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麟趾[无CP]> 麟趾[无CP]_125

麟趾[无CP]_125

  一开始,季凌与其他人,还以为贺融随身带着个侍女,是典型高门子弟那套行事作风,出个门也不忘风流,后来季凌才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文姜跟着贺融进进出出,沉默寡言,办事利落,根本不是被金屋藏娇的那种小女子。
  季凌不好拂了对方的意,端起热腾腾的姜汤,一口口喝起来。
  他见文姜不急着走,就与对方闲聊。
  “杨娘子打小就跟着三郎了?”
  文姜摇摇头:“郎君他们到房州之后过了好几年,原先的主家才将我送到贺家,为郎君差遣。”
  季凌:“你原先的主家是?”
  文姜:“杨郎君行商,没有官职在身。”
  她话不多,有问必答,容貌谈不上如何出众,或许是跟着贺融久了,耳濡目染,也受了贺融的影响,身上也透着股沉稳娴静,乍看平平无奇,看久了,却令人有种微妙的感觉。
  傍晚云霞自窗外而来,在文姜的头发和面容上也晕染出一层微光,她低头拿起空碗,看见旁边还放着已经冷掉的饭菜,便道:“季侍郎,饭菜我顺便拿去热热吧,冷了伤胃。”
  季凌心头一动,脱口就道:“杨娘子,我表字敬冰,你叫我敬冰吧。”
  文姜微微怔住,两人对视片刻,文姜移开视线。
  “不敢失礼,告辞。”
  ……
  贺泰面前也放了一碗姜汤。
  他今日从王府入宫,进了宫城之后遭逢大雨,当时正好走在广场上,四处没个遮蔽,只能匆匆跑到屋檐下,衣裳难以避免湿透,皇帝正好在喝药,见状就让人给他住一碗姜汤。
  贺泰看着这碗姜汤,却想起了往事。
  “还记得小时候,也许是儿子五六岁那会儿,有一回和故太子一起在宫里捉迷藏,也是淋了雨,被陛下捉个正着,把我们俩一顿痛骂,也让人煮了姜汤,逼我们喝下去,当时我们俩谁也不肯喝,陛下没法子,只好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哄着我们喝。”
  故太子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而自己当太子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贺泰时不时会讲一些与故太子有关的典故,借此表示自己与故太子的深厚情谊。
  但他并不知道,皇帝听见这些旧事,却只会更伤心。
  马宏想出言打岔,见皇帝脸上不辨悲喜,只好又将话咽下去。
  “趁热喝吧。”皇帝只淡淡说了这一句,又让马宏拿些蜜饯过来,给自己压下口中的药苦味。
  贺泰见父亲神色不显,有些惴惴,赶紧将姜汤一口喝完。
  “你这几日代朕批阅奏折,有何心得?”皇帝询问。
  贺泰战战兢兢:“里面说的许多事情,臣既不了解,也无经验,只能多请教周相他们,最后挑一些中肯之言批复。”
  皇帝嗯了一声:“那些批复,朕也看了,老成持重,不偏不倚,是周瑛的风格,但周瑛上了年纪,许多事情不主张锐意进取,能太太平平过日子最好,你自己也须有自己的主张,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多看看,多听听。”
  贺泰:“是,儿子也有些问题,想请教您。”
  皇帝:“说。”
  贺泰:“您方才也说了,周相年事已高,不知在他之后,有谁可为相?”
  皇帝:“户部尚书张嵩,是周瑛门下弟子,行事与他如出一辙,若为相,也是个甘草宰相,兵部尚书范懿,为人刚直,在六部任上尚可,若要调和阴阳,统御百官,就容易操之过急,武威侯张韬,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现在震慑突厥人离不开他,这些人,都各有优劣,如何取舍,还要看你。”
  这说了等于没说啊,贺泰苦着脸应是。
  见贺泰不安神色,皇帝又是暗暗叹了口气,生怕儿子听不懂,不得不逐一教他:“前些年国库虚耗过度,眼下已拿不出钱支持一场战争,西突厥有真定公主在,几年内可保太平无事,东突厥或萧豫,任何一方入侵,有张韬与陈巍等宿将在,可保无碍,但如果是两者联合起来,就有些棘手了。”
  贺泰提起一颗心:“还请陛下教我!”
  皇帝:“能和,则和。五年内尽量不要轻启战端,如此方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因为南方也不大太平,南夷首领归义夫人去世,据岭南道呈报上来的奏疏,南夷现在已经分裂为三部,一部为归义夫人的儿子所统领,另外两部,则各有新的首领,若归义夫人那一部能统一其它三部,再与其母一样,向朝廷称臣,自然最好不过,如果不能,你也得做好朝廷出兵的打算。”
  贺泰张了张口,语调有点干涩:“是……”
  皇帝掀了掀眼皮:“你是不是觉得,朕留了个烂摊子给你?”
  贺泰忙道:“没有没有,臣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期望!”
  这个“烂摊子”丢给谁,谁都求之不得。
  皇帝咳嗽起来,贺泰赶紧为老父抚背揉胸,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方才顺过一口气。
  “当家不容易,当一个大国的家,更不容易。”
  皇帝并不认为贺泰现在已经具备了为人君王的合格资质,但他却不得不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贺泰:“是,在您治下,国家蒸蒸日上,百姓得享太平,这些都是您的丰功伟绩。”
  皇帝并没有反驳,他自问在位期间,的确尽力了,只因前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信用宦官掌权,宦官又与世家高门内外勾结,以致于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十户九空,本朝建立之后,经高祖皇帝与他两代的治理,能有如今局面,已是不易。
  “你膝下的几个儿子,各有长处,又能独当一面,这自然是好事,但他们既已成年,个个能干,都留在你身边,反是不好,如齐王卫王,朕现在就有些后悔,当年没有让他们各自去地方上出任实职,大郎二郎他们,你可想过如何安置?”
  贺泰:“大郎既然居长,理应实至名归。二郎喜欢舞刀弄棒,就让他去军中磨炼,三郎五郎他们,如今已经崭露头角,往后也可以辅佐大郎左右,七郎年纪尚小,还不着急,唯有四郎,成日无所事事……”
  文德帝打断他:“你已认定大郎,再不更改?”
  贺泰愣了一下,迟疑道:“不瞒您说,王妃已答应将大郎认在她的名下,虽说王妃亲生的孩子必然是嫡出,但那孩子必然与大郎年龄相差太大……”
  文德帝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就直截了当道:“朕说的,非是裴氏所出的孩子,而是二郎、三郎、五郎。”
  贺泰:“这、这……虽说三郎与五郎的确能干,但他们非嫡非长,若将他们立为继承人,大郎与二郎他们又置于何地呢?届时恐怕会平地生波,儿子从未如此想过!”
  文德帝又问:“若三郎五郎功高盖主,大郎心生不满,又当如何?”
  贺泰瞠目结舌:“三郎他们兄友弟恭,又同历患难那么多年,想必不会像您说的这样……”
  但这世上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又何曾少过?皇帝很想这样问。
  在他看来,长子根本尚未做足登基为帝的准备,随便一个问题,都能将贺泰问得哑口无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