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红楼之孤家寡人> 红楼之孤家寡人_13

红楼之孤家寡人_13

  “你是去年尝到甜头了吧!”另一个人压低了声音,问道,“听说你家那小子去年摸到了七八朵金花?”
  “你听说瞎说,是要害死我们一家子不成?要是真有那么多,我还在这里卖力气?”那人差点没跳起来,“不过是两朵,不过,那也换了些银子,总算将家里的外债给还清了,还买了两亩地,虽说不是什么良田,一年两季,交了税也有一两石的出息,加上还租了我们村张大户家的地,总算能三五不时吃点稠的了!哎,本来还想着我家那小子水性好,今年运气好的话,再摸个一两朵,回头也能送我家那大孙子去念书,我也不指望别的,考个秀才,一家子免了徭役就好了!哪知道,今年浪头那么大,却一点赚头都没有呢?”
  这边说得唉声叹气,那边承庆帝却听到了所谓的金花,不由上了心,不过,他也没惊动那两个杂工,而是悄悄命人去打听到底怎么回事,等到听到打听来的消息,承庆帝差点没当场发作。
  所谓的金花,其实就是江南这边的大商人搞出来的彩头,他们家资豪富,生活奢侈,当然,也养出了许多败家子,而且为了向对手还有合作者显示自己的财力,每年想着法子斗富,为了青楼楚坊里头的花魁一掷千金简直是小儿科,什么花钱,什么能夺人眼球就做什么,今儿个你放一池的花灯,明儿个他就能放一池的绢花,你吃一两银子一个,用人参茯苓喂出来的鸡蛋,他就能吃五十两一碗的炒饭,你捧上一个顶尖的扬州瘦马,他就能弄出一个以机关驱动的美貌偶人来……每年的钱塘江潮,也是这些豪商斗富的地方,这些人每年用金箔银箔打造出精美的金花银花来,有的上面还要以珍珠宝石做花萼花蕊,然后从船上洒到江中,让那些弄潮儿争抢,以此为乐!因此,尽管弄潮是件极为危险的事情,但是因为报酬丰厚,还是有许多水性精深的年轻人每每争先恐后报名。
  结果今年听说圣驾过来了,这些大商人却不愿意在圣人面前炫富了,没办法,要是圣人知道这些事情,没准就要加税,他们是宁可自家一掷千金,也是不乐意多交税的,因此,今年不过是几家一起弄了几十艘花船意思了一下,给弄潮儿的彩头也很平常了,这自然引起了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江潮中出没的人的不满,只是也是无可奈何。
  承庆帝知道之后,自然是气恼无比。皇家尚且要厉行节约,结果这些一听说要交税,一个比一个会哭穷的商人,日子比皇帝过得还要奢靡,这是其一,结果等到圣驾来了,为了欺瞒皇帝,却是将怨言引到了皇帝身上,很多老百姓甚至说,要不是圣驾来了,今年还有赚头,言语间的意思,是嫌弃他这个皇帝不知趣,怎么这个时候跑出来了,白白叫自家的儿孙冒了丢掉性命的危险。
  承庆帝一路上的好心情全部被败坏掉了,偏偏还找不到什么渠道发泄,总不能直接去抄了那些商人的家,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无缘无故做出这种事情啊,因此,承庆帝的火气还只能背着人发,几乎没把桌子上的摆件扔了个遍,最后拿起了一个内嵌山水双面绣的四扇小玻璃屏风,正想摔,才想起来这是今年万寿节的时候,徒景年进上的。承庆帝一向不吝于对任何人显示自己对太子的疼爱,徒景年进上的东西,往往喜欢拿在身边用,这次也将一些小件的容易带的东西带了出来,这个屏风就是其中之一。
  徒景年那个玻璃作坊这几年工艺愈发精湛了,不光能做玻璃器皿,也能做大块的玻璃,如今,皇宫里面已经不用窗纱了,直接都换成了玻璃窗,这也让室内采光强了许多。而且大块的玻璃上还能弄出不同的图案来。这种内嵌的玻璃也是今年年初刚刚做出来的,开始里面不过是弄一些陶瓷的或者是金丝银丝还有宝石的花样,后来,已经可以将丝帛嵌入其中,不是那种弄出两片玻璃,将东西夹在其中,然后将玻璃粘合的那种,而是可以直接将玻璃水浇上去,这样自然更是精美,看起来毫无瑕疵,也能更好地保护其中的东西。
  这个小屏风就是试验成功后第一批做出来的,里面的山水画是承庆帝当年的亲笔,徒景年早早找人用双面绣绣了出来,然后做成了四扇的砚屏,放到了万寿节的礼单里面,承庆帝得了之后,便直接将这砚屏给放到了自个的书桌上,每每还要对下面的臣子显摆一下儿子的孝心。这回出来便也带了出来,尽管盛怒之下,看到砚屏底下徒景年亲笔写的字:儿徒景年贺父皇三十圣寿,承庆帝还是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终于再次开了口,说道:“将这里收拾一下!”
