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第164节

十国千娇 第164节

  及至金祥殿外宽阔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符二妹见状微微停了一下,忙跟紧郭绍。只见广场两边起码有几千人,看旌旗主要是内殿直和控鹤军的军队;除此之外,还有文武百官,特别武将非常多。
  “咚咚咚……”鼓声率先响起,接着金祥殿台阶上奏起了希声又宏大的中邵之乐。只见黄伞顶盖旁边,身穿紫色圆领袍服头戴幞头的符金盏、牵着几岁的穿龙袍的小皇帝到了台阶上,端庄地在摆在顶盖下的宽大御塌上入座。
  朝阳初升,在冬天如血嫣红。数千众一起跪伏于地,呐喊震天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郭绍和符二妹也跪在路上,一起叩拜。
  良久,在远处听不清上面的声音,但见前面的人纷纷站了起来,后面的也跟着起身。从远到近几声传来:“宣,殿前都点检郭绍觐见。”
  郭绍带着符二妹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路向金祥殿走去。他目不斜视,却也发现无数的目光全集中在他的身上;侧后跟着符二妹似乎很紧张,不过她到底是卫王的女儿,还沉得住气,仪态没出任何问题。
  来到台阶下面,郭绍和符二妹叩拜。这边便听见符金盏的声音道:“二妹,到姐姐身边来。”
  “遵旨。”符二妹柔声应了一声,起身又回头看了一眼郭绍,她双手放在腹前,款款走上台阶。
  这时杨士良便站了上来,大声道:“太后懿旨。李重进、李继勋深受皇恩,却起兵谋反,实乃不忠不义之贼子,哀家万分痛心。不诛此二人,不足以明国家威严!不足以平哀家心头之愤!
  今朝廷有殿前都点检郭绍,忠勇可嘉,长于用兵。宜授郭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河东都招讨使;史彦超为行营前锋;客省使昝居润为河东前营监军,带兵平叛。哀家与皇上在东京静候捷报早日到京。”
  郭绍叩拜,大声道:“臣领旨!”
  “郭都点检上前受印。”杨士良道。
  郭绍阔步走上高高的台阶,见符金盏手里拿着一个垫着黄绸的大印,遂单膝跪在御塌前。符金盏将大印拿过来,说道:“望尔等用心进剿,用命国事以报皇恩……”
  “臣等定不辱使命,不负太后、皇上之重托。”郭绍道。
  就在这时,符金盏的目光敏锐地在郭绍的腰饰上停留,微微一怔,脸颊顿时泛上浅红的颜色。
  接着宦官杨士良又拿出一面黄色的龙纹旗帜,上书:天下兵马大元帅郭绍、奉召讨逆。卷起后,与圣旨一起交给郭绍。
  “臣谢恩!”郭绍再拜。拿着东西退了几步,然后又沿着台阶当众下去。
  杨士良大声喊道:“退朝!”
  郭绍在台阶下面忍不住回头看,只见符金盏已离位,符二妹也正依依不舍地回首。他和符二妹对视一眼,已无机会再说话。
  文武纷纷叩拜谢恩,等符金盏和皇帝消失在金祥殿内,大伙儿才再度爬起来。一众武将围了过来,郭绍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杨彪先拿着,说道:“虎贲军左厢、控鹤弓箭直、马军直诸将到殿前司衙署,其余各自带人马散了。”
  众人跟着郭绍一起步行出宫,然后牵马跟着去殿前司。
  大堂内数十武将坐满了椅子,有的只能站着。郭绍道:“这几天诸部已集结完成?”
  各将陆续禀报。郭绍听罢点头,叫人摆上了一张竖放的地图,“出兵前最后一次议事,明日便开拔!此次作战,旨在神速奔袭,目标晋州!
  出动禁军总兵力二万,虎贲军左厢一万六千人,控鹤弓箭直、马军直各两千人;战马两万余匹。轻装简行,除了必要的装备,别的东西一律不带。
  路线先到西京洛阳,从洛阳北渡黄河;如此一来,李继勋在河阳三城的眼线、在我们渡黄河之前极可能不知道动静。北渡黄河后,从太岳山南骊折向西行,从这里翻山……然后进入晋州盆地,直逼晋州。
  全军只携带五天口粮,轻装至洛阳,休整一日。李谷已经先行准备大军后勤;我们到达洛阳后会得到另外十天口粮补充。渡河后五天内奔袭至绛州;也就是说出兵十一天就能让晋州向拱得到增援。平均日行军近八十里,我部是精锐,有大量马匹,应该能做到(郭绍发现强壮的古代人走路的耐力比现代人强很多,不过一般的军队携带的东西太多、又是步行缺少机动工具所以很慢)。
  渡河后,会有河中、解州等地军民运粮驰援。在我们消耗掉剩下的五天口粮之前,李谷一定能送粮至前线,我相信他的能力。愿诸位共勉。”
  第三百零六章 晋州之役(一)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九月中旬,晋州。
  河东“表里山河”,山川南北走向如同沟壑,如“川”字一样的地形。河东又是神州棋盘上北方的中路地带,历来都是北方东西两边势力攻防的核心;又是北方进入中原的一条走廊。山脉中间盆地走廊更是历来战争多发地……如长平之战的地方(高平),如晋州(临汾)。
  现在晋州再次笼罩在战争的烽火之中。
  正是枯水季节,汾水在西边缓缓流淌,河流东边巍峨的城楼和对岸重山叠嶂的吕梁山遥遥相望。城池南面,尘雾蔽天,黄尘之中的战马、士卒如同腾云驾雾一般。
  弩炮、石弹在空中乱飞,木头摩擦的“叽咕声”、“砰砰”的撞击声,和人们的叫喊夹杂在一起,城墙上下一片嘈杂喧嚣。
  慕容延钊看着城下无数的攻城器械和蔽天的尘土,瞪圆双目说道:“今早叛军怎么不冲上来攻城了?难道要炸城了吗!”
