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明天下> 明天下 第102节

明天下 第102节

  云昭转过头看着云福道:“为别人搭上自己的一辈子,你们这些人啊,真是奇怪。”
  云福冷笑道:“等你的部下出现了我们这种人之后,你的大军也就到了所向无敌的程度了。”
  第124章 只要愿意等,总有美妙的事情发生
  云昭的崇祯四年很快就到来了,对云昭来说,有些无聊,有些慵懒,也有些虚掷光阴的意思。
  然而,对于大明朝来说,崇祯四年的到来,天下并没有变得更好。
  贼人进入了山西,积极攻打河曲以为立足之地。
  一月,河曲陷落。
  河曲丢失后,晋兵大败,大量客军进入山西,向河曲一带集结。
  朝廷为此设置山陕总兵杜文焕统一指挥调度。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率领关宁军进驻河曲以南。
  巨寇王嘉胤据守河曲不出。
  作战规模的扩大,山西对黄河的河防程度也在提高。
  延绥的东部供给线断绝,加上南部、西部的运输不通畅,延绥物价达到了一石米六两。
  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军饷,也需要赈济灾民。户部发银六万作为延绥军人春季的饷银,户兵两部联合发十万两作为赈灾银。
  这十万两银子由吴甡带着去山西赈济。
  没有大量的粮食进入山西,光有银子对山西百姓军队来说只是画饼充饥。
  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吴甡转道蓝田县,向云昭购粮。
  崇祯四年正月定边副总兵张应昌,左光先于保安斩杀巨寇神一元,可惜未能一战溃敌,余者依附神一魁,发誓要屠灭保安一地之人。
  只是粮草不济,不得不追随王嘉胤,罗汝才,等人的后路,过了黄河进入了山西境。
  李洪基,张献忠,在山西境内一边劫掠四方,一边与官军鏖战,也就是通过连场鏖战,李洪基终于获得了“闯将”之名,而张献忠也以“八大王”之名威震山西。
  当整个延绥,以及山西河曲,河南北部,甘肃以东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蓝田县就平安的让人觉得无趣。
  流民还是不断地进入蓝田县,尽管云昭下令封锁了边境,流民们还是寻找一切可乘之机进入蓝田县。
  只要进入蓝田县,就纷纷投亲靠友,不惜代价请人帮助在蓝田县落下户籍。
  崇祯三年十二月,云昭麾下不过两万四千余户,到了崇祯四年三月,蓝田县在册人数居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万五千户,蓝田县人口在一年之中暴增一万户,几乎是蓝田县原有户口的四成。
  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蓝田县,并且获得户籍的流民,就不能称之为流民,大多数人家都是上户,最不济的也是中户,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负担蓝田县昂贵的上户籍的代价。
  “当年汉皇迁十万户上户入关中,也不过是这种规模。”
  徐元寿又看了一眼蓝田县的人口册簿忍不住叹息一声。
  云昭道:“长安县被郝摇旗祸乱,高一功,贺锦又把扶风县,乾县弄得一团糟,我们背后的襄樊一地也是流贼四起,这天下百姓们想找一块安定的住所,还真是难。”
  徐元寿道:“你只要富户,不准贫民进入蓝田县,这样做有伤天和。”
  云昭摇头道:“先生错怪我了,蓝田县人口之所以会暴增,不是富人进来的多了,而是贫民进来了。
  一个上户人家,可以携带三家下户一同进入蓝田县,才是蓝田县人口暴增的主要原因。
  只不过富户进入蓝田县比较招人议论,而贫家小户是随着上户人家一起进入蓝田县的,所以人人只说上户人家家大业大。”
  “你蓝田县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就算你总是有事没事的把界碑向外扩,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我准备做生意了,这么些人全部去种地是不可能的,我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也不需要这么多人都去种地。”
  “听说你联合了晋地商贾准备一同开拓塞外生意?”
  “没错,这是一笔大买卖,做好了能养活很多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吃的米似乎就是你从晋地商人那里夺来的吧?”
  “生意如战场,分分合合乃是家常便饭,先生本是一个豁达的人,现如今为何变得迂腐了呢?”
  徐元寿摇头道:“我只是为那个跟你做生意的晋地商贾难过,什么样的生意伙伴不好选,偏偏选了一个强盗。”
  云昭笑而不语,掏出六个钱,从路边的小贩摊子上买了两个麻团,一个递给先生,一个自己吃。
  徐元寿抬眼看看街道两边长达两里地的草市子,再低头看看手里的麻团,咬了一口麻团对云昭道:“一个麻团三个钱?”
  云昭的眼睛笑的弯弯的,举着麻团对徐元寿道:“先生,家里人都以为我获得武库,成了县令,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却不知让我们手里的麻团变成三文钱一个,才是我这两年最大的成就。”
  徐元寿跟云昭两人站在卖麻团的摊子跟前,看着路人络绎不绝的过来购买刚刚出锅的麻团,脸上齐齐的浮现出满意之色。
  “一柱香的时间卖了十二个麻团,得钱三十六。”
  “拿着户籍册带着三十六个钱去粮库可以购粮六斤!”
  “咦?蓝田县的粮价回落到了一斤六文钱的地步了?”