  曹安平低眉顺眼地应了下来,赶紧叫了几个小太监进来,非常利索地将地上的碎片打扫干净,换了一条地毯,换上新的摆设茶具。
  承庆帝重新坐了下来,他这会儿火气已经发得差不多了,再次回想起之前的事情,满脸都是冷笑,说实话,这年头的商人,对于很多人来说,跟待宰的猪没什么两样,你打扮得再富丽堂皇,认识再多的人,但是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承庆帝自以为自个富有天下,这会儿叫一帮商人打了脸,哪怕本朝对商人还算宽容但是归根结底,士农工商的排名也没变,商人的限制还是很多,上面的人若是有意为难你,你哪怕真的富可敌国,也是引颈待戮的下场。
  想明白之后,承庆帝也不着急了,他甚至饶有兴致地命人将江南这边有名大商人的资料送了过来,仔细翻看着,看着承庆帝嘴角的笑容,曹安平不由哆嗦了一下。
  徒景年虽说发现承庆帝心情晴转阴了,但是,承庆帝让他自个回去,他也就乖乖回去了,也没有故意去打听承庆帝为什么生气,无非就是那些事情罢了,他想了想,算了一下时间,便吩咐人去膳房做了一份清火平气的羹汤,又点了几份清淡适口的点心,让人给承庆帝送了过去,自个也开始琢磨起江南这边的局势来。
  江南这边差不多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也是难免的,江南人口多,相对人均耕地就少了很多,哪怕朝廷抑制兼并,但是也只能保证那些官宦人家的土地不会过多,却不能免费将耕地送给贫困的百姓,因此,没有土地的人,除了做佃户,也就是做雇工,比如说织造府,就雇佣了数百甚至是上千名织工,不过,这些织工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就是了。
  徒景年并不希望出现如同英国那样羊吃人的局面,又想要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他之前也不是学经济的,这会儿一时半会儿也是想不到什么办法,好在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还可以缓缓图之。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在杭州又逗留了几日,心情不是非常美妙的承庆帝很是找了一些官员的茬,将这些官员弄得心情忽上忽下,深感伴君如伴虎,一些想要进京的官员已经有些犹豫了,与其跑到京城看一大堆上官和皇帝的脸色,还不如在外面做自己的地方官,让别人看自己的脸色呢!
  承庆帝成功地将自己的不爽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之后,直接就下令回程了。这会儿已经快八月下旬了,回京怎么着也得花个一个月的时间,遇到天气不好,还要耽误。也就是说,等到了京城,都快十月了,那时候天气已经冷起来了,先皇后的冥寿又在十月里头,承庆帝还想着亲自祭拜一下呢,因此自然不能在外面耽误了。
  按照来时的路线,大队人马再次回京,又是一番兵荒马乱,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心满意足。随驾的京官勋贵本来在京中就颇有些权势,人在京里,还有的是人按照三节两寿,冰敬炭敬的标准上门孝敬呢,何况他们这会儿亲自过来了,自然有一堆巴结的人找上门来,打着各种旗号,奉上丰厚的礼物,从最俗气的金银珠宝到古玩字画,甚至姣婢娈童,应有尽有。尤其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就没什么穷乡僻壤,莫不是繁华之所,富贵之乡,自然叫这些官员收礼收得手软。
  承庆帝对此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难免的,他还是皇子那会儿,照旧有人整日里想着法子找上门去,只要他肯收,哪怕一句答复都没有,有的是人愿意奉上奇珍异宝,只求他能记得自家的名号,也就足够了。作为一个皇帝,指望下面的官员清廉如水,两袖清风,还不如指望饿狼从此吃斋念佛呢!因此,只要下面的人忠君能干,他并不介意这些人收受一些贿赂。当然,如果这些人吃相太难看,叫他知道了,也会着手处理。
  对徒景年,他也是这般提点:“这世上,可以说没人是圣人,便是现在被捧到了圣人位置上的孔丘和孟轲,也算不上什么圣人。别看那些读书人嘴上说得好听,大义凛然得厉害,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朝廷的俸禄看起来不少,普通老百姓有那样的钱,日子就能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于官员来说,就不够了!他们有了合法纳妾的资格,男人要聘请幕僚师爷,家里前院要养着管家账房护院小厮,后院要有丫鬟婆子,出门要车马轿夫,加起来一个月的钱就顶得上一年的俸禄呢!何况,还有诸多人情往来,因此,俸禄是远远不够花销的。前些年,有人为了阻止官员贪污受贿,说是要让朝廷加发养廉银,事实上,再多的养廉银也是喂不饱这些人的胃口的,跟养廉银相比,只要他们动动嘴皮子,就有人亲自上门送银子,养廉银哪有这样来得快呢?所以,只要这些人能干肯干,贪贿还在一定程度之内,不要没了良心,那就可以放过了!何况,对于这样的官员来说,你要收拾他们,这也是现成的罪名!”