  话音刚落,突然“哐”地一声大响,一枚大石头落到了城楼外的墙上,顿时碎石砖土飞溅,周围的几个士卒抱头躲避。“啊……”一个士卒抱着大腿嘶声惨叫,“俺的腿!”
  向拱看过去,转头对慕容延钊道:“万一炸开了只要堵住缺口,召集壮丁连夜修缮。”
  慕容延钊皱眉道:“关键是朝廷援兵何时能来?李重进也正在向晋州进发,届时晋州被六万大军围攻,咱们这点人守得住吗?”
  向拱沉吟不语。
  慕容延钊又道:“东京到晋州近千里之遥,郭绍来不及了,看来你我真要死在这里!”
  向拱脸上露出一丝强笑:“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一直就是我期待的结局,作为武夫军人,还有比这更好的死法吗?”
  “向节帅……”慕容延钊络腮胡中间的阔脸上露出动容之色。
  向拱拍着慕容延钊的肩膀道:“郭绍要是不到,我便率镇安军两千铁骑出城决战;晋州何去何从便交给慕容节帅全权掌握,绝不勉强。”
  就在这时,忽然“轰”地一声巨响,向拱和慕容延钊的脸色都是一变,感到城墙似乎颤抖了。刹那之间东边靠城墙不远的位置土石飞溅,一大股白烟急速地冲了上来、直飞云霄。
  紧接着,之间城下藩篱前面又一股白烟平地冲起。硝烟急速腾飞,很快把半堵城墙都笼罩在硝烟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远远的惨叫声很快就穿了过来,向拱眺望远处,约两百步外的叛军工事内硝烟乱窜,雾茫茫之中许多人抱头鼠窜,战马惊慌失措,大量的马匹乱哄哄地飞奔。
  “墙没塌?”向拱片刻后喊道。
  周围很快被烟雾笼罩,“咳咳咳……”的声音到处都是,慕容延钊的声音道:“操!什么玩意,城墙动都没动,烟太大了……”
  就在这时,南北主道上部署的张建雄大喝一声,顿时马蹄轰鸣,张建雄不顾被惊吓得乱哄哄的战马、率骑兵向浓烟位置蜂拥而来。
  ……
  “禁军援兵来了!”一个武将进了李继勋的中军大帐,急忙禀报道。
  李继勋部刚刚还因炸城失败、反把自己阵营冲得一片狼藉的事儿气氛阴沉,这个消息更是雪上加霜,顿时众将一片哗然。
  “不可能!”李继勋怒道,“东京千里之遥,禁军长了翅膀飞过来的吗!”
  进来的武将道:“末将不知,旗帜是‘天下兵马大元帅郭绍’,观之大队全是精兵,全部装备战马;除了禁军哪里有那么多马……”
  赵匡胤的黑脸十分阴沉,他一时间不好意思说话了。
  李继勋问道:“人马到何处了?”
  那武将道:“末将自绛州来,敌兵到了绛州,半个月前才投降的刺史肯定又要降了……末将等兵力单薄,只得先撤离了那地方。”
  “绛州过来只有百里之遥。”幕僚提醒道。
  李继勋问:“多少人马?”
  武将答道:“看样子……有两万。”
  李继勋在前面来回疾步踱来踱去,“可能是虎捷军左厢,那是郭绍的嫡系,马应该是从各军调集补充的,虎捷军主要是步兵,骑马步兵不必在意战前马力消耗;才跑得那么快……但他应该会留左厢一些人在东京镇守局面,这些人也可能主要不是虎捷军的人。”
  众人都看着李继勋拿主意,这时李继勋转身道:“只有两万人,尚可一战!趁其远道而来兵力疲敝,咱们上前决战!”
  赵匡胤听罢忍不住了,急忙劝道:“切不可!禁军战力冠绝天下,李兄人数没多少优势,又是地方镇兵,胜算本来就不大;再加上你向南迎战,后面还有晋州守军,极可能出城袭李兄腹背。”
  李继勋道:“那赵兄以为该怎办?”
