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19节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19节

  杨博说那“宁做农家妻,不做富家妾”,也是骗人的。错的不是做妾,而是做不到一路升职加薪,转正的妾。
  皇上愁啊。徐景珩不是世子,也没有“封侯”。徐景珩眼看要不做指挥使了,无权无势。徐景珩还喜欢喝酒喜欢交朋友,忒大方。唐伯虎老师说,不管哪个女子嫁给他,都要合离,无他,银子都要他花给好友了。
  皇上摸出来金珠子的小算盘,噼里啪啦,算一算,自己的小私库还有多少银子!
  这么一算,皇上简直绝望——皇上临出发前,给祖母和亲娘一笔银子,给工部和十二监一笔银子,给九个边镇的大军一笔银子……皇上如今是一枚小穷光蛋。
  “朕要赚银子!”皇上眼冒绿光,第一次感受到生存危机。
  皇上下去龙舟,出发去曲阜之前,掏出自己的家底子,二十万两银子给徐景珩,特不放心地叮嘱:“绯衣门主叔叔说,不论相貌,不论出身,也不论瞎眼瘸腿,聘礼应该不高。徐景珩你把银子攒着啊。”
  徐景珩:“???”好想胖揍绯衣门主一顿。
  “皇上,绯衣门主,还说什么?”
  皇上吸吸鼻子,忒伤心:“绯衣门主说,徐景珩喜欢聪明的女子。兴王说,天下的男人都喜欢美美的不聪明的,导致天下的女子即使真聪明,也不敢表露聪明,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徐景珩遇不到。”
  !!!
  更想胖揍一顿绯衣门主·徐景珩,轻轻一眨眼,安慰皇上:“大明女子不是开始长大脚?即使只有几个,但总有不是?等臣和皇上一起活到两千岁,一定可以遇到。”
  皇上难过:“那要赚好多好多好多……的银子,才能活两千年。”
  徐景珩似真似假地鼓励皇上:“‘法财侣地’,修行之人,和世人一样。皇上记得,人生不能不懂‘法’,不能没有‘财’,有了这两样,其他的,可遇不可求。”
  穷光蛋·皇上简直要哭出来:“徐景珩你放心,朱载垣养你。朱载垣赚银子。”
  “好!皇上加油。”
  “朱载垣加油。徐景珩你乖乖的,按时吃药,按时休息哦。”皇上不放心地叮嘱再叮嘱,一直到徐景珩保证,一定按时吃药,按时休息,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长长的鼓乐队、仪仗队、侍卫队,护送皇上的法驾去曲阜,徐景珩站在龙舟甲板上,默默看着。
  “徐景珩,朱载垣要是不想祭拜孔子……?”
  “那就不拜。皇上只做自己开心的事情。”
  浩浩荡荡的队伍下去蜿蜒若长龙,徐景珩站成雕塑一般。
  祭孔的祭孔大典,是华夏人为了尊崇、怀念至圣先师孔子,在孔庙,也就是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自从孔子去世到现在,两千多年来,已然成为华夏祭祀史、华夏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孔家,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一般于每年秋天孔子诞辰时举行。可追溯到,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第一座孔庙。
  汉太~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莫大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唐玄宗,册封孔家为文宣公,级别为公爵,由孔家嫡长子袭爵,处正常赏赐外,首次封赏世袭罔替的土地。
  宋仁宗时期,百官进言,“文宣”为谥号,不能拿来做爵位的名称,于是宋仁宗下令改文宣公为衍圣公,意思是繁衍圣人血脉,级别依然为公爵,封赏土地加倍。
  至此,衍圣公成为日后孔家的封爵,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一代一代帝王们的褒赠加封,孔家越发壮大,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帝王们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祭孔大典被称作“国之大典”。
  就差那一层薄皮,到达帝王规格。
  包括孔家人在内的天下人都说,大明三大家,儒家孔家、道家张家、皇家算一个添头——反正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天下兴亡,和大家族无关,和孔家、张家,更无关。
  皇上花了三天时间来到曲阜,在曲阜的城门口,抬头看着高耸的城墙,高耸的蓝天白云,面无表情。
  皇上的眉毛都不动弹一下,五月十八辰时正,阳光明媚,春花烂漫、春光无限,和煦的春风掀动皇上的□□袍,似乎是祈求——皇上不动,抬着法驾的礼仪太监,也一动不动。
  前面的鼓乐队停下来,仪仗队、锦衣卫侍卫们也不动弹。后面的文武官员都急得额头冒汗。前来迎接的地方官、孔家人,都跪着不敢动。
  死寂的一片。
  长达数十里的队伍一动不动,呼吸也仿佛没有。天地都寂静、失灵一般。
  皇上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城门。
  青色的城墙历经两千年,依旧光鲜,彩旗飘扬,朱红的大门上鎏金的铜钉程亮,这是曲阜的“万仞宫墙”。皇上几乎可以数出来,那一朵朵梅花一般的白色砖缝……
  所有人急得额头冒汗。大明太~祖高喊:“朱载垣,你不想祭拜,进去看一眼,上柱香。”鬼鬼们都喊:“皇上不要为了显示诚意,下来法驾步行,也不对着圣人像磕头,去鞠躬上柱香,朱载垣……?”