  承庆帝说着叹息不已:“如今的官员许多是寒门出身,这些人虽说出身不算高,没准年少的时候,也受过一些官员的欺压,但是等到他们科举及第之后,却转而开始欺压别人了,他们从小信奉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一套,等到做官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给自家牟利了!”
  徒景年在一边听着,也觉得无奈,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从来没消失过,当年朱元璋对贪污何等深恶痛绝,发现官员贪污银两,就扒皮充草,饶是如此,也不能制止这些人伸出来的手。宋朝算是高薪养廉了吧,但是官员真的就清廉了?以徒景年如今的阅历,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来。真要搞什么三权分立那一套,那纯粹是动摇皇室统治的根基了,问题是,以现在这些老百姓的觉悟来看,所谓的三权分立,除了架空皇权,大概是起不到什么民主自由的作用的,所谓的民主自由,也就是只有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才能够享受到了,到了那时候,自以为是的善症,反而是祸国殃民之举了。
  另外说什么官员财产公示之类的,更是痴人说梦,这年头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子,律法说,官员不许经商,他们就将铺子挂在奴仆的名下,反正奴仆的卖身契在自己家里面,也不怕这些人卷了钱跑了。何况,这年头又没有银行,你知道谁家有多少钱啊!什么房子地的,同样的道理,一般的官员家大业大,产业完全可以挂在亲戚甚至是族里面,就算将来抄家了,也有产业可以东山再起。
  在这种生产力非常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事情你也就是想想,真要实现起来,这种地方上人治大于法治,族规大过王法的年代,那简直是寸步难行。搞到最后,还是要科教兴国吗?徒景年不由腹诽起来。
  这么想着,徒景年觉得,自己首要的大概不是奋发图强,而是要保重自己,争取长命百岁才行,要不然,就算熬过了自个老爹,也没那么多时间让自己大展宏图了。
  徒景年在那里胡思乱想,承庆帝也觉得自个说得太多了,便住了口,笑吟吟道:“听说阿鲤那边也有人进上了不少好东西?”
  徒景年点了点头,开口道:“可不是,江南这边的人手笔可是够大的,儿臣在宫里面算是见过不少好东西了,这回出来,却发现,只怕真正的好东西还被人藏着掖着呢!”
  承庆帝轻哼了一声,又斥道:“说什么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宫里的好东西是不少,难道你都见过了?”
  “嘿嘿,那是儿臣见识短浅了!父皇私库里面有什么儿臣没见过的好东西,什么时候拿出来给儿臣掌掌眼呗?”徒景年嬉笑着凑过去道。
  承庆帝笑着摸了摸徒景年的头发:“瞧你这眼皮子浅的,看起来,不光是女儿要富养,儿子也得富养呢!”
  徒景年笑嘻嘻道:“儿子还不够富养啊!父皇,你要把儿臣给宠坏了!”
  承庆帝笑道:“说的什么话,亏得生在我家里,放到别人家里,还不被人嫌娇气啊!说说吧,见到什么稀罕玩意了?”
  徒景年笑道:“书画什么的也就罢了,儿子倒是见过不少真迹了,倒是几个摆件颇有些意思,有个是个翡翠的果盘,上好的玻璃种的,偏偏颇有几种颜色,雕成了各色佳果的模样,看着颇有点野趣!”翡翠这年头算不上值钱,这年头大家喜欢软玉,这才符合谦谦君子的身份,翡翠质地太过坚硬,不符合时人的审美观。因此,徒景年也只能说个野趣二字,这就是个稀罕一点的玩意。
  承庆帝轻哼了一声:“看来茜香国那边还是不老实,这样的东西,也不知道进贡过来!”
