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桓容> 第65节

第65节

  少顷,一只通体黑褐色的苍鹰俯冲而下,落到桓容前臂,又迅速挪到桓容的肩膀,翅膀蹭了一下他的脸颊,全当是打过招呼。
  “你总算回来了。”桓容擦过苍鹰背羽,笑道,“我还以为你要留在北地,不打算回来了。”
  苍鹰不满的瞪着桓容,举起腿上的竹管,好似在抗议:老子是那么不负责任的鹰吗?!
  相里枣看着苍鹰,觉得格外熟悉。望向五个兄长,果然和他一样,都盯着苍鹰皱眉。
  这只鹰怎么那么像秦四郎君养的那只?
  第五十三章 学习坑爹
  苍鹰带回秦璟的亲笔,同样以薄绢书写,装在竹管之内。信上写明运盐船三月将至,随船有木匠和石匠三十六名,船工十二名,另有两名铁匠。
  从头至尾看过一遍,桓容忍不住揉揉眼睛。
  铁匠?
  这压根不在“合同条款”之内。
  转头看看在木架上梳理羽毛的苍鹰,桓容叹息一声:“如果你能说话就好了。”
  小童端着漆盘走进内室,恰好听到半截话,好奇的四下看看,最终将目光落在木架上,郎君在和这只鹰说话?
  “郎君,今日有海鱼。”
  小童放下漆盘,端出一盘清蒸海鱼。鱼上盖着切细的葱丝和姜丝,没放许多佐料,味道却是格外的鲜美。
  “王史干送来两筐新菜,难得还有一小框晒干的山蘑,厨下捉了两只肥鸡,按郎君说的做了。”
  小童一边说,一边揭开碗盖,一碗碧绿的青菜,一碗小鸡炖蘑菇,香味扑鼻。
  桓容拿起竹筷,估摸一下肚中容量,确信这顿可以吃下一桶稻饭。
  屋外,阿黍带着几名婢仆清理廊下。
  入春之后,盐渎的雨水多了起来。县衙内还好,县衙外,几栋木屋推倒重建,堆积的泥土被雨水浸湿,人走过时,稍不注意就会踩上湿泥,有时衣摆都会弄脏。
  重录户籍的流民越来越多,县衙大门整日敞开,职吏和散吏忙着抄录户籍,分发田地,健仆和护卫严密监视往来人员,确保没有心怀鬼胎的宵小混入。
  日前有对桓容心存不满之人,装作流民混入县衙。人被当场拿下,护卫和健仆着实出了一身冷汗,比桓容还要后怕。
  自那以后,无论在县衙内外,只要桓容身边有生面孔,护卫几乎寸步不离,确保不会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行刺之人的身份已经查明,是陈氏旁支子弟。因往日多行不义之举,甚至欺男霸女,险些害死人命,家宅田产都被收走,人也被发到盐场做工。
  不知是守卫疏忽还是另有缘故,该人竟从盐场逃脱,假借流民身份混入县衙,意图行刺桓容。
  “狗官!我今日不死,早晚有一日要取你人头!”
  听着刺耳的唾骂,十分意外的,桓容并不感到生气。护卫和健仆却是怒发冲冠,两脚踹下去,骂声戛然而止。
  “人贵有自知之明。”桓容走到刺客面前,俯视一脸青紫之人,摇了摇头,“如你这般死不悔改,当真是无药可救。”
  人不怕犯错,怕的是一错再错,执迷不悟。
  此人背靠豪强陈氏,习惯凌驾于众人,习惯作威作福。一夕之间失去所有,也难怪会陷入疯狂。
  “无需再送盐场。”桓容做出决定,“送去林中伐木吧。”
  改造房屋和建造城墙都需要大量的木材,想要好的木料必须进入林中。
  桓容特地派人打听过,盐渎附近至少有三个狼群,成员数量不同,性情却同样的凶狠。青壮入林中伐木必要有护卫跟随,此人老实则罢,如不老实,趁机设法逃脱,九成以上会落入狼腹。
  桓容以为自己的处置可以,石劭却持反对意见。
  “府君过于心慈。如此凶徒怎可妄纵,该严惩才是。”
  趁命令尚未下达,石劭力劝桓容将此人下狱,不杀头也要关上十年二十年。总之,不能让他留在狱外。
  “庶人犯士族乃是大罪。府君身负爵位,掌一县之政,此人胆敢行刺是犯律法!仆知府君心存善念,然除恶务尽,还请府君三思!”
  经石劭一番劝说,桓容终知自己行事不妥,当下将刺客投入狱中,和关押在内的盐渎豪强作伴。随后清查盐场,揪出有问题的护卫和监工共六人,全部罚做盐奴。
  有了前车之鉴,县衙守卫愈发严密。
  相里六兄弟提出重建木屋,护卫和健仆都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工程开始之后,县衙两侧的空地堆满了山石和木料。
  几场雨水下来,西城的道路愈发泥泞。因往来人员繁多,县衙内的石路需要时常清扫,婢仆的工作量加大,自然没心思继续“围观”桓容,倒是让桓府君大松一口气。
  偶尔被人围观一下,还能当做是件乐事。每日都要来上几回,桓容实在是招架不住。次数多了,他恨不能出门捂脸,顺便举块牌子:谢绝围观。
  用过膳食,桓容翻开新录的流民户籍,一边查阅籍贯姓名,家中丁口如何,一边计算户数。
  “户数二百一十六,丁男三百二十九,丁女一百六十八,老人三十二,童子五十六人。”
  放下笔,桓容捏了捏鼻根。
  加上放籍的豪强私奴,以及从盐场放出的盐奴,盐渎的户数超过一千五百。以丁口论,在侨郡中能列入大县。
  连年战乱,中原之地人口锐减。加上豪强广蓄私奴,荫户众多,朝廷统计出的人口总会少去半成到一成,超过一千五百户的县并不多见。
  “田地倒是够分,盐场也需人手,但该怎么管理?”
