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明末巨盗> 第117节

第117节

  “先生真是妙手回春!”俞仁在一旁赞叹道。
  李先生扫了一眼俞仁,没有说话,正要背起箱子走人,突然看到俞仁身后的赵蕊,老头子又停了下来。
  老头仔细端详了赵蕊好一会儿,向俞仁道,“这位少夫人有重病在身,怎么还出来抛头露面?”
  【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两更了。这对我一个每天正常上班十多个小时的人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但我会努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第二百四十四章 他乡故知
  赵蕊本作男子打扮,听了这话,脸上不由红起来。
  俞仁却大大的吃了一惊。“我娘子这几天确实是有些不太舒服,可是我也请大夫给看了,都说没什么大碍啊!先生怎么说是重病?”
  李先生摇了摇头,“不然,少夫人最近是否时常发寒,而且还常常犯困?”
  “对啊?你怎么知道?”俞仁更加吃惊了。
  “这是中了七宝迷香的一种常见反映。当然,这种反映也说明他中毒很浅。本来,这样浅的毒,对她并无多大影响,但是却因为她最近这阵子正好身份较弱,体内阴阳本就失调了,如此便更容易被外毒侵入。
  这病要是当时发现,倒也不难治愈,必竟这七宝迷香虽然利害,却不是什么难解的毒。可是拖了这么久,这毒已侵入身内,深入腑脏就大大的不好治了!得需几味难得的药引。加之尊夫人身子弱,下药的分寸也很难,用药不足,这种七宝迷香的余毒去不掉,用药过度,又会严重损伤尊夫人的身体。”
  俞仁听到这李先生说出七宝迷香几个字,算是彻底的信了。知道赵蕊定是那日在梁如继家的密室中,吸入了少量的七宝迷香。
  “先生一定要救救我娘子啊!”这一回,俞仁是真的急了。
  “放心,这病虽然难治,但最难的还不是在治,而是在发现。既然我看出了病根,这医治起来就变的容易了!”
  俞仁这才放下心来,可是,见这李先生光只是上下打量自己,却不给赵蕊看病,他不由的又有些着急起来,不知这李先生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为了银子。可是听这些灾民讲,他给灾民们看病是不要钱的啊!显然李先生不是个在乎钱的人,可是他又为何不动手给赵蕊治病,而一直上下打量自己。俞仁心里实在猜不透。
  “先生!现在就请给我娘子医治吧?”
  那李先生轻轻笑起来,“她这病虽然不轻,可是却不急在一时。而且我手头暂时还缺几味药,马上治不起来。”
  “先生缺什么药,尽管跟我说,我让人马上去买。”俞仁急道。
  李先生摇着头,“不必这么麻烦。我那徒儿背的药箱里,这几味药都有。只是他现在去前面的山上采药去了,暂时还没回来。待他回来,我便可以动手给少夫人治了。”
  说完,李先生背着药箱便往外走,一面走,一面还示意让俞仁跟上来。
  俞仁不明白这老郎中要捣什么鬼,可是却不敢不听他的,只好跟在他的身后。
  两人走出灾民的草棚,来到一处小河边。见四下无人,只有负责俞仁安全的若兰姐妹跟了上来,李先生才停下了脚步。
  “我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小相公。”李先生看了若兰姐妹一眼道。
  “先生有事请讲当面。”
  “尊夫人这七宝迷香是怎么中的?据我所知,会使这七宝迷香的人天下没有几个,他们全都是闻香教中的重要人物。难道你们遇上了闻香教的人了?”
  俞仁点了点头,“老先生果然目光如炬,实不相瞒,我们前不久才与闻香教动了一次手。他们教主在动手前,使了这个七宝迷香,我娘子虽然隔的远,没想到还是中了毒。”
  那李先生露出吃惊的样子,“你们居然能够让闻香教主亲自向你们动手?”
  俞仁轻轻点头,向李先生小声的道,“不瞒您老人家。我有几个朋友是聚和门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个正是聚和门的门主。”
  那先生听到这里,不由的面露喜色。“原来你们是聚和门的,那就太好了,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
  俞仁突然听这小老头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由的暗暗奇怪。
  “我是王家泰州学派的传人。你们聚和门的第一代门主,不是何心隐吗!他当年也是学道于我们泰州派的创始人王艮先生。所以,我说咱们算是一家人。”
  俞仁恍然大悟。
  “原来先生是泰州学派的传人,这就难怪了。”
  “难怪什么?”