  云昭摇摇头道:“没有,这里面门道很多,学生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这里面牵扯到很多算法,比如制作麻团需要白米,而白米又跟麦子,小米,糜子有不同的价钱,换算起来很麻烦。
  不过,既然出现了一个麻团卖三文钱的生意,那么,一个麻团赚一文钱,是必须的。
  这就是我让给百姓们的利益,也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活路。”
  “为何是你恩赐的?”
  “您知道外边的粮价一担几何?”
  “直到,刘章兄刚刚从韩城省亲归来,那里的粮价快要价比黄金了。
  对了,你就不担心有人拿着你的低价粮食拿去外边贩卖?”
  “不担心,每一户人家能够买到的低价粮食是有数的,我们会保证百姓的口粮是低价的,他们不会有多余的粮食拿去买卖的。”
  “麻团怎么说?”
  云昭无声的笑了一下,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递给了徐元寿。
  徐元寿仔细看了手上的铜钱,只见铜钱色泽金黄,字迹清晰,握在手中沉甸甸的,不像别的铜钱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
  “这是你私自铸造的铜钱?”徐元寿大吃一惊。
  云昭瞅瞅自家先生道:“我从来都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陕西有铸钱局,这些钱就是铸钱局铸造的,而陕西铸钱局就在扶风,我出了一些铜料,然后获得了一批这种钱。
  大明朝从洪武皇帝到神宗皇帝,总共十二代,铸钱的却只有六位,而且每次只铸造十九万贯。
  自从神宗皇帝之后,年年铸造新钱,岁岁铸造新钱……然后大家都开始用银子了。
  我觉得这样做不对,先生您如何看?”
  徐元寿顺手把云昭的给一把钱装进袖子里,背着手瞅着玉山下的这个草市子,良久之后,才对云昭道:“早点长大吧,你现在的身体,已经装不下你的野心了。”
  云昭笑道:“慢慢来,我其实一点都不着急,我甚至恨不得时间就停在崇祯四年,让我多几年的准备时间,这样,我们就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加的妥当。
  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需要做足够多的准备,才能面对未来的风暴。”
  “李太白曰:恨不能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云昭时光是停不住的。”
  云昭笑道:“既然如此,先生愿意给我从濠境弄奴隶工匠回来了?”
  徐元寿叹口气道:“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我兄长替你买了很多,他不认为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反而认为是做善事,其中有两个耶稣会的教士,也会一同到来。”
  “他们是谁?”云昭的大眼睛闪闪发光。
  “邓玉函、罗雅谷,我兄长还来信说,你可以去拜访一下居留西安府传教的耶稣会会士金尼阁与汤若望。”
  第125章 生意越是简单越好做
  这就是高级科学家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科学研究不可能是独立的。
  你发现一个科学家,就很可能发现一窝科学家。
  徐光启的作用就在于此。
  金尼阁这个人云昭没听说过,可是,汤若望!云昭还是知道的。
  虽然他是一个神学家,是一个天文学家,这并不妨碍满清把他当火炮专家来用。
  中国人是务实的,虽然天文历法很重要,在战争期间,一个火炮专家对国家的重要性更加的大。
  为了获取西方的一些学识,徐光启可以加入耶稣教会,这是他个人为获得知识而做的一些妥协。
  为了获得一些火炮知识,满清的统治者们可以许诺给汤若望高官厚禄,以及传教的便利条件。
  为了让自己脑海中的大炮早点出现,云昭也准备做一些妥协——比如绑架汤若望!
  根据后世跟科学家打交道的经验来看,跟科学家好好说话纯粹是自己找虐!
  尤其是真正有本事的科学家,在对待官府的态度上出奇的一致——他们不把官员当人看!
  一个严谨的农学家在考察了云昭带领农民自建的温控大棚之后,在发现云昭没有获得发明专利者的同意之后就自建了大棚,并且打算在村子里的扩建之后。
  为了鼓励云昭这种行为,他把一杯茶水泼在云昭的脸上,然后把云昭的行为上告给了上级政府,还扬言法庭见。
  上级政府给专家赔礼道歉,补上了专利费用,还严厉的批评了云昭这种行为,当然主要是批评他没事找专家给乡村土法大棚找技术支持的愚蠢行为。
  从那以后,云昭见了科学家一般都绕着走。
  面对一位神学家兼科学家,云昭觉得没法子用一般做事的方式请动此人!
  而绑架毫无疑问,是最方便,最直接,可能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西安人都知道,在六年前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异族人金尼阁在莲湖修建了一座神庙,叫做伯多禄堂。
  两年后金尼阁病重,由一个叫做汤若望的耶稣会教士接替,在进士王征的资助下,又进行了扩建,建成之后的庙堂叫做——天主圣母堂。
  尽管这位教士心地仁慈,经常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分一些食物,给他们一些衣衫,甚至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在教堂留宿。
  他并没有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主要是西安的很多人认为,这个留着一脸大胡须且红头发绿眼珠的异族人好吃人心,那些小乞丐进了教堂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所以,汤若望的传教大业进展出奇的缓慢,即便是他招募的仆人也不愿意追随他信仰耶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