  大明皇帝·朱载垣动了,眉眼平静,语气平静。
  “人都说,宪宗皇帝除了性格弱,喜欢奶娘这个毛病外,称得上一个明君。明君,什么是明君?宋仁宗,一个‘仁’字,他要在天有灵,他羞愧不羞愧?”
  前面迎接的人,身体一软,瘫坐地上。
  后面的文武大臣“扑通”跪下。
  宋仁宗被提溜出来,就感觉忒冤枉。鬼鬼们都劝说,儒家、儒教就是那么回事儿,捧着敬着算了;皇权和百姓也就那么回事儿,忍一忍算了。
  皇上长的过分的小睫毛一动,眼睛半合。
  “天下人都健忘。可是朕看过卷宗。那一年,衍圣公孔弘绪犯大案,在曲阜当地奸yin妇女四十多人,亲手杀四个人,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皇上缓缓道来一个故事。
  那样的罪行,说猪狗不如,猪狗能自杀明志。这要是一般人,最少是凌迟,灭族的罪。这即使是皇亲国戚,宗室中人,也是取消继承权,降级,贬为庶人……
  可是,这是孔子的后代!天下的官员,都是读着孔圣人的书考进士做官!一级一级官府都不敢处理,好吃好喝伺候,八百里加急送给宪宗。宪宗看过卷宗,要气死,却也要给掩饰。
  这是孔子的后代啊!这要是杀了岂不是欺师灭祖???宪宗堂堂一个皇帝,不敢杀他,铮铮铁骨的满朝文武大臣哑巴。罢免孔弘绪的爵位,改由孔弘绪的弟弟,孔鸿泰继承衍圣公爵位。这事就这么了了。
  还特意下旨,不要再讨论再说,封口天下人。
  四十多个女子,被杀的四人,活该倒霉,为了维护孔家的形象,谁也不敢声张。
  最讽刺的是,孔弘绪无罪释放,回家舒舒服服过日子。等弟弟孔鸿泰死后,宪宗又将衍圣公的爵位,封给孔弘绪的儿子孔闻韶。
  皇上问蓝天白云,孔圣人要活着,孔圣人会怎么断这个案子?
  铁打的孔家、张家,大世家……?流水的王朝、苦难的百姓……?皇上看向天空的眼神带着质问。
  是不是,软弱卑微的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皇权上,儒释道三大教上,真的是活该?
  皇上长大了,知道弱肉强食,任何种族的生灵都一样。可皇上到底是做不到,亲自前去孔家上那柱香。
  他“应该”去,可他看到曲阜百姓,他能做什么?他能给那四十多个女子翻案吗?不,那不需要翻案,案子明明白白。那他能改判吗?他怕曲阜百姓告诉他,他们不冤枉。
  皇上明白万物生灵的生存法则,他有自己的骄傲。
  他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冷漠、无情,仿若九天神帝俯视人间。
  “打道回龙舟。”皇上清脆的奶音响起,鼓乐队、仪仗队、侍卫队……一起动起来,掉头,回去龙舟。
  没有人敢拦皇上。
  朱红的大门沉默,传承两千年的“万仞宫墙”沉默。
  皇上到底是,做不到那般粉饰太平地,去祭拜孔庙。
  孔圣人是大圣人,皇上喜欢。
  孔圣人和孔庙,孔家,有何关系?