  “泰州学派被人称作是当代的墨家。咱们遵奉的‘百姓日常即是道’的经典,不正是当年墨家的‘兼爱、非攻’的另一种表述吗?这也就难怪先生会为了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灾民,而不辞劳苦,盘桓近月还不走了。”
  李先生听了这话,大笑起来,拍着俞仁的肩膀道,“你还不是跟我一般,这三大船的大米,如果卖的话,少说也得有个七八千两银子吧!你就这样白白的送给了这些灾民。不是我辈中人,谁又能做的出来。”
  两人正说的高兴,一个灾民就跑着过来了。
  “李先生,您徒儿回来了!”
  李先生听了这话,向俞仁一挥手。“走,先给你娘子治病要紧,待治过了病,咱们再慢慢谈。”
  几人于是又走进草棚。就见一个年轻人正要将背上的一个背篓往下卸。俞仁看到这个背影,脑海之中立时便浮现出一个人来。
  “象升?”
  那人听到声音回过头来,果然正是已经阔别数年的卢象升。
  俞仁大喜,“怎么是你?两年不见,你怎么成了小药童了。”
  卢象升见到俞仁,也是大为兴奋。“怎么是你。没想到,真没想到。这可真是他乡遇故知啊!走,咱们去找家酒馆好好喝两杯。”
  “今天咱们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庆贺是一定的。不过,咱们还是先把病看了再说。”
  俞仁这才想起赵蕊的病还没治。忙一拍脑袋。“对对对。治病要紧、治病要紧!”
  李先生说着,早已打开了卢象升的药箱,从里面找了几味药出来,用一张纸包好,然后又在自己的药箱里捡了几味药,也用纸一一包好。这才将药箱交给一个灾民,然后向俞仁两人道,“走吧!”
  俞仁几人来到船上,李先生又仔细的给赵蕊诊了脉,然后将带来的几包药折开,分捡过后,交给一旁的若兰去熬了。
  “我娘子的病没有大碍吧!”俞仁倒道不放心。
  “放心,这三副药一吃过,我保证你娘子的病马上便好,不出一年,一准能给你生个大胖小子。
  赵蕊被李先生这句话一讲,脸上又红通了,可心里却越发的甜。
  “好,借先生的吉言。咱们到那边船上喝酒去!”
  于是,俞仁领着李先生和卢象升,又邀了梁如继和梁宗义一同到曹安的船上喝酒。
  可是这儿可是灾区,想要置办一桌酒菜还真是不易。
  俞仁正要让若兰去镇上给置办一桌酒席,李先生却阻止了他。“不必了。如今情况特殊,一切从简,咱们也就从简了吧!依我看,就不必弄什么酒菜了,搞点花生米就行。
  酒也不必买了,就以茶代水也挺好。”
  俞仁也不多客气。便让若兰去弄几盘花生米,再给他们沏壶茶来。
  “象升怎么会成了李先生的药童了?”众人才刚刚坐下,俞仁便忍不住向卢象升问道。
  卢象升笑着看了一眼一旁的李先生,没有回答。反是李先生开了口。“这话还得从两年前说起了。当时,我正好行医到宜兴,象升的母亲那时正好病重,遍请了宜兴的名医,还是没有治好。
  正好我从他们家门前路过,象升也是病急乱投医了,见我像个郎中,便硬把我拉到他们家给他娘治病。
  没想到,我胡乱的治了一通,居然还真的把老夫人的病给治好了。象升为了感谢我,非要留我在他们家住了一年。我当时也正要找个地方练制几味新药,便答应了下来。
  一年后,我的新药练好了,便要告辞。象升却不让我走。可是,我此时去意已决。象升见劝我不动,又听说我是要北上,便提出与我一同北上。正好他来年也要进京会试,陪我一起北上,便当作是提前进京为会试做准备了。
  【下班回来再更一章。对于一天两章的速度,现在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无论快慢,我都一定会坚持完本。】
  第二百四十五章 殊途同归
  于是,我们便一路北上。这一路,我们是走一阵停一阵,哪儿有病人,我们便停下来。象升这一路,便充当了我的药童,他手脚灵活,臂力又强,许多山上的药,我采不到,便都交给他了。
  这一路,还真是给我帮了不少的忙呢!”
