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军火帝国> 第71节

第71节

  但是猝不及防的北方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前卫营基本上被打残了,突击连更是死伤一半以上,前前后后有将近四百人伤亡。
  第一次尝到这种疯狂的自杀攻击方式,又不能立即发挥炮火威力的时候,北方军也必然会出现难以承受的伤亡。徐永昌发给陈安的急电中,一方面检讨了自己的指挥疏忽,一方面建议寻找一种能够快速展开炮火支援的轻便步兵火炮。
  至少要让步兵下车攻击时,可以随同作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干等炮兵排拼尽全力展开火炮后才得到支援。如果没有这种武器,就考虑给士兵装备手榴弹,见识过浮山之战的徐永昌如此提议。
  第一二三章 省军叛变
  随后的战斗如同教科书一般,经典而不出奇。
  失去锐气的和田王国所谓民族军节节溃败,最后被徐永昌干净利落地赶到了和田城内。于阗方向根本没有民族军主力防守,被由东往西进攻的孙蔚如轻松攻取,然后继续西进,在和田城下与第十七混成旅会合。
  民族军残部多次运用自杀攻击方式,企图让北方军付出重大伤亡。但是吃过一次苦头的北方军,被徐永昌下令,禁止未经许可的陌生人走进北方军五十米之内,否则一律就地击毙。结果遭受多次失败后,民族军死士很快耗尽,却没有取得多少战果。
  民国四年春,徐永昌和孙蔚如在和田继续尝试了炮火准备超过一个小时、东西对进、连续突击的攻坚方式。随后的步兵搜索进攻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障碍物阻挡,反正城墙都给炸塌了。和田城基本被摧毁殆尽,民族军从此烟消云散。
  此时,远在陈家庄的陈安,在收到徐永昌第二封电报的时候,正在研究一叠资料。
  “哦,打完了?南疆提前收复了也好,就剩下一个阿山道了。”陈安放下资料,接过虎子递过的电报,随意瞧了一眼。
  思考了一段时间,陈安抬头说道,“虎子,发电报给徐永昌等人,第十七混成旅撤回迪化休整,孙岳就地组建喀什道混成旅,暂时驻守阿克苏和喀什,孙蔚如就地组建和田道混成旅,暂时驻守和田与焉耆,缺的一个炮兵营下次补充。”
  虎子在文件夹里飞快记下命令,马上出去发电报了。
  南疆是绿教分裂分子的大本营,两个混成旅驻守还是力量不足,但是陈安手头如今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
  觉得没有什么遗漏了,陈安继续拿起那叠资料,仔细阅读起来。这是一些英国、法国、德国的军事装备信息,陈安动用了各种关系才总算搜罗来。
  得益于上次徐永昌的电报,陈安忽然发觉,北方集团过多的依赖于尼森公司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选购军火了。只是尼森公司的老板,尼森伯姆,是一个已经成功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因此,尼森伯姆更多的是关注美国军方的武器装备列装情况。
  可惜的是,这时候的美国,也许美元的购买力却是是强大的,美国陆军,亦或是美国海军的实力却是非常薄弱的,甚至只能算是二流国家。
  武器技术的一流国家,现在主要还是英国、法国,以及他们的对头德国。
  因此,依靠北洋营制编制部队,参照美国列装武器的北方军,现在也只是掌握二省之地,人口不过八百四十多万,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支三流军事势力而已。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陈安马上要克劳泽主动出击,尽可能利用上海的信息优势,收集一切国际军火市场上的热销货,建立另外一条尼森公司之外的军火资料收集渠道,以弥补尼森伯姆个人喜好美国货而导致的信息缺口。
