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清和> 清和_185

清和_185

  两军从辰时打到未时,小范围内互有胜负。
  到了后来,双方士兵实在累得受不了,干脆坐到了地上,等到缓口气,站起来再继续。
  正僵持中,突然一阵大风,卷着砂石从东北方向吹来。顺风的燕军都被吹得东倒西歪,更不用说逆风的南军。
  风起时,天空乌云笼罩,加上被风吹得睁不开双眼,南军压根看不清眼前的敌人,只能听到风中夹杂的燕军号角和战鼓声,为了活命,干脆扔掉武器,转身就跑。
  方向对不对无所谓,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行!
  这风实在太邪门了,难不成燕王果然是真龙,上天才会如此相助?
  南军顷刻大乱,燕王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军总攻。
  大风中,盛庸军队大败,二十万大军十不存一,还活着的纷纷投降。
  盛庸被亲兵护卫,向德州方向奔逃。
  燕军一直追到滹沱河才停下脚步。
  撤兵回营后,众将均是尘土满面,士卒更是像在泥土中滚过一般,必须依靠声音才能认出眼前到底是不是熟人。
  燕王也是下马擦掉了脸上的泥土,才进入大营,见到同样狼狈的沈瑄朱能等人,顿时大笑出声。
  自东昌一败,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燕王畅快了,战报送到南京,建文帝却傻眼了。
  木然的坐在皇位上,心中一阵苦涩,盛庸这位好伙伴,竟然也是如此的靠不住?
  第九十章 倾斜的天平
  夹河一战,朝廷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战场局势发生彻底扭转,燕王最终占据了优势。
  燕王一边调集军队,打算乘胜追击,一边给南京的建文帝上疏,要求建文帝罢免齐泰黄子澄的官位并施以严惩。哪怕知道齐泰黄子澄在建文帝身边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拖后腿的时候比较多,燕王仍旧看他们不顺眼。
  南京的建文帝也急了,各地卫所有战斗力的边军几乎被抽调一空。为防备倭寇和安南等番邦,沿海和西南等地的守军坚决不能动。算下来,朝廷的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朝中曾有大臣提议将镇守西南的黔宁侯沐晟召回。沐晟曾同何福一起讨伐平定麓川之乱,熟通兵法谋略,麾下上万善战将兵,当可讨伐燕王。
  仔细考虑之后,建文帝否决了这一提议。
  燕王起兵造反仍令边军守卫北疆要塞,防卫冲要之地。他身为一国之君,又怎能置边防于不顾?
  抽调卫所诸军已减弱了海防。上月便有倭寇犯浙东,钱仓所千户易绍宗率兵出战,在壁上留书后与妻诀别,同倭寇力战而死。
  “设将御敌,设军卫民。纵敌不忠,弃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为臣!为臣不职,何以为人!”
  这是一个明朝军人的铮铮铁骨,也是男儿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朝廷收到奏报时,倭寇已被打退,众臣纷纷颂扬天威。
  天威?
  建文帝苦笑一声,燕王正造反呢,朝廷军队连战连败,自己哪来的武功盖世,万邦臣服?比起这些歌功颂德,他更想知道朝中还有几个“易绍宗”。 虽然会做事发抽,不代表朱允炆真是个傻子,能轻易被几句好话糊弄。
  打断了礼部左侍郎的滔滔不绝,建文帝说道:“拟旨,厚葬易绍宗,赐行祭,勒碑纪念死于战中的卫军,厚赏其家人。”
  这道旨意并不过分,重臣齐声称是。
  但在建文帝说出要追赠易绍宗三等伯爵时,文官队伍中的御史立刻跳了出来。
  “陛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个小小的千户,五品的武官,不过杀了几个倭寇,竟然要被追赠爵位?这是什么道理!若是文官倒还罢了,武官?坚决不行!
  御史康郁打头阵,户科和礼科给事中先后出列,坚决反对皇帝对易绍宗的追赠。
  厚葬行祭都可以,立碑厚赏也没问题,追赠爵位坚决不行!没有给一个千户追赠的道理,不和规矩。
  御史和给事中言辞咄咄,建文帝的表情越来越阴沉。
  站在御座旁的宦官脸色发白。大臣们不知道,宫中侍奉的人都清楚,皇帝的脾气可不像世人认为的那么好。回忆起建文帝掀桌踹凳子的场景,宦官看向康郁等人的目光变得极不友善,嗖嗖的飞着刀子。
  这几位倒是痛快了,宫里伺候皇帝的可就要倒霉了。
  蹦得最欢的那个,咱家可是记住了!
  由此可见,由宦官掌管的东厂和西厂比锦衣卫更喜欢请文官去喝茶聊天,并非没有因由。
  “够了!”
  建文帝一声怒喝,打断了言官们的“直言”,愤怒使得他脸色发红,声音中却似带着寒冰,“几位卿家也能为国力战而死,朕亦会追赠!”
  “陛下!”
  “退朝!”
  建文帝被气得头疼,衣袖一挥直接走人。还有许多话没说完的康郁等人面面相觑,皇帝这样的态度还是第一次见。
  文官队伍末尾的解缙杨士奇等人表情微变,想起不久前通政使司递到宫中的奏疏,心中有了计较。浙东的事只是个引子,皇帝发怒的根由怕是仍在燕王那里。
  康郁等人八成是被迁怒,毕竟皇帝对文官一向仁爱,应该不会因为御史的直言便恼羞成怒。
  解缙等人的猜测并非没有根据。
  自建文帝登基以来,朝中文官的地位已隐隐压过了武官。洪武帝曾严令生员不许议论朝政,对读书人各种鄙视,如今短短不过三年,太学中的监生哪个不是高谈阔论?便是府学县学中的生员,动不动也能对朝廷指指点点。
  朝中的大多数文官对此乐见启程,同乡、同窗、同年,各种关系网变得更加庞大。
  武官心中有怨气却无处发泄,总不能去找皇帝讨个说法吧?尤其是洪武朝至今的勋贵,不能对皇帝抱怨,就只能对着文官们鼻孔喷气。
  不能怪建文帝手下跳槽的武将越来越多,要怪只能怪老板给的工作环境不好,待遇也是差强人意。拼死拼活的打仗,还要被几个酸儒压在头上,动不动就捕风捉影,被污蔑生活作风问题,换成神仙也要发脾气。
  燕王成功利用了朝中武官和勋贵对皇帝的不满,通过小舅子徐增寿的牵线搭桥,联合宫中的宦官,在建文帝身边织了一张透明的大网。
  建文帝早晚会落入网中,被硬生生的拖下皇位。
  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回到乾清宫,建文帝如宦官预料一样,掀翻了桌案。
  内侍监太监王景弘低头弯腰,跟在皇帝身后,时刻警惕皇帝伤到龙体。宫内的宦官与女官走路都踮起了脚尖,不敢发出丁点声响。
  “混账!”
  建文帝又将宫灯挥倒,王景弘心里打了个突,朝身后使了个眼色,立刻有小宦官去打探早朝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照这情形,事情绝对不小。
  火气发出来,建文帝的脸色总算好了些。转身走进内殿,立刻有宦官和宫人收拾满地狼藉。
  王景弘小心的跟了上去,见皇帝自己动手,铺开纸张,写下了两份旨意。
  追赠钱仓千户易绍宗为三等伯。
  削去齐泰黄子澄官位,令有司籍录其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