  县衙中的职吏增至三十九人,散吏十六人,依旧不够用。按照一千五百户的大县定制,至少还需要二十名左右的职吏,才能将各项事务安排妥当,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人才啊!”
  桓容捏着后颈,再度发出感叹。
  他该到哪里去寻人才?
  北城的聚宝盆挖了五六回,如今差不多见底。除了帮石劭添加三名助手,县衙里也多出五名散吏。
  现如今,附近的郡县察觉盐渎动作,知道桓容的一番作为,开始严控流民进出,桓容想要故技重施,难度会加大许多。
  “之前恨不能把人都往盐渎赶,现在却是把着不放……”
  说起这件事,桓容就是一脑门的官司。
  说好的互惠互利,互相帮助呢?在利益面前全都成了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知道桓容需要人手,几地县令互相通气,直接向桓容开价,要的不多,每百人一船海盐。
  接到书信,桓容气得脸色发青。
  “这些人怎么不去抢!”
  每次想起这件事,桓容就怒得想开架。对方摆明趁火打劫,自己偏偏没办法。上门硬抢倒也不是不行,可名声传出去实在不好听。
  实在没办法,桓容甚至想和秦璟再定份合同,工匠之外,能不能给自己多送几百人口?
  正思量间,健仆来报,刘牢之携郗刺使书信抵达。
  “刘参军?”桓容略有些吃惊。
  他月前听到消息,渣爹向朝廷上表,请同诸州刺使北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朝廷都没有拒绝的道理。依照之前两次北伐的经验,大军必定自水路北上。想要赶在丰水季节出行,粮秣兵甲都要尽早开始准备。
  刘牢之这个时候来,又带着郗刺使的亲笔书信,莫非是来调粮的?
  不怪桓容有此猜测,郗超坑爹的举动始终瞒着京口,直至司马昱送出书信,郗愔才得到消息。作为直接关系人,郗愔尚被蒙在鼓里,何况是一心大搞基建的桓容。
  “请刘参军到客室,再去请石舍人。”
  “诺!”
  不到盏茶的时间,刘牢之被请入客室,石劭前往作陪,桓容笑着走进室内,拱手道:“月余不见,刘参军一向可好?”
  “府君挂念,仆不敢当。”
  分宾主落座后,桓容询问郗刺使境况,刘参军此行所为何事。
  “仆奉使君之命,有事相求府君。”
  “何事?”桓容仔细打量刘牢之,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和自己所想大有出入。如果是北伐调粮,刘牢之不会面带愁色。虽有几分故意,但神情间的焦急却做不得假。
  “使君有书信一封,请府君过目。”
  刘牢之取出郗愔的亲笔书信,递到桓容面前。
  桓容带着疑问展开信纸,刚读两行便皱紧眉头,读到最后,轻松之意尽去,表情变得凝重,脸上再无一丝笑容。
  “事情属实?”
  “事关重大,句句属实。”刘牢之苦笑道,“使君万没有料到大公子会如此行事。非是丞相遣人往京口,怕是事到临头都被蒙在鼓里。”
  “郗刺使确曾给我父书信?”
  “确有。”刘牢之点头道,“信中是请桓大司马共扶晋室,北伐收复收地。没料想……”
  接下来的话均在信中写明,压根不用多说。事关郗超,刘牢之身为郗愔下属,说轻不妥当,说重就是错。
  桓容将信纸递给石劭,不由得摇了摇头。
  自己做梦都想坑爹,想破脑袋也无头绪。郗参军轻轻松松就把郗刺使推进坑里,论起这份本事,当真是令人高山仰止,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过书信内容,石劭同样无语。
  他比桓容更加震惊。
  桓容好歹和郗超接触过,也知道部分历史走向,石劭却是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身为郗氏子,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将亲父害到如此地步。
  哪怕是各为其主,此也非人子所为!
  “郗使君之意,是想请阿母出面,入台城说服太后?”
  “是。”刘牢之重重点头,解释道,“使君身陷困局,能解局之人唯有太后。”
  郗氏已是山河日下,如果郗愔再被谋算失去官位和兵权,曾显赫一时的郗氏恐将沦为二流士族,再无同王谢高门比肩之日。
  为保住权利地位,郗愔必要孤注一掷,想方设法请下圣旨和懿旨。天子是个什么情形,群臣有目共睹。能否请下太后懿旨,才是最终翻盘的关键。
  刘牢之讲明事情原委,耐心等着桓容回答。
  他没有摆出双方结盟之事,也用不着说于当面。桓容并不糊涂,不用细想就能明白,一旦京口和北府军落入桓温之手,他将面临些什么。
  桓氏父子不睦,桓容先被逐出建康,赴任途中又遭截杀,足可说明问题。
  如果郗超的计谋得逞,徐、兖二州易主,桓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说揉圆捏扁都是客气,十成会被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死得无声无息。用不着渣爹亲自下手,他那几个庶兄都会乐意代劳。
  归根结底,这件事不只关系到郗愔手中的权利,更关系到自己的项上人头,容不得半点轻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