,在进行评估之前,双方必须停火,不然评估没有任何意义。
  这下,交战双方必须坐到谈判桌旁。
  十一月十五日,交战双方的谈判代表再次会晤,会商地点在汶山的临川江大桥上。
  因为只是准备会议,双方没有商讨与停战有关的事情,仅确定从十一月十七日凌晨零点开始暂时停火。
  按照安排,停战谈判将在十七日上午开始。
  这是上面安排的停战谈判,与黄峙博没有多大关系。
  对黄峙博来说,在这个时候与联军进行停战谈判,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因为志愿军的四个主力集团军还在休整,仅有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获得了全部主战装备,另外两个集团军还没恢复元气。此外,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也在整编,没有获得全部主战装备。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段时间,志愿军巩固了防线。
  如果志愿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就算取得了突破,也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下旬面对六个美军师。
  对博茨曼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已经重建,只是主战装备要十一月二十四日才能到达,然后还得花上几天进行适应性训练。
  以联军的实力,就算能挡住志愿军的进攻,也不见得能够重创志愿军。
  更重要的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要志愿军发起进攻,联军很有可能被迫后撤,把更多的土地让给志愿军。
  在双方已经达成了谈判意向的情况下,后撤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只是,双方都甘心在这个时候停战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