  赵匡胤道:“为今之计,向北撤退、退入北汉境,等待李重进大军合兵,再可决一胜负。”
  李继勋摇头道:“几天前,才有人从东京来禀报,禁军尚无动静;加上细作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前后不过十二天。也就是说,郭绍部最多十二天就从东京奔袭至绛州。这等速度,相距只有百里,咱们跑得赢?除非什么都丢光,那我几万吃什么?
  况且咱们一向北逃奔,稍有混乱,向拱就要出城落井下石!”
  赵匡胤叹道:“李重进呐李重进!这厮非成大事者矣!”
  李继勋也跟着骂道:“狗日的走五百多里现在还不到,别人迟动身都走八百多里了。”
  赵匡胤沉吟良久,正色道:“立刻在汾水上搭建浮桥,大军就地撤到吕梁山间,与郭绍、向拱隔河对峙,先守住防线,等待李重进到来。”
  李继勋皱眉道:“李重进知道咱们被困在吕梁山,会不会按兵不前?郭绍或是先向北对付李重进,再抽身对付我部,届时只有向关中北部山区退却,地形复杂、土地贫瘠,咱们这几万人要拖垮。”
  赵匡胤道:“现在没别的办法,若是南下决战,腹背受敌必败无疑!还望李兄早作决断。”
  李继勋搓了搓手:“行!马上传令下去,立刻在河上尽快搭桥。”
  赵匡胤道:“连夜赶工,桥越多越好;万一敌兵来得快,则背水结阵防御。”
  ……绛州城门大开,刺史率官吏军民沿途跪伏在地,刺史仰望那龙纹黄稠大旗上“天下兵马大元帅郭绍”、另一行“奉召讨逆”的字,高呼道:“贼军来势汹汹,下官手中兵少,为全城百姓免遭涂炭,不得已降之……人虽降,心向大周啊……”
  郭绍身披重甲,策马上前,指着地上的圆袍官儿道:“本元帅恕你无罪,官复原职安民守土,不得有误!”
  “下官叩谢郭大帅大恩!”刺史不顾体面,黄土上急忙叩头。
  就在这时,数骑卷起一窜黄土,从驿道上飞奔而来。一员骑士翻身下马,单膝跪倒抱拳道:“禀郭大帅,李继勋贼部正在汾水架桥。”
  郭绍招了招手,覃大石急忙弯腰上前展开一副地图。郭绍拿马鞭一指:“汾水对岸是吕梁山区,李继勋意图隔河拖延时间。”他回头对史彦超道,“史前锋,你即刻率控鹤马军直率先进军。”回头又道,“马全义,你即刻率控鹤弓箭直随后。”
  “得令!”“末将得令!”
  郭绍又叮嘱道:“史彦超,尔等初到地方兵马疲劳,切不可轻战;到晋州后便扎营休整,等候主力。”
  史彦超淡定地说道:“我明白了。”
  第三百零七章 晋州之役(二)
  郭绍没有在绛州停留,当天又走了二十多里;次日距离晋州仅有七十余里。
  虎贲军左厢总兵力一万六千余众,其中马军七千多人、步兵九千。最后一天行军时,步兵跑得更快,马兵反而落后……出征的军队临时从禁军调用了几千匹马,骑马步兵在最后关头不用管马力,只要保存人的体力,所以骑马行军;而骑兵的战马在关键时刻马力非常重要,士卒们都不骑,宁肯步行。
  及至下午、距离晋州十里。得到史彦超派人禀报,击溃叛军前锋马队。郭绍派左攸前去嘉奖,并命他就地休整,等候明日与主力一起决战。
  史彦超是个职业军人,不会在战场上抗主将的命。当初在忻州追击辽军中伏,那是符延卿叫他去的。
  “明日进攻敌军。”郭绍收起帐篷内潦草记录的各种消息、地图,对前来的众将说道。
  跑了近千里路,通常主将会想办法先休整养精蓄锐;但郭绍已经迫不及待,他一方面担心给李继勋时间、让他把军队拉到了汾水对面不好攻,一方面也对虎贲军的战斗力有自信。
  ……
  晋州城南,两军部署完成后,太阳才刚刚从冬天升起。弥天的尘雾让红彤彤的太阳不太清晰,周围仿佛笼罩着一层光雾。
  北风刮在脸上冰冷刺骨,郭绍部正处于逆风状态,天时不太好。而且叛军以逸待劳,他刚到战场……唯一的优势是速度,军队暴露在绛州两天就全线逼近了李继勋部。
  战争总是难以什么便宜都占尽。
  郭绍策马上前,先眺望远处,只见汾水岸边一个大大的半方圆阵,直径估摸着有二里地。方圆阵是防御阵型,各兵种的步兵在外以方阵组大圆阵;马兵在内。因为李继勋部背水结阵,方圆阵只有半个以更大地集中兵力。这等阵型机动力极差,但防御力强。
  郭绍没有系统研究过兵法阵法,但这些常规的阵营他在实战中看都看熟了。
  淮南之战中南唐军野战常用方圆阵;但周军最常见的阵营是偃月阵,这次也不例外。中间步兵,两翼骑兵,兵力部署成圆弧状。郭绍的中军在圆弧内侧坐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