  徒景年亲手给承庆帝斟了一杯茶,说道:“咱们对藩国一向宽容,自然叫这些人对宗主国缺了点敬畏,要不是之前教训了茜香国一番,这几年茜香国的贡品起码得打个对折!”
  “从哪儿学的这些话!”承庆帝哭笑不得,“听着倒像是个生意人了!说吧,还有什么?”
  徒景年笑嘻嘻道:“别的父皇只怕就不稀罕了,不过是两颗六尺高的珊瑚树,几个宝石盆景罢了!不过,儿子却是不相信,那些人把最好的东西送出来了呢!”
  承庆帝也不以为意,这些本就算不上什么,纯粹的暴发户作风,虽说徒家准确来说,也是暴发户,最初不过是个落魄的小地主而已,只是如今过了四五代帝王,跟诸多名门淑女联了姻,又是皇族,自然培养出了卓越的审美观,对于这些东西,也就不怎么看得上了。
  徒景年对这些的兴趣还不如礼单里面附带的一匣子珍珠感兴趣,他算是又找到了一个赚钱的门路,那就是人工养殖珍珠啊。这年头珍珠都是天然的,淡水的也就罢了,海水珍珠更是需要采珠人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海底捞取的,这年头可没什么潜水服,氧气管,而且还得担心鲨鱼之类的猛兽的袭击。另外,珍珠跟别的珠宝不一样,珍珠是有保质期的,普通的珍珠,一两年的时间,光泽就黯淡了,原本能做首饰,到头来,只能磨成珍珠粉入药了。所以,这玩意完全不用担心产能过剩,可以当做快速奢侈品来消费了。
  承庆帝完全不知道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如今大半的心思都放在赚钱上,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爱好,皇家再缺钱,也没到需要自个去赚钱的地步。徒景年也知道这个,因此,这会儿正琢磨着,应该讲这件事情交给什么人去暗中操作,虽说他不相信有人敢背叛自己这个太子,但是,一来,他对养殖珍珠的产能和生产周期不怎么了解,二来,也担心下头的人觉得他年纪小而糊弄他,因此,还是得选几个值得信任的人,或者说,既能够镇得住下头的人,又不敢起什么不对劲心思的人,当然,还得想办法找几个内行人,要不然,还得再走几年弯路。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回城还算顺利,一路上一直艳阳高照,自然没有耽误什么时间。但是,这并不能让人觉得多高兴,虽说秋雨连绵会影响收成,但是秋旱同样也影响地里面的收获,江南还好一些,毕竟水网遍布,可是北方麻烦就大了,除非是上好的水浇地,普通的旱田铁定要减产。
  承庆帝不是不懂这个的人,说句老实话,偌大一个中国,哪年没个天灾人祸那才叫奇怪,不过这次看起来干旱范围有些大,承庆帝找钦天监的人问了一下,起码一个月之内是不会再下雨了,好在春夏的时候雨水还算正常,按照有经验的农官的说法,就算减产,也不会太严重,承庆帝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下旬了,长安这边同样有了干旱的意思,好在就在渭水之畔,加上这么多年经营,长安这边水利设施修建得颇为完备,渭水还有支流处都已经架上了大大小小的水车,顺着挖好的沟渠流淌出去,也能够灌溉很大一片的农田。
  徒景年刚开始对这种事情还搞不清楚,他上辈子虽说一直待在大西南,但是因为研究所的特殊性,因此,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大片荒漠戈壁,附近种的无非就是一些胡杨还有引进的一些巨型仙人掌之类的,附近人烟稀少,就算外出,也很少会见到什么农田,徒景年又不是搞农作物研究的,所谓隔行如隔山,他能记得上万种材料配比,可如果超市里面不写商品标签的话,他连麦子跟韭菜都分不清楚,自然不知道种地有什么讲究。
  这会儿听承庆帝忧心粮食减产的问题,便问道:“父皇,如今农户人家地里面种的是什么呢?”
  承庆帝愣了一下,想了想,才说道:“如今种的多半是稻麦,不过,南方因为气候原因,会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冬小麦,北方冬天比较长,一般只能种一季,有水稻,有麦子!听说有的地方还会种高粱,高粱不挑地方,也不怕旱,但就是产量很低!”
