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奋斗在盛唐> 第906章:屡败再屡战

第906章:屡败再屡战

  时间回到半刻钟之前。
  王元宝见大部分人都跑了,也不生气,再次抱拳拱手,道:“这时候才看出来,谁最支持我们杨家,王某谢谢几位了。投之以李桃,报之以琼瑶,你们对得起杨家,杨家也对得起你们。这样吧,现在我宣布,几位不用抽签了,每个人都可以选一件琉璃器皿买走。”
  “多谢王东主!”十来个老弱病残尽皆喜形于色,毕竟就算旁边宋家琉璃坊,还是得抽签的,不可能每人一个。
  然而,更让他们高兴的还在后面呢。
  王元宝挥了挥手,道:“来人,把咱们准备的琉璃器皿搬到殿外来,让几位挨个挑选!”
  “喏!”
  几个伙计把一个个丝麻包裹的物事拿了出来,然后轻轻扯开,露出了这些“琉璃器皿”的真容。
  “啊?如此晶莹剔透,这不是玻璃吗?”
  “就是波斯人的玻璃都没有这么好啊,一点气泡都没有,这该不会是水晶吧?”
  “确实如此,这些器皿简直是难得的宝物,让咱们买也买不起。”
  “王东主,您这是拿错了吧?是不是把杨家的镇宅之宝拿出来了?”
  ……
  人们见了这些“琉璃器皿”,顿时发出一阵阵惊呼。然而,王元宝脸上却丝毫不见异样。
  直到他们的声音渐低,王元宝才双手下压,道:“大家还请稍安勿躁,我的伙计们没拿错,今日要卖的琉璃器皿就是这些。怎么?我按照古法称呼这些器皿为琉璃,而不是玻璃,不算弄虚作假吧?”
  废话,这相当于拿金子仿造人民币,谁说那人是造假钱,简直是脑抽了。
  人们纷纷道:“王东主说笑了,当然不算。”
  “不算就好。伙计们,把价格挂起来,明码标价,让主顾们放心挑选。”
  “是。”
  伙计们依言照做,众主顾们眼睁睁地看着“一百文”“八十文”“三百文”这些价格,非常不合理地放在这些绝世之宝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元宝微微一笑,道:“怎么了?大家还不快快挑选?还是说……对这些琉璃器皿看不上眼?”
  “我来!”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一个箭步冲上去,疾如闪电快似狸猫,抱起一个玻璃瓶就走。与此同时,扔了一贯钱在地上。
  王元宝赶紧把他拉住了,道:“老爷子,您慢走!”
  “怎么?”那老者道:“王东主这么大的人物,莫非要说了不算不成?难道我这一贯钱,还买不得你的这个琉璃瓶?”
  “当然不是说了不算,而是我今天是替张东主值守,务必要公平买卖,童叟无欺。三百文的玻璃瓶,收您一贯钱算怎么回事儿?”
  这时伙计已经数了七百文出来,拿绳子穿好。
  王元宝这才撒开那老者,双手托举,将那七百文奉上,道;“这钱您拿好,就可以走了。”
  那老者接过七百文钱,紧紧抱住琉璃瓶,试探地往前走了两步。见人们并不相拦,才一蹦三丈高,高叫道:“发财了,发财了!”,迅速跑了开去。
  其余人等这才如梦初醒,眼明手快地选了玻璃瓶,剩下的就只能选玻璃碗了。
  玻璃碗也成啊,原来的琉璃碗能卖八百文,而玻璃碗能卖四贯钱!别嫌贵,玻璃碗能耐高温,而琉璃碗在高温下必定碎裂,再加上卖相上的巨大差距,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公道了。
  毫无疑问,现在转手把这些玻璃碗卖出去,就是四十倍的利。
  而玻璃瓶呢?那就是八十倍的利。
  崔耕能让玻璃如此跌价,是非常正常的。
  在这年头中西方贸易中,真正赚大钱的不是东西双方,而是波斯商人。他们把中国的瓷器卖到西方,价比黄金;从西方贩卖玻璃器皿到东方,同样是获取了暴利。现在崔耕不过是让玻璃器皿的利润,回归正常罢了。
  至于说为何崔耕短短一个月内,制出的玻璃比西方的还优良?一是玻璃的制作难度远不如琉璃,杨家的技术力量非常强。二是崔耕教了他们一个窍门——“搅拌”。
  在玻璃融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以适当的速度搅拌,可以有效地去除气泡。就这个小小的技术窍门,在历史记载中,曾经卖价超过千两黄金。
  ……
  ……
  简短截说,这些玻璃器皿被王元宝以白菜价卖出去后,可了不得了。
  哗~~
  人们顿时从宋家琉璃坊这边,争先恐后地转移到了王元宝这边。一个是这边的利润太过惊人,另外一个是,有些人想到:如果王元宝的玻璃碗能卖一百文的话,那一百文买宋家老店的琉璃碗,是不是买亏了啊?
  所以,任由宋家老店的伙计们喊破了嗓子,也无济于事。
  到了最后,就算王元宝把准备好的琉璃器皿卖完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转去了宋家作坊那边。结果,宋家琉璃坊,一百文钱一个琉璃碗,如此白菜价,竟然没卖完!
  ……
  ……
  醉霄楼上。
  李隆基紧皱眉头,道:“崔二郎果然出人意表啊,谁能想到,他宣扬了半天琉璃,最后卖的竟是玻璃!奇怪啊,难不成,他已经掌握了制作玻璃器皿的技术?”
  姜皎道:“我说什么来着,崔二郎没那么好对付。王先生,事实证明,您之前的猜测完全猜错了。”
  王琚的俊脸上也相当不好看,他先是自斟自饮了一盏酒遮羞,然后才字斟句酌地道:“好吧,在下承认,之前的判断完全错误。但是,崔二郎再是点金圣手,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造出玻璃来吧?道理很简单,他若真有这本事,为什么早不拿出来晚不拿出来,偏偏现在拿出来?谁会嫌钱多了咬手?还是说……他能未卜先知?”
  如果不考虑崔耕那三个月的荒唐大梦的话,王琚这个推论堪称完美,连李隆基都被说服了。
  他面色稍霁,道:“那王先生的意思是,这些玻璃器皿有来路?”
  王琚道:“崔耕在泉州根深蒂固,并与大海商张元昌林知祥交好。您想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在泉州截留了一只波斯商船,将船上的玻璃器皿完全买下,再低价卖出呢?”
  李隆基道:“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王元宝为何能突然拿出玻璃器皿了。那咱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呢?杨家这么不温不火地卖玻璃器皿,咱们的琉璃生意可完蛋了。”
  这话可完全不夸张。
  依王琚的推测,崔耕是高价买了波斯人的琉璃器皿,再低价卖出,打肿脸充胖子。但问题是,崔耕能买一次,就能买两次三次……无数次。反正有聚丰隆银号输血,崔耕就细水长流慢慢亏呗。
  但是,李隆基这边本小利薄,琉璃作坊可承受不起长期亏本,早晚得倒闭。
  王琚想了一下,道:“事到如今,也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