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再起> 第822章 宗法

第822章 宗法

  如今宗室分内李外李,相较于外李的数十支,上千人,而内李却不过两支,一个为帝系,一个为宣王系。
  加在一起,成年的男丁也不过五六人,其余的几十个都是未成年,可谓是单薄的很。
  说句实在话,若是大唐灭亡了,那些外李属于五服以外,不见得会出事,但内李肯定会全部人头落地,胜利的一方绝对不会放过一个人。
  所以,李淮出任军机处大臣,作为军事顾问后,李嘉连忙让堂兄李郜,出任长沙府尹,掌管京畿之地。
  当然,谭州刺史和长沙县令肯定是他的亲信之人,作为制衡手段,但其中的信任,依旧难以言表。
  宣王李骏作为庶子,年岁比太上皇李维小个五六岁,虽然只是兄弟二人,但实际上前头夭折五六人,到头来才算两个。
  其年龄虽小一些,但子嗣却更早得,而且子女更是领先一大段太上皇李维在世时,颇为羡慕,不乏嫉妒之言语:莫不是咱上战场,损了身子,定不亚于他。
  毛发上只有点点白迹,脸冒红光,富态的很,精神抖擞,看上去就康健有力,听闻近些时候还又纳了一房妻妾,老当益壮。
  他一见礼,李嘉立马让人赐坐,尊老传统,从皇帝做起。
  其身后,则跟着八九个儿女,还有两三个婚配的女儿女婿,呼啦啦一大群,大的二十七八岁,小的也不过五六岁,显然快活的很。
  “见过陛下——”
  作为长子,李郜如今二十七八岁,嘴上留着胡须,成熟的很,模样倒是儒雅的很,一举一动都是大方得体,身上的官僚气息也不重,根据李嘉的消息,其平日将政务交给幕僚手下,自己游乐吟诗,这倒是不假。
  “平身吧!”李嘉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快些坐下,平日里君臣有别,难得聚在一起,如今这般日子,就不要拘束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在座的各位哪有当真的,这要是不小心恼了皇帝,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老李家可是一向亲爱有加,从来不骨肉相残。
  宣王一家人,身披绫罗绸缎,脸冒红光,雍容华贵,仅仅从卖相来看,就完全属于皇室,李嘉见之,也仅仅一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外乎如是了。
  出嫁的几个堂姐妹,其夫婿也是高官子弟,最次的也是个翰林。
  封侯的堂弟们,则仪表堂堂,虽然无有官职在身,但平日里走鸡逗狗,好不痛快,甚至还有一两个近日里着迷于蹴鞠的,动作麻利,比后世的国足还厉害。
  虽然不曾见到这些人,但这些消息,却通过皇城司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射声司不敢,也不能监视,皇城司则没这个顾忌,宣王府服侍的宦官,也不知多少是皇城司的眼线。
  爷虽然不见你们,但对于你们一清二楚。
  宣王年岁大,掌管宗正寺,李嘉也就与他谈论一些族学的事,后者则一本正经地言语道,好似邀功一般:
  “老臣亲自在宗正寺盯着,内李外李,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孩童,都被咱亲自要来,一律在族学中读书,许多人不许,咱还理他不成,直接拿正卿身份压着,其还不敢多言语,哈哈哈哈!”
  “都是咱们老李家的子嗣,陛下又万分重视,咱从翰林院请来了几个师傅,还亲自考究了学问,人品学问都是极好的,教得也用心,孩儿们个个将来都能考进士咧!”
  “叔父辛苦了!”李嘉摇摇头,看着众人,笑道:“我也是不要他们非得成进士翰林,就是不想让他们娇惯,成为所谓的五陵少年,吃喝玩乐样样都会,学问才能一个全无!”
  五陵原之名,起于西汉,是都城长安北边的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之合称,西汉迁徙天下郡县的豪右入陵,使之成为西汉最繁华的地界。
  所以,五陵少年,也借指纨绔子弟。
  “要知道,前唐亡后,李氏死伤殆尽,宪宗之后子嗣尽不见踪影,其中的辛劳,难以言表,只有文景皇帝苟且与岭南,才让咱们这一支与乱世,极其不易,万不可是放纵的时候!”
  文景皇帝,指的是李知柔,李嘉追封的。
  李嘉登基后,按照惯例是要追封四代的,但在唐朝之前,只是追封两代就够了。
  唐初依然遵循这个规定,追封到李渊的祖父李虎为止,然而唐高宗就喜欢搞事,就跟谥号一样,他看不过眼,非要戳事,多封了两代,所以追封四代从惯例了。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个例外,就是金朝,他们一下子把所有能找到的全部算上,一下子追封了十代。
  如,李嘉之父李维,追封为宣武皇帝,祖父李尉,追封为元德皇帝,李知柔,追封为文景皇帝,李知柔之父李耽,追封为穆安皇帝。
  也就是说,这四代祖先的子嗣,直接算是宗室,当然是远支,与其他的李唐宗室一样,属于外李。
  追封这件事,可不是儿戏。
  比如,孙权追封其父孙坚为吴始祖,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有人说孙权忘恩负义,但孙权的确是计较和好心在这。
  其中的道理就是,若是把孙策追封为帝,那么孙策的子嗣,也是帝系,也拥有继承权,而将孙策追封为王,那么就天然的将其子嗣排除继承序列,避免江东的内斗,也间接的保存了其安全。
  宗法制,就是要那么严谨。
  闻言,李郜也连连点头,作为文官,他特别认可,对于皇帝的言语,极为赞赏。
  说着,他又谈起了街坊官奴的事,眉飞色舞地言语道:“政令一下,长沙府衙数十号胥吏,人皆欢喜,口乎万岁,一时间鞭炮声不绝于耳,婚娶的请帖,也连绵不绝,整个衙门的精气神,瞬间高一大截,腊月封衙之前,所有的事情已然安排的井井有条!”
  “陛下此举,不亚于石破天惊,庙堂地道,受利之人,数以万计,确确实实福泽万民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