  更多的,却是陈安主动向英国和法国索取的军火信息,虽然他们提供的有些含糊,甚至不少是明显过时的资料,但是也比几乎什么都没有的北方军要强上许多。
  各种信息一汇总过来,陈安亦是大吃一惊,竟然有这么多的武器,都是闻所未闻。
  譬如手榴弹,陈安的印象中一直就是烧引信的炸弹,没想到已经有了木柄手榴弹和菠萝型手榴弹两种类型,甚至已经在欧洲堑壕战中得到疯狂应用。英国人和法国人正在疯狂赶工这种简单实用的步兵近战杀器,这可是从正在大战的协约国军队中得到证实的事情。
  英国军队列装的1915年式勒维斯轻机枪在伯明翰兵工厂中得到大量制造,并且在英国的远征军中普遍装备,每个英军步兵营中至少装备三十六挺轻机枪,基本上达到了每班一挺的极高装备率。
  俄国、法国军队列装的却是法国1915年式绍沙轻机枪。自热可想而知,素质并不高的俄国人能够看上的东西,绝对都是造价低廉,便于使用的。
  这几种轻机枪都与麦德森轻机枪类似,使用弹匣供弹,性能也相似,但却远比麦德森轻机枪制造成本节省。
  这也是陈安才可以将麦德森轻机枪大批量列装进军队,他是一个只说武器轻重与否,不怕成本高低的军火狂人。麦德森轻机枪,更多的是被丹麦、挪威、瑞典等国的骑兵所采用。英法德等国,都选择了自己研制更省钱的轻机枪版本。
  陈安非常感兴趣的是德国1915年式伯格曼轻机枪,这是一款使用弹链供弹的轻机枪。只要二百五十发弹箱里的子弹没有打完,伯格曼轻机枪就可以暂时拥有重机枪的不间断火力,远远超出了弹匣式供弹轻机枪的火力支援力度。
  只是伯格曼轻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相比,其他优势并不明显。如今北方军一个步兵营中列装的轻机枪高达四十八挺,无法轻易进行,也没有必要将一百三十多个营足够适用的轻机枪进行撤换,何况德国军方是否愿意帮助北方军更改伯格曼轻机枪的口径也是一个大问题。
  陈安最感兴趣的还是英国人的菠萝型密尔斯手榴弹和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
  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发现战斗愈来愈向堑壕战方向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近战使用的手榴弹,而且还需要近距离支援步兵进攻的小型炮火装备。很快,英国人斯托克斯就根据日俄战争时期使用过的臼炮样式,制造出了76毫米的战壕迫击炮。
  客观的说,这种迫击炮也并不适宜步兵携带,只是一根粗壮的大钢管被另外几根小钢管固定在一个圆形的底座上而已,只能多人抬着走,或是放在一个低平的轮架上拉着走。
  但是陈安一眼就看中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了。战壕迫击炮全重49千克,弹重4.5千克,射程100至1100米。射程是非常近,但是没有水平射界的限制,高低射界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调节,关键是相比山炮627千克的分量,实在是足够轻了。
  步兵营里编列山炮的弊端已经越发明显了,造成了一线战斗兵员的缺乏不说,更是极大地妨碍了步兵营的突击和展开速度,虽然列装到班一级的维克斯重机枪展开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但是总比山炮快多了。
  陈安已经准备着手调整北方军建制,尽可能同时增强步兵营的火力和机动性,而笨重的山炮已经不适应这种调整了。山炮、加农炮等,都只适用于装备专门的炮兵营。步炮两营的编制,陈安决定今后不再相同,而是步兵营增加员额,炮兵营减少员额。
  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的出现,让陈安的想法马上有了实现的基础,步兵营的炮兵排全部撤装76毫米山炮,而是列装这种只有九分之一重量的新式近战支援火炮。
