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三十六章 用钱砸死你(下)

第七百三十六章 用钱砸死你(下)

  但即便如此,魏格纳舰队依然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当初从日本购买的“加贺”号航母以及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被击沉,另有不下10艘军舰不同程度地受伤,还有105架飞机被击落或者炸毁。说起来还多亏水平轰炸的精度不高,加之罗斯福是一时起意,没来得及对这些本来是用于轰炸地面目标的b-24进行特殊改装,所以虽然载弹量惊人、但携带的单枚炸弹却并不是很大,否则魏格纳舰队的损失肯定更大。但也正因为这种战术完全不合常理,因此即使是魏格纳这样的名将,一时大意也吃了亏......
  不过美军的损失也同样惊人,据战后统计,共计有562架b-24被击落,另有71架虽然勉强飞回但却因为受伤太重而无法修复,要知道一艘b-24远程轰炸机的造价高达30万美元,相当于6架美国目前最先进战斗机或者俯冲轰炸机的造价,而且机组人员也多了很多,美国人付出的代价之大可以想象。事实上这么疯狂的战术也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玩得起,要知道目前轴心国阵营所拥有的全部远程轰炸机加起来都没有这个数目(历史上除了美国,也就英国人造了几千架战略轰炸机,其他国家都没这个财力和工业能力),美国人简直就是用钱把德国人砸趴下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罗斯福的孤注一掷令魏格纳舰队不得不撤回国内对那些受伤的舰艇进行维修,重新恢复了北大西洋上的航运,尽管德国潜艇的威胁仍然令人头痛,至少总比之前被德国主力舰队完全截断要好得多。同时,此次战斗的“胜利”令美国人充分意识到战略轰炸机上了数量之后有多么可怕,而不久之后p-51野马战斗机换装英国梅林发动机的改型p-51b战斗机定型入役,使得美国拥有了高空性能极其出色而且续航力超强的战斗机,美军对西欧大陆腹地甚至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条件已经初步成熟了......
  虽然此前有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时不时过来袭击,但基本都以骚扰为主,因此当美军动辄上千架的庞大轰炸机群出现在西欧上空时,各地德军普遍缺乏准备,令美军的第一次大规模轰炸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但是为此十分振奋的美国人并不清楚,其实历史上的战略轰炸收效更大、损失更小,而这个时空却因为德国人获得了近炸引信和杆式战斗部的技术,而且国力也更加强盛,使得美军战略轰炸蒙受了远比历史上大得多的损失,尤其是德国人有了防范之后。而当小胡子将东线的空军主力更多地调回以后,美军战略轰炸机的损失就更大了,即使有了p-51b战斗机护航,平均每天损失的飞机数量也多达上百架。而且因为空战都发生在西欧大陆上,盟军的飞行员跳伞后除了少数人得到抵抗组织的救援而得以安全返回、其他的则几乎全都成了德国人的俘虏,相反德国飞行员就算被敌人击落,也大多能够重返蓝天,这简直就像当初德国空军轰炸伦敦时的情况一样,而美国人的空中优势还远没有当时的德国空军那么明显。
  结果飞行员的交换比最高时达到了5:1,这让罗斯福承受了来自于国内和盟友的巨大舆论压力,但是罗斯福依然顶住各方的压力,将这一战略坚持了下来,在他看来,只要一直是只能美国炸德国、德国却无法攻击到美国本土,那么胜利就只是时间问题,同时战略轰炸也牵制住了德国空军的主力,使得德国无力利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制海权将刚刚丢了没多久的设得兰群岛与法罗群岛夺回,这样盟军就又多了十几个可用的机场,能够投入战场的飞机数量自然水涨船高。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随着德国空军主力西返,苏联方面的压力肯定会大大减轻,从二战的全局上来看是相当有利的。......
  二战打到现在这份上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仅仅到1942年底截止,世界各国军民死亡总数就超过了3000万,这比历史同期要多得多,而二战的转折却还远未到来,也就是说,将来恐怕还会死掉更多的人......
  “二战的进程与历史上完全不同,恐怕就算是美国,这回也得褪一层皮;至于苏联,能够在战后保住一流强国的地位就不错了,超级大国根本别想;英国彻底残了,战后十年内就会彻底沦为二流国家吧。这么发展下去,中国也有希望分一杯羹了,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咱们的国力每强盛一点,将来都会更多一点胜算......”,身在西北某个秘密研究所的胡卫东看过了最新的情报后暗自想道。
  与那些卷入大战的列强相比,能够享受和平的中国人民无疑幸福了许多,然而全国上下都不敢有半点松懈,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告诉大家一个真理,只是自身实力强了,才能真正确保和平。因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都以高涨的热情投入了生产建设中去,虽然作为过来人的胡卫东知道这种热情不可能持续太久,但是利用好的话,还是可以在至少十年时间里大大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对于最多几年后就要参加的二战收官会很重要。
  尽管如此,1942年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最慢的一年,工业的增长率也仅有11%,令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只能继续排在因为大面积扩张而实力大增的日本后面。这首先是因为1942年的大旱灾,不但导致作为中国头号粮仓的河南大面积减产,还因为挤占了工业用水,导致中国最重要的中原工业区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1941年的教训,太祖特别指示要尽快提高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国产化率。严格来说,以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毕竟国内技术工人的数量就那么点,科技专家就更少了;但是胡卫东却明白太祖的想法,那只是为了预防万一的考虑,所以无需考虑性能、质量等因素,将“有无”问题解决了就行,这样便不怕人家卡脖子了,而这种程度的国产化,中国的工人还是有能力实现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