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山沟皇帝> 第1569章 第三十一师

第1569章 第三十一师

  得益于大唐最近多年来的铁路发展,应易康一行人从金陵城出发,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已经是抵达了中原铁路枢纽郑州。
  到了郑州后,他们换乘西北铁路的火车,然后抵达洛阳。
  第三十一步兵师的驻地就是在洛阳!
  随着铁路陆续建成,同时蒸汽轮船的普及,大唐在国内的部队部署,大部分也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基本原则就是一线、二线部队沿着铁路线、内河、沿海线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驻防。
  而各省的地方守备师,则是在各州府以及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驻防。
  这样的兵力部署,在偏远地方爆发动乱的时候,驻防当地的守备师可以第一时间在各地方的民兵部队的配合下进行弹压,如果动乱规模过大,当地的守备师以及民兵已经无法应对的话,则是可以迅速通过铁路、轮船运输的方式调集主力部队前往弹压。
  这样的部署核心,就是利用便利的交通,来压缩和平时期的主力部队的数量,控制军费。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铁路网以及内河、沿海交通,其实以目前大唐帝国目前的主力部队来说,是远远无法在维持外部战争的同时,还能对国内保持高压的。
  到目前为止,大唐帝国的主力部队,也就是随时能够拉上战场的部队其实并不多。
  至少相对于大唐帝国的庞大本土以及海外殖民地而言是非常少了。
  其中陆军方面常年保持满编满员,也就是常备部队的有二十个的步兵师、十二个骑兵师、八个骑兵团以及九个炮兵旅,总计有大约三十万的步兵部队(包含约一万六千名师属骑兵、师属炮兵、师属辎重、运输等部队),六万独立骑兵部队(包括骑炮兵、辎重等辅助部队),独立炮兵部队有大约四百门九斤、十四斤、十八斤、二十四斤、三十二斤、四十八斤等不同口径、身管长度的的野战炮、加农炮、重型榴弹炮。
  上述部队,也是陆军部队里的精华部队!
  海军方面的话,基于海军的特殊性质,倒是几乎所有部队都能保持着常备状态,抛开战舰以及随舰的部分陆战队不谈,只说能够独立上岸作战,发动大规模战事陆战队,一共有八个陆战团,总兵力是两万人左右,以步兵和炮兵为主,也有少量侦查用的骑兵,每一个陆战团都是能够拉出去独立作战的。
  然后就是近卫军了,近卫军的大部分部队都是处于常备状态,目前一共有三个近卫步兵师,两个独立的重骑兵团,一个独立重型重炮兵旅
  但是包括大名鼎鼎的近卫军第一枪骑兵团以及后续成立的近卫军第二胸甲骑兵团。这两个骑兵团不管是人员还是装备以及马匹,都是属于整个大唐里最顶尖的。
  此外,专门负责皇宫值守、部分京畿安保任务的近卫军侍从团,负责军政要员、科学家等安保的近卫军警卫团这两支部队,虽然挂着近卫军的名头,但却是专门的安保部队,野战能力一般般,说白了就是样子货,其具体指挥也不归属近卫军,而是嫡属于翰林院侍从科。
  因此外人一般也不会把这两个团规划为近卫军部队,哪怕是他们挂着近卫军的名头。
  近卫军的三师两重骑兵团一重炮兵旅,加起来总兵力约位八万人。
  上述陆军、海军、近卫军加在一起,其常备部队也就五十万人!
  这五十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却是要分别驻防本土以及海外本土、海外殖民地啊,比如说北海省,为了弹压当地的局势,常年都是有一个主力师驻防北海省的。
  再有吕宋省以及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这些南洋地区,虽然分散驻防,但是陆军也是总共驻防了个两主力师的。
  再有印度以及西亚地区那边,加起来也有一个半的主力师。
  北非也有半个师。
  南非洲也有一个主力师。
  北美洲也是有半个师的部队。
  全部加起来,大唐陆军光光是在海外地区就是驻防了八个常备师!
  陆军方面留在本土的,其实也就只有十二个常备师而已!
