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言情>超级神豪科技系统>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彻底燃爆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彻底燃爆

  “他的科学发现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时隔一百多年,来自中国的一位学者在生物工程领域做到了开天辟地的进步。”
  “毫无疑问,他最新的成就将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和原有的社会体系……”——节选至《时代周刊》内容。
  “21世纪的人类已经开启了最伟大的时代!”——《法新社》头版头条。
  ……
  第二天,就在当天。
  几乎全世界的媒体报社,任何在世界上有着一定影响力和国内有着不俗影响力的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全部报道了同一条新闻。
  未曾关注未来科技的人们错愕的发现自己仿佛跟不上时代了。
  或者说,未来科技何德何能?以至于几乎全世界都在同一天为期宣传!
  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全世界的媒体同时报道同一条新闻内容,并且都是列入最醒目的头版头条位置。
  互联网、新闻传媒、电视广播、自媒体人等等,这些带有传媒性质的机构或是直接列入头版新闻,或是在中途紧急插播了这条消息。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刻,几乎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全世界超过了40亿人口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了这条消息,其轰动效应堪称历史之最,且没有之一。
  到底是怎样的消息能够拥有核弹一般的爆炸性威力?可以遇见的是,其影响力必将与之相匹配。
  人类拥有150岁寿命将成为常态,如果以为人类增加150岁寿命之后,就仅此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人类的寿命翻番之后,整个人类的社会形态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小到个人和家庭,四世同堂、乃至更多都不足以为奇观,而带来的影响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先所未有的;
  大到国家,政权的交替时间等等,在到社会,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一切的一切都基于人类寿命的翻番而发生链式反应,高度概括便是,这次大事件将足以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程。
  而在一片赞扬声之中,不乏一些对此感到忧虑的声音,他们担心,他们认为人类的步子迈的太大了。
  新世纪以来,一项又一项曾经只是在幻想和电影中的场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技术爆炸性的发展也许并不是好事。
  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自由思考学者都担忧人类文明的进程速度与人类的适应速度完全脱节,往往一项技术还未曾获得积淀和融入这个文明,新兴的事务又一次诞生并取代。
  也许,这是秩序崩坏的前兆。
  未来科技大厦广场,李林飞与张铭站在台上,这一个镜头将伴随着“复制技术”永恒的定格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而其中的两个人都有着无比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创造者一个是契机的制造者。
  公开演示随着张铭以完整的身躯重现在人们眼前而结束,亲眼见证过后比任何传言都真实。
  随着公开演示的结束,仅仅不到一个小时,复活术与未来科技便在全世界疯了一般的传播。
  “复活术”、“150岁”等词汇伴随着未来科技和李林飞的名字在全世界疯传,其速度、广度、深度与力度堪称历史之最。
  150岁的寿命,这足以让任何首次听到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和质疑,然而全世界的媒体和最权威的机构都承认了这是事实,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具有公信力度的?
  紧随而至的便是人们的火热与疯狂,150岁生命。等于翻了一倍,这种诱惑力是任何人都难以抗拒的,根本就无法抗拒。
  这一切的现状都可以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这次事件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这项技术不仅仅只是影响了医疗行业,不只是影响了一个公司或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
  也只有这样的影响力才能做到一小时内把这条消息推送至全球数十亿人面前。
  而作为当事人的李林飞在公开演示结束后就没有过多去关注这些事情,新兴事物的诞生总是赞扬与批判同行,太过于看中这些人的言论,那科技也就不用发展了。
  时间才是见证真理的最佳角色。
  第二天早晨,李林飞刚刚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丁洋就携带了一份文件找来。
  “老板,你收到了三分请求。”丁洋说道。
  “说来听听!”李林飞随意道。
  “一份是世界上各大国家的医疗机构希望能够尽快预约复制机的订单。”丁洋说道。
  “这件事情交给李冰灵去处理,你通知她吧。”李林飞简要的回答。
  “明白!”丁洋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二份是来自《时代周刊》的专访请求,最后一份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人,他们声称是为了当代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能够重获新生而来,希望未来科技能够帮助史蒂芬?霍金尽快得到治疗。”说完之后,丁洋看向了李林飞。
  “史蒂芬?”李林飞听了愣了一会儿,当即毫不犹豫的说道:“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史蒂芬要是想尽快进行治疗就必须要来一趟才行,最近几个月可没有成熟的商品推向市场。”
  这一次“复制技术”的公布在整个人类当中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是利弊同行的一点,李林飞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处理的好了,那么必定名利双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处理不好,也有可能把自己推向风浪尖口。
  实际上,已经处于风浪尖口了。
  “先专访吧!”李林飞想了想便下了决定,如今世界上都在议论纷纷,自己不可能什么都不说,把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表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周刊》刚好是一个不错的发声口。
  “明白,对方已经来了,什么时候准备进行?”丁洋点点,又问道。
  “下午有时间,就定在下午吧。”李林飞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