  陈安更是敏锐意识到,这种迫击炮应该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只要它的分量降低到单兵可以携带,或是能够将东西分解成维克斯重机枪那样,可以用多人携带,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完全可以配置到排一级。
  至于菠萝手榴弹,陈安更是马上决定给北方军配备了,道理就一个,实在是太方便使用了,而且近战又十分有效。这也是堑壕战的结果,而且又是自称绅士的英国人所发明的,真是世界文明人士最想不通的事情。菠萝手榴弹,全弹重不过0.68千克,拔掉保险销,放开保险握片后,可以投掷到三十多米外,约五秒左右爆炸,杀伤半径近十米。
  每个士兵至少配备四个这种菠萝手榴弹,一个排就有一百七十多个手榴弹,足够在步兵排防守正面临时炸出四次炮轰效果了。既可以降低步兵营自动火力不足的缺陷,又可以覆盖步枪子弹所不能射击的死角,简直是一举两得。
  正想着入神的时候,虎子有急匆匆走了进来,“少爷,迪化急电。”
  陈安奇怪地看了虎子一眼,怎么好像有些焦急了,真是难得呀。才看了一眼急电,陈安自己急了,勃然大怒地说了一句,“毛子欺人太甚。”
  急电中的内容只有一个,外蒙古军忽然再次大举入侵新疆,察罕通古驻守的新疆省军竟然叛变投敌了。
  扔掉急电,陈安马上站了起来,直接拉开身后的地图,脸色难看起来。
  完全是一次内外勾结的有预谋叛变。驻守察罕通古的新疆省军指挥官樊耀南,趁着外蒙古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察罕通古,忽然声称要反对北方军政府的压迫统治,恢复新疆自治,率领手下将近二十个营一万多人的新疆省军投降外蒙古军队。
  陈安冷笑不已,樊耀南好像就是一个汉人,竟然也要喧哗什么新疆自治?但是形势实在太险恶了,北方军进疆部队大量兵力都被抽调到南疆不能动弹,第十七混成旅也还没有来得及返回迪化休整,驻守在察罕通古以南交通枢纽的古城子北方军只有一个营的兵力。
  叛变的新疆省军就有一万多人,外蒙古军估计也不会小于一万人,一个步兵营七百多号人是不可能挡住两万敌军的疯狂进攻的。
  陈安脑子转的飞快,眼睛也眯了起来。
  第十七混成旅需要补充兵员和弹药辎重,甚至连汽油都不足,又是刚打了大战,一时半会调不回迪化,那只能从甘肃或者北疆抽调兵力支援古城子。只要坚守半个月,第十七混成旅就可以从哈密得到大量补给,恢复进攻力量。
  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是不甘心的俄国人搞鬼,陈安心中狂怒。
  第一二四章 三区暴乱
  北方军的参谋总部,陈安临时客串参谋长,指挥一大批年轻的参谋军官,立即谋划增援迪化方案。大老板亲自坐镇,让这些年轻军官几乎是有些狂热地投入工作,不敢有一丝懈怠。
  陈安轻轻敲了敲桌子,所有参谋军官马上立正肃静。
  “增援计划,我提三个要点,一是就近增援要快,二是至少要抽调两个旅以上兵力赴援,三是战役最后应该尽可能吃掉敌军全部或是主力。”陈安淡淡地说出了要求。
  一片整齐划一地“是”,所有人坚决应道。
  半个小时后,第一份援助计划初稿就呈递给了陈安。
  只是一个框架,字数不多,陈安很快就翻完了。眯着眼想了一下,陈安问道,“最近的增援兵力是塔城和伊犁?”
  分管驻军位置的参谋马上回答,“是的,长官,迪化附近包括哈密,都已经只剩下一二个营兵力,根本不能动弹。除了塔城两地,必须从甘肃省抽调兵力增援,最后一支援兵就是第十七混成旅了。”
  “第十七混成旅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增援?”陈安有些不解。
  另一名参谋站出来回复,“长官,他们的汽油不足,只能缩在阿克苏,需要哈密驻军派出送油部队。”
  陈安摸了摸鼻子,“其他地方都没有汽油吗?”
  “我们在新疆,暂时只有哈密储备了大批汽油,按计划下半年才开始兴建迪化与焉耆油库。因此目前所有新疆部队一旦汽油匮乏,就必须由哈密驻军派出步兵连进行护卫送油。”同一名参谋再次接口。
  陈安怔了一下,看来自己以前疏忽这个问题了。
  “甘肃增援步兵如何出动?”陈安干脆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其他参谋军官马上回应,“长官,我们的火车线路已经到古浪了,增援部队一律坐火车到古浪,然后使用汽车机动到哈密,接受补给后,再奔赴古城子。”
  沉默了一下,陈安作出了修改,“从塔城和伊犁驻军中,各抽出两个步兵连,把汽车都集中起来,由胡景翼带着经迪化先期增援古城子,负责指挥这一次战役。同时,让情报署和杨增新立即安排人手对察罕通古叛变省军中进行渗透。我不相信,这么多省军都是心甘情愿投降自己曾经苦战过的外蒙古入侵者。”
  命令稍作修改,马上就发出去了。
  末了,陈安对虎子说,“军械署还是要恢复直辖的汽车运输部队,不过任务不是送人,而是专门负责输送军火油料粮食等补给,那些储备仓库也归军械署负责和管理,形成完整的后勤系统。”
  虎子点点头,“好的,少爷。”
  “向尼森伯姆发电报,让他跟英法两国交涉,我们需要采购斯托克斯战壕迫击炮和菠萝手榴弹,以及最新型号的飞机。”陈安忽然想起前面看到的资料,赶紧加了一句。
  军情紧急,甘肃各地抽调的兵力,组成一个临时混成旅,立即快速在古浪进行集结,由高桂滋指挥,准备向西增援。
  接到电报的胡景翼,当即和伊犁的董振堂取得联系,两地驻军将大量运火炮的汽车腾空,满载士兵连夜赶赴乌苏会合。一昼夜之内,满脸疲惫的胡景翼带着四个步兵连开进了迪化城里。
  稍作休整之后,重新加满了油料的胡景翼支队,立即出发,四个小时后已经出现在古城子守军的视线之内。
  古城子早已人心惶惶,不少居民正在收拾行囊,准备避往迪化。
  驻守古城子的步兵营,没有浪费这二天的宝贵时间,将北面的城墙进行了及时加固。胡景翼带着四个步兵连冲进城池后,全城人心马上平稳下来。援兵来得太快了,而且一连串长长车队的场景让不少古城子居民欢呼起来。
  地方政府本来好不容易才动员了二三百名青壮帮助守军连夜加固城防,第一批援兵到达后不久,大量男女老少主动接受地方政府安排,协助加强各地工事。
  第十七混成旅的徐永昌也没有在阿克苏干等,而是直接将仅剩的油料集中起来,灌满了一个步兵营的车辆,先期出发奔赴北方增援。其他兵力则继续等待哈密守军的油料送抵。
  胡景翼进驻古城子二天后,外蒙古军的哨骑部队就出现在古城子外围。
  刚躺下歇了片刻的胡景翼,听到副官的紧急通报,马上冲了出来,在城墙垛口观察在外面耀武扬威的敌军骑兵。
  “炮兵观察哨的呢?”胡景翼马上追问。
  一名少尉军官赶紧挤了过来,“胡长官,我是。”
  胡景翼一指远方,“给你三炮的机会,如果不能炸死十个敌人,你就去当步兵班班长。”
  少尉军官冷汗顿时冒了出来,赶紧比划了一下,估算了一下地图,这一带都已经被定位了,“没问题,胡长官。”
  半分钟不到,三发突然而至的炮弹落在了外蒙古哨骑之中,砸出一个漂亮的三角形,将周边的骑兵几乎一扫而光。少尉军官居然不选择试射,而是直接三门火炮进行围射,结果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
  外蒙古军一个排的骑兵部队,三发炮弹将这个小部队围住了,呼啦一下就倒下了至少一半的人马,剩下的人马惊愕地看着一地的伤亡,然后就四散狂奔逃亡了。
  古城子的守军一阵欢呼,士气马上高涨了。
  “你叫什么名字?”大喜过望的胡景翼看着这个立了大功的少尉。
  “报告胡长官,我叫刘文伯。”年轻少尉马上回答。
  胡景翼记下了这个名字。
  很快,外蒙古军的大部队出现在古城子的北方。但是,这个时候,古城子又爆发出了一阵更大的欢呼声,让刚刚到达的外蒙古军一阵面面相觑。
  外蒙古军的斥候飞