  对于大唐帝国的庞大控制区而言,目前的常备部队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大唐帝国也不可能无节制的增加常备部队的数量啊,这些常备部队的花销可是不小。
  人员薪资、装备替换、训练开支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陆军的军费再多也是不够花的,所以这才有了二线部队的出现,所谓的二线部队,就是特指在和平时期保持骨干编制,战时进行动员,进而达到和主力部队一样的满编满员,进而奔赴前线参与战斗。
  这样一来,陆军就能够用有限的经费,维持更多的部队构架,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只需要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够组织一大批具备一定战斗力的部队参战。
  而和平时期的话,那么所这些直保持了骨干编制的普通二线部队,也能够弹压地方,维护地方稳定。
  任务的弹性是比较大的。
  正是因为这些好处,陆军才是一口气组建了足足四十个,大部分是以以往战斗力比较不错的守备师,或者是独立部队等改编而来。
  不过这四十个师都是二线部队,但是哪怕是在二线部队里也有强有弱,比如说西北那边的二线部队,人员和装备都是要强于其他地区的部队的。
  第三十一步兵师,也是属于战斗力比较好的二线部队,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成为第二批掉入西北的部队。
  当应易康他们抵达洛阳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奔赴第三十一步兵师的驻地,应易康接管部队后,毕志安也是随同他一起接管了自己的部队:第九十二步兵团第三营。
  接管部队后,他也是详细了解了第三营的大体情况。
  整体来说,第三营的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差,算是二线部队里的中等水平,其兵员只有满编的半数多一点,装备的数量也不是很充足,不过军官比较充足,同时士兵里的士官比例比较高。
  这也是二线部队的特性,那就是优先保障军官和士官的数量,因为这些人才是部队的骨干,只要他们在,那么随时都可以补充足额的新兵,训练几个月后就能够上战场了。
  而毕志安也没有等太久,因为第三十一步兵师早已经是被确定下来增援西北了,所以装备和兵员早已经是开始准备。
  毕志安到任后的第三天,就是接受了一批士兵以及部分军官,这些士兵里也不是全都是新兵,只有半数是新兵,剩下的半数乃是重新征召服役的退役士兵,军官的话,也有部分是退役军官,或者是其他部队调来的现役军官,也有一些是分配来的新手军官,基本什么人都有。
  人员补充完毕后,他的这个第三营瞬间就是从之前的不足七百人,变成了一千人出头,满员的步兵营了。
  此外,他们还接受了一批新装备。
  也就是二十六年式燧发枪,这种十八毫米口径的新型步枪,两年前就已经是被确定下来作为陆军的新一代制式步枪了。
  不过前期的产量有限,新步枪的产量刚开始都是被近卫军给拿去了,等近卫军换装的七七八八后,去年才是轮到陆军。
  那是轮到了陆军,但是陆军的规模庞大,经费也是有限,所以部队的换装持续时间是比较久的,前期的产量基本都是优先满足有战备任务的前线部队,比如西北那边的部队,还有部分驻防海外,有频繁作战任务的部队。
  而没什么战斗任务的第三十一步兵师之前自然是得不到这种新步枪的。
  如今第三十一步兵师即将奔赴西北作战,高层自然也是优先给这支部队换装新式步枪了。
  拿起二十六年式的步枪,毕志安虽然不是第一次把玩这种枪了,但是对二十六年式步枪依旧是感到非常的满意。
  在保证威力的前提下,还能够严格控制重量,做到单兵使用,这可是非常难得的。
  相对比之下,以往的十四毫米步枪和十八毫米的重型火枪就是差的太多了,十四毫米的步枪虽然重量轻,精度也算不错,但是威力顶多算是中等威力,对付远距离的重甲单位有时候力不从心,而且口径比较小,装填也是比较麻烦。
  但是十八毫米的重型火枪,威力是有了,精度也有,但是重量太重,普通士兵是比较难使用的,只有身强力壮的士兵才能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大唐陆军都是同时装备这两种步枪的缘故。
  而现在,有了二十六年式步枪后,就可以统一装备了,简化了后勤。
  毕志安稍候的半个月,一直都是带着部队进行战术训练,同时适应新枪。
  毕竟虽然都是燧发枪,大体结构变化不大,但是细微的不同还是有的,所以也要进行适应性训练。
  如此训练了半个月后,毕志安正式接到了上峰的命令,让他率领部队前往火车站,然后乘坐军列前往西北前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