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192章 天上掉馅饼,毫无预兆 (求订阅)

第192章 天上掉馅饼,毫无预兆 (求订阅)

  两日后,一份邸报从宫中传出。
  “两京十三省的官吏,皆涨薪俸三成,与之而来的是新商税发,今后要交银子,而不收货物,且门滩税和来历不明的商税通通废除。”
  官吏们看到邸报,大吃一惊,涨薪俸了?
  不可置信的看了又看,这个消息实在太振奋人心,一下子便涨了三成薪俸。
  天上掉大饼,毫无预兆!
  “涨俸禄了?”顺天府的捕快杜兴看到邸报时,喜不自胜,一月的俸禄为三石米,家中几口人堪堪够吃。
  涨了三成,就能省下一些钱来。
  “大人,您看今日的邸报!”
  刘庆在衙门里喝茶,看到邸报时差点没噎死,放下茶盏看了又看,朝廷竟给官吏涨薪俸了?
  身为朝廷三品大员,每月的米俸为三十五石,涨三成,便是十石左右。
  “老爷笑什么?”刚走过来的府丞问。
  “老夫涨俸禄了!”
  ……
  不仅是官吏,顺天府的商人看到邸报也吃惊不小,“商税改为收银子,不收货物?”
  这得交多少银子!
  商人们正气愤时,看到邸报下头:“不收门滩税和细税了,过一府只收一次,还多了票据?”
  影响倒是不大,将货物卖出去也能换成银子,只要税钱没涨就好。
  这比以前要省出来多少银子?
  邸报传到了河间府,反应和顺天府差不多。
  官吏们大吃一惊,涨俸禄了?
  士绅们同样大吃一惊,门摊税和其他一些细税不收了,商税还是三十而取一,只要交银子就行。
  也有士绅抵制和抱怨,闹到了衙门去,可是衙门官吏的薪俸涨了,若新商法不推行,煮熟的鸭子不就飞了吗?
  于是官吏们义正言辞:“这是朝廷推行的新税法,你还想造反不成!”
  实在不服的士绅,他们就关押收容起来。
  严府,
  严成锦看到了邸报,洋洋洒洒几千字,总结起来不过两句话。
  对于官吏:给你们涨工资,盯着点商税;
  对于士绅商贾:给你们减免一些商税,改成交银子就成了。
  “新商税其实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张居正一个大臣都能推行,弘治身为皇帝更不在话下。”
  严成锦至始至终,只是想说服弘治皇帝一人而已。
  弘治皇帝大权在握,有内阁三人全力辅佐,新商法推行远远比张居正轻松。
  给官吏涨薪俸,不是让他们不贪腐,贪腐哪个朝代也杜绝不了,而是让他们不要干预新商税的推行。
  给商人减免门摊税和细税,不是为了给他们好处,只是减轻疼痛罢了。
  说白了就是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吃。
  商税还是原来的三十而税一,不会太多人反抗。
  “两京十三道御史今后多了一项工作,核对当地商税的发票,以防税课司的官吏贪墨。”严成锦仔细看着邸报,都察院的介入,是他向戴姗提议的。
  如同贩盐一样,商人到地方后,要将发票交给衙门,才能做买卖。
  御史一核对税课司的发票和商人的发票,就知道有没有缺。
  “各府收到的银子上缴朝廷,归于太仓库,各地需要赈济灾银时,再向朝廷请乞,发放赈银。”严成锦放下邸报。
  大明的商税,分为过税和住税两种。
  过税是运输商品过境时,要交的工关、钞关等,新商法过税只交一次,过关出示发票即可。
  不管是哪个税关收,最后,银子都会缴到太仓库。
  住税是商品停留储存,包括贩卖时,要交的税赋。主要是从塌房和仓库收取,同样只收一次,出具发票即可。
  严成锦喝了一口枸杞茶,心情舒畅了许多。
  原来商税收不到银子,也足以养活大明,如今新商税收了银子,府库会更充盈。
  今日起,新商法就在顺天府推行,连守门的官吏,也变得笑容可掬。
  士绅没太大的反应,三十而取一,凭发票过税和住税只交一次,也交不了几个银子。
  邸报一直传到南直隶。
  宁王府,
  朱宸濠看到邸报后,眉头微微一皱:“朝廷竟改了商税,要收银子?”上回的天文望远镜就让他很懵,陛下这回又要干什么。
  一旁的谋士道:“此举必定会有人不服,王爷,不如咱们暗中派人闹一闹?”
  “不可!”
  朱宸濠还算聪明,如今弘治皇帝正值盛年,大权在握,内阁和六部的官员,他一个也没收买到。
  凭收买的那几条小鱼小虾,在朝廷中闹不出什么动静来,被陛下追查起来,反而暴露。
  “新商法看似突兀,可给官吏涨薪俸,还废除了一些旧税,此举既安抚了官吏,也安抚了士绅商贾,只怕,其他地方也会纷纷推行。”另一个谋士道。
  朱宸濠颔首点头,朝廷收到银子,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
  ……
  徽州府,
  在自家竹林的亭榭里,书童磨着墨,四处传来鸟鸣声,下人忽然送上来一份邸报。
  程敏政打开一看,朝廷要变商税,还要给官吏涨薪俸,裁掉多余的商税?
  匆匆浏览一眼,并无良乡的消息。
  程家是徽州有名的徽商,主要经营一些丝绢、茶业和瓷器。
  听说严成锦将流民安置到良乡后,那里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商品,便派人去良乡通商一次。
  掌柜回来后,啧啧称奇,令程敏政十分好奇。
  从京城来的邸报,他都会看一看。
  至于朝廷推行的新商法,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老爷,良乡早就推行新商法了。”管家说了一句。
  程敏政颔首点头。
  ………
  正午,大殿外的阳光刺眼,严成锦穿着一身常服走在外头,倒是有一些热。
  缓步走下玉阶,准备去都察院衙门。
  如今夏末结余,各地丰收,府库充盈。
  “按节奏,鞑靼人应该快来抢掠了。”
  要修书给老爹,让他加强戒备才行,每年丰收的时候,鞑靼人都会南下抢掠,这是鞑靼和大明都心照不宣的秘密。
  如今朝廷推行新法,若鞑靼人入侵九边,朝廷定无力再顾及新法推行。
  严成锦不知道的是,鞑靼人的大军,已压到了宁夏边陲。
  ……
  宁夏边陲,
  三日前,鞑靼人的大军驻扎在城外十里的河滩上。
  严恪松命将士们回到城中,坚壁清野,红夷大将军架在墙上,宋氏望远镜监察城外鞑靼人的动向。
  宁夏边军加上三千神机营,未尝不能开门一战。
  但朝廷送来了红夷大将军,并命令九边闭关守城,不得主动与鞑靼人交战,除非鞑靼人攻城。
  一个骑兵从远处冲来,严恪松透过宋氏望远镜一看,是林松。
  林松策马进城,登上城墙,对着严恪松道:“城外驻扎的虏将,是达延汗,以属下对他的了解,休整了三日,应当很快会攻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