  俞仁听了这话,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象升离家多久了?”俞仁问。
  “有大半年了吧!最近这小半年,我跟李先生一直都在山东一带转,不然早就到京城了。”卢象升道。
  “象升在山东这半年,有何所见?”俞仁随口问了一句。
  卢象升叹了口气,“山东一省实在是民生凋敝。各州府衙门,对百姓的盘剥远甚于江南。我们走过的地方,许多的村子都没有人了。反是一些本无人居住的山中,却是人声鼎沸、鸡犬相闻。
  这些可恶的贪官们,把许多百姓逼的没有了活路,只好逃进深山。而这些贪官们却依然毫不收敛。
  我只怕,如此下去,不用多少年,这山东便要暴发一场大乱。大明的大好河山,都是被这些贪官们给一点点的侵蚀掉了。将来要是有一天,我入阁拜了相,一定要严惩这些贪官,还百姓一片清天。”
  俞仁见卢象升说的神情激愤,正要说话,一旁的梁如继已经忍不住插上了口。“卢相公的这个想法,跟我当年是一样的。可是现在受了俞相公的启发,我终于明白了;要想让百姓的日子好过,可不仅仅是解决一两个贪官的问题。大明这个帝国的大厦早已是千穿百孔,百姓只要生活在其间,便逃不脱被盘剥的命运。
  就算是没有了贪官,朝廷就不向百姓收税了吗?就拿山东来说吧!我曾在一个小县生活过几年,全县共有十八个村镇,人口不足三万,可是县衙里的统计却还十余万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偏差,我也曾问过一位县吏朋友。
  他告诉我说,咱们大明的这些户册,包括藏于宫内的黄册,这么多年来,那都是按太祖皇帝当年统计的数字抄下来的。如今已过了两百五六十年了,可朝廷还是按那些数据收税。虽然每年都有进行重新统计,可是却年年都是新瓶装旧酒,只是照着样子抄一遍而已。
  可是这两百多年下来,许多地方的情况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原本的人口大不一般了。本来,我朝规定赋税是十抽其一,在历朝来算,那都是轻的,可是因为百姓的减少,那些人员不足的州县却又要按上面的数字完成任务,这多出来的赋税,便被分摊到了现在的百姓身上,再加上一些实在无法收齐的人家,这官府收的赋锐就远不止一成了。
  就拿我从前呆过的山东那个县做的统计来说,那儿的百姓,他们实际每户百姓要交的赋税一般都是五成左右,有些特别重的,甚至重到六到七成。如此重的赋税,百姓还怎么生存。所以,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家业,跑进深山,情愿去开垦那些荒山,也不愿留在家中,种自家的那些田地。
  这些问题是处理掉几个贪官就可以解决掉的问题吗?”
  卢象升叹了口气,“梁兄说的不错。这些超额增加赋税的情况,我也遇到过许多。我原以为是那些地方官将多余收上来的赋税中饱私囊了。看来,梁兄说的才是关键。
  不过,我还是认为,咱们大明还是有希望的。听说当今圣上年轻有为。一登基便重用东林人,欲要重振朝纲。相信不用多久,国家便会气象一新。百姓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相信这些问题,也都会一一得到解决。”
  俞仁摇了摇头,“东林君子们,确实是一群有节操的正人君子。可是,他们却未必挽救的了大明朝这座将倾的大厦!”
  卢象升却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我不赞同俞兄的说法。事在人为嘛!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帮助皇上,相信一定可以迎来大明的中兴。”
  梁如继看了一眼俞仁,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俞仁明白,梁如继其实是想让自己劝卢象升放弃科考,跟着他们一起去建立那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可是,俞仁也是了解卢象升的,知道他认定的事情,是轻易不会改变的。况且,他对自己的这个划给梁如继的饼,最终能不能实现,其实也并不是有十足的信心。
  作为朋友,他并不想让卢象升冒着放弃功名的风险,陪着自己一起干。
  俞仁看了一眼李先生,“李先生认为如何?”
  李先生眯起他那不大的眼睛,放下手中的茶杯。“我对这些是不懂的,也没有兴趣。我只知道,我的命是我师傅给的。我本是一名孤儿,是我师傅在大街上把我领回了家,不然我就饿死了。
  我师傅姓李,所以我也姓李;我师傅是一名行脚郎中。所以,我从小便立下志愿,此生一定要学师傅的样子,行走天下,为天下贫苦人治病。
  对于你们所说的那些东西,我不懂,也无法评论。”
  俞仁默默的点头,心中似有所悟。
  他轻轻举起手里的茶杯,向大家道,“正所谓殊途同归嘛!虽然我们的认识不同。可是说到底,大家其实都是同一个心愿:解天下百姓于倒悬之苦。若用泰州派的话说,那正是王艮前辈所说的那句:百姓日常即是道,最为贴切了。
  就让我们以茶代酒,一起干了这一杯,然后各自向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去努力吧!”
  几人听了俞仁的话,一时情动,纷纷举起了茶杯。
  “对,俞兄说的对。殊途同归,咱们仍是同道中人。”说完,卢象升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饮完茶,卢象升慢慢放下茶杯,又轻叹了口气,“只是不知,何时才能迎来这‘江平浊浪清’的太平盛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