  有人试图喊话,试图哭求,锦衣卫亮出来绣春刀,刀在太阳底下发出寒光。孔家的人,只有一个孔融。皇上不是宪宗皇帝。
  全大明人都关注的祭孔大事,在皇上要开工科学院的敏感时候,在皇上预备进一步改革,急需所有大明人支持的时候,皇上拒绝去做这一场秀。
  文臣们哭着收拾后续,告诉曲阜人,皇上不是不去拜祭孔圣人。而是皇上有急事,急需赶回龙舟,皇上千里迢迢来到曲阜一趟,对孔圣人的心意是非常够的……
  有文臣代表皇上去完成仪式;有八百里加急发到北京,赶紧的,那庄子的后人在安徽,册封一个啥公侯的,还有那老子的后人,墨子的后人、孙子的后人啥的,都封一封。
  有锦衣卫拿着虎符去调兵,保证皇上在山东的安全。
  下面的人忙成一团,生怕皇上下一步就要取消衍圣公的册封。
  皇上坐着法驾回龙舟,人安安静静地在马车里看书。红石头里的人都不敢做声,四十多个女子,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即使他们杀人很多。
  杨广嚷嚷:“我当年再荒唐,那也基本都是自愿的。”鬼鬼们一人踹杨广一脚——朱载垣到了曲阜城门口,也能不进去,这是要开刀杀人!大明太~祖满心苦涩,只问:“朱载垣,你还要做什么?”
  大明皇帝·朱载垣:“有人说,我爹不是我奶奶的亲生儿子,是一个宫女生的。
  我记得,宋徽宗时期,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嫡长孙,孔端友,袭封为衍圣公不久,金兵大举南下,孔端友为了保住孔家的传承宝物,携带南下,投奔在临安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傻眼,他已经知道,朱载垣要说什么。
  汉唐宋的皇帝都看赵构。
  赵构想哭:“当时,金人也想要扶植起一位衍圣公,以此证明他们才是正统王朝。恰好孔端友南下的时候,他的弟弟,孔元措一门留在北方守孔林和孔庙,没有跟着南下……”
  南北两宗衍圣公,南边是孔端友这一支,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孙系;北边是孔端操这一系,是金人扶植起来对抗南方的筹码。
  再到蒙古人南下,衍圣公的情况再次发生转变,蒙古人又扶植起来一个衍圣公。
  三个衍圣公并立,蒙古人不懂,废了一个,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局面再次出现。可是孔元措没儿子,蒙古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孔元措弟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立为衍圣公。
  可惜孔浈这个人身世有问题,他母亲改嫁到老李家——对头,那个时候华夏女子可以改嫁,孔家媳妇也一样。
  孔浈没多久就被废掉,进一步给华夏人一个,男子只认生父不认继父,女子为了孩子不要改嫁的教训。
  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任国子祭酒,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元朝皇帝也烦了,孔家人也怕了,索性就不立衍圣公。一直到南宋灭亡,南边的衍圣公孔洙谢绝衍圣公的封号,此后五十年,再也没有立过衍圣公。
  宋朝的皇帝们齐齐沉默。
  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的皇帝们,齐齐瞪眼。
  五十年后,再立衍圣公,血统说得清?好比天下人传说永乐皇帝的母亲是蒙古妃子,说先皇的母亲不是太皇太后,这种事情,最说不清道不明。
  红石头里面只有一个元太~祖,他也不知道后续情况。众位鬼鬼一起看大明太~祖,大明太~祖,叹气的力气也没有。
  五十年后,元成宗册封孔之全的长子孔治为衍圣公。孔治死后,他儿子孔思诚袭封衍圣公。但是老孔家又不答应了。
  孔家人一起上书表示,孔治的儿子孔思诚是庶出,不应该继承衍圣公。元仁宗派人去调查,也不知道怎么调查的,册封孔思晦为衍圣公。
  孔家族谱上,孔思晦是孔子四十九代孙,孔拂的长子孔浣的嫡长子。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治的庶出子,很合理。
  此后元明两朝的衍圣公,一直在孔思晦这一脉传承,没有中断过。那么皇上的念头,孔家的问题出在哪里?
  皇上和天下人一样奇怪:“孔思晦,说他是嫡长孙,他的父亲是什么人?孔家族谱上写着‘孔浣’,关于孔浣的记载基本为零。老祖宗也知道。”
  “《元史》记载:‘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时,读书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
  这不像是嫡长孙的待遇。天下的人也不是瞎子。有不少传言,说孔思晦压根就不是孔元孝的嫡长孙,是蒙古人用自己的孩子,代替孔家子弟,世袭衍圣公。”
  !!!
  所有鬼鬼一起看明□□。明太~祖只苦哈哈地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真实情况也不重要。”
  鬼鬼们同意——天下需要一个孔家,真实情况没人在意。
  大明皇帝朱载垣也同意:“不管血脉如何,做了衍圣公就是孔家的衍圣公。孔融不投降曹操,去世。孔家的人认清,要活下去,就不能管谁做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