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九十九章 建国大业

第九十九章 建国大业

  原赵宋纪年的靖康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三一年,经过长达二十年艰苦决绝的战争,卢俊义已经将原宋、金、辽、高丽、倭国的领土尽皆收归麾下。
  但是卢俊义尚未占领的土地还有很多,未来的敌人还有很多,包括西夏、大理、吐蕃诸部、西辽、蒙古克烈诸部、安南以及吕宋诸东南亚弹丸小国、英法诸欧罗巴小国,他为中华民族复兴所要做的努力才做了一半。
  不过到此时,他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宣布自己继赵宋皇室后又重新成为炎黄子孙汉室正朔朝廷,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建国号和首都,大封后宫和群臣。
  卢俊义废除原来的“宋”和“齐”这个国号,毕竟他不想被后世称之为“后宋”或“后齐”,经过苦苦斟酌,卢俊义改国号为“中华”,称“中华帝国”,简称中国。
  经过四年的修建完善,新都洛阳府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之所以不再选取开封旧都为首都原因在靖康之耻中显露无疑,而西安府则太过蔽塞兼地处地震带,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也很肆虐,跟后世燕京一个鬼样不作考虑。而洛阳府较长安和汴梁,是天下最正之地,占有此地即可辐射周边。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有虎牢山,西边则有肴山,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且虽是中原之地,前有洛水、北有黄河,又有伊水、济水与之相交,但因附近秀山甚多,其水患比汴梁等地要轻微得多,且诸多河流河冲积出肥沃平原,可供开垦。附近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用昔日武则天东兴洛阳的典故,即洛阳乃“瀍、涧之中,天地交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同时“太原蓄巨万之仓,洛口积天下之粟”,可谓久固之计,就其资源远胜长安,就其稳固远胜开封。
  有《营造法式》编修者李诫的后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眼虎李云,以及九尾龟陶宗旺的竭力配合,集长安、原洛阳、开封等旧都建筑之精华,在短短四五年中已经建造出了一座更为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洛阳皇宫以及规模更庞大、工事更稳固的洛阳城。
  新建的洛阳城有三重城墙,外城、内城、宫城,重城墙外都环有护城河。新城,主要作防御之用,周长近百里,东南西北各有三个门,均包括水门,城门均设瓮城,上建城楼和敌楼,里面主要是民居、商铺、集市,是洛阳府的居民区和商业区,亦有部分隶属于皇室的农田;内城周长二十里,四面各二门,主要布置衙署、官员府第、军营、兵工场、学校等;宫城又称“禁城”,四面各有一个门,四角建角楼,城中建宫殿,为皇室所居,另外还有情报总署、廉政总署、宗教事务总署、党派事务总署的总部。另外按照将把内城划分为十厢二百坊,外城划分为二十厢四百坊。道路系统呈井字形方格网,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店铺、作坊均临街混杂而建,繁华的商业区位于可通漕运和通往开封的城东区。建设新洛阳所用的材料多是取材于旧洛阳城、旧开封城和附近的山林,再加上有更优化的水泥,加快了建筑城池的速度,先宫城再新城最后是外城,外城设定周长达百里,是开封城的二倍,主要是为了日后的飞机场和火车站着想。由于水泥制造工艺更优化了,新洛阳城的城墙强度已经能够经受起最先进火炮的轰击,在热兵器时代照样能发挥出防御作用。
  除了洛阳城内的白马寺、城北的龙门石窟、登封县境的少林寺之外,新建的洛阳府内不准再有其他寺庙,也不准新建其他宗教的建筑,原有的其他寺庙道观小的拆毁做修筑城墙材料,大的修缮做玄教教堂。
  大部分大型集市商城、农林学校、驻军和非关键却大型的工厂都办在洛阳府内其他城池内,洛阳城内只准留驻重要关键的人员和机构,尤其是内城。而宫城内则是皇亲国戚和国家重臣大员的亲眷,皇宫大内内只有原来皇宫的五分之一,乃是因为卢俊义全面废除太监制度,缩减嫔妃数量,规定从自己而下历代君王的妃子数量不准超过五十名,每个妃子按照级别只配给一到五名宫女服侍,加上女侍卫和女官,整个后宫编制不超过一千名,所以皇宫内的院落不到一百个,另外也不在皇宫内修缮如圆明园一般劳民伤财的园林,所以皇宫规模甚小。
  迁都洛阳后不久,卢俊义召开第一次朝会,商议新朝各项制度。
  这次朝会又名御前会议,以后制定国策和其他各项重大决定都要通过御前会议的决策。参加御前会议的人员是政务院、军务院、议政院、议法院、廉政公署、情报总署、复兴党总署、玄教总署、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及其下属部级单位的主要官员。此后又从上面的十个结构里各自挑出一人,组成了十人内阁,做为卢俊义的顾问团队,协助卢俊义处理一些平常的奏章和不是太过急切的国家大事,类似于后世明朝的内阁制度。
  关于征集国旗、国徽、国乐、纪年的意见稿已经提前一年发放到各地,就汇集上来的设计稿样经过御前会议的筛选,再经由卢俊义的敲定,自此颁布下去。
  国旗为金龙红旗,金龙象征着皇权至上,而红旗既象征着铁血征战四方的决心,也象征着华族百姓们在皇帝卢俊义的带领下日子会红火火地兴旺下去,国运也会宏盛下去。
  国徽的中间是一轮红日照耀下的中华门,国徽的边缘则是祥云环绕,象征着国势升腾。
  国歌是《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歌在靖康二年就由卢俊义写出做为《禁卫军进行曲》传唱,这个跟后世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表达了“勿忘国耻、报雠雪恨”的民族情绪,深得卢俊义之心,便不顾心里对岳飞的一些愧疚将这首词设立为国歌。看着岳飞在唱诵国歌时,卢俊义不禁有种恍然隔世之感,这个感觉太奇怪了。
  而作为新的军歌,被禁卫军和警卫军传唱的歌曲,则是《诗经.秦风》里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是一首作为对那些在过去曾伤害过、现在正伤害着、将来准备伤害中国的敌人们的厉声断喝。
  卢俊义毅然决然废除了往昔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废除了帝王年号纪年法,同时在心中也废除了那个公元纪年(西元纪年),洋鬼子的救世主对于中国人算个屁,那个年代以那个纪年为准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如今的卢俊义君临天下,世界看东方东方看中国,所以卢俊义搬出了黄帝纪年法。之所以用黄帝纪年,究其原因是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这四神诞生时人间人烟稀少并未构成社会也没有形成原始中国,中国的雏形是从黄帝开始,卢俊义给自己定出了一个公式:黄帝纪元=公元纪元+2870(年),所以卢俊义创立新中华帝国这一年是黄帝4001年。为了简便日后的纪年方式,卢俊义还创出一个名为“华元”的纪年方式,从新帝国开始这一年算起,黄帝开辟那一年就算做华元前4000年。
  统一全国语言文字,逐步推行简体字和普通话,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洛阳话原是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话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天下暂设四十道和五直辖府,河南为第一要道,五直辖府为中京洛阳府、东京开封府、西京长安府、北京大名府、祖京范阳府,以后会设置二十五行省(一百个道)和十直辖府。(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