  徒景年呆了一呆,忽然想到,这年头没什么杂交水稻,也没人专门培育什么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种子,一亩地撑死长个两三百斤的粮食就了不得了,而且生长周期也挺长,北方自然没办法种两季了!不过,难道这年头只种这几种东西吗,玉米呢,红薯呢,土豆呢?哪怕徒景年是个农业小白,也知道这几种一向是有名地高产,而且抗旱好养活啊!因此,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就没什么别的不挑地,又高产的粮食吗?”
  承庆帝叹道:“若真有这样的粮食,那就是祖宗保佑我大晋大兴了!”
  徒景年琢磨了一下,那几种似乎都是舶来品,美洲那地方引进的玩意,因此道:“虽说中原没有这样的粮食,未必外藩或者是那些蕃人的地方没有啊!儿臣记得以前读书,上头说西瓜,葡萄,石榴还有胡瓜都是西域那边引进的,可见,地方不同,水果粮食什么的,都不一样,说不得,就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良种呢!往西没有,还有海外呢!儿臣琢磨着,不如下旨,命诸多海商出海行商的时候,将当地的各种种子带回来,找人在皇庄上试种,说不得就有什么高产的良种呢!”
  承庆帝眼睛一亮,有些欣慰地摸了摸徒景年的脑袋,说道:“阿鲤果然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那些海商这么多年的确从外头带了不少好东西回中原,不过一般就是些奇花异草,如今却可以向那些海商悬赏各类种子,最好叫他们打听一下当地的种法,回来实验!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大事,若是此事能成,即便比不上神农种植五谷的功绩,相差也不远了!”
  想到这里,承庆帝几乎是心潮澎湃起来,哪个皇帝没有点流芳千古的野心,所以很多皇帝好大喜功,最终弄得祸国殃民,但他们并非真的昏庸,为的无非是一个“名”字。承庆帝为什么有底气跑过去祭祀光武帝,不就是因为将茜香国拍怕了吗?如今若是能让大晋的百姓再无饥馁之祸,他不光有底气祭祀三皇五帝,都能封禅泰山了。
  心里想到自己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承庆帝看徒景年的目光更加慈爱起来,这个儿子,真是自己的福星啊!哎,真是可惜了,要是皇后还在,那该多好啊!
  很快便到了懿元皇后的冥寿,往年人还在的时候,势必要摆千秋宴的,如今人不在了,也只得做个冥寿,祭祀一下了。
  承庆帝亲自写了几首悼亡诗,又做了一篇祭文,除了承庆帝和徒景年之外,宫中几个正妃也以侧室之礼祭拜了皇后,虽说一个个穿着素服,脸上也是一副怀念悲戚的模样,但是心里头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徒景年虽说没弄什么祭文悼亡诗,不过也是诚心诚意地将自己手写的经文供奉在了灵前,虽说懿元皇后不过陪伴了他几年时间,但是对他的疼爱,却是半点不假。懿元皇后在承庆帝心里是死在了最美好的时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徒景年心里也是一样。懿元皇后年轻,若是如今还在,只怕孩子都好几个了,徒景年年纪大了,又不能一直养在皇后身边,懿元皇后的母爱自然会分给别的几个孩子。前世的时候,沈柯可不是独子,尤其,也不是长子和幼子,那年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反而国家鼓励生育,沈家生活条件也好,沈柯的妈妈一连生了五个孩子,沈柯是老二,得到的母爱实在有限得很,懿元皇后却不一样,作为婚后盼了好多年才出身的孩子,懿元皇后几乎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徒景年身上,由不得徒景年不感念。
  懿元皇后的冥寿之后几天,承庆帝都没有进后宫半步,让宫中的那些女人心中暗酸,却也没有办法,那是元后,还是救驾而死,你能怎么比呢?哪怕有着从一品的妃位,说白了还是妾,你一个小妾,嫉妒原配嫡妻,活腻味了吧!
  承庆帝能做到这个地步,任谁来说,都是对先皇后情深意重了,徒景年对此心情很复杂,不过,承庆帝有这个表现,总比他绝情绝义好。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得接着过。北方果然减产,但是并不算严重,承庆帝干脆也没有下旨减税,现在稍微减产就减税,等到将来有了什么严重一些的天灾,百姓可不会感念之前的皇恩浩荡,只会跟现在比,生出不满之意,甚至憎恨朝廷不知道体恤民情,因此,即便是施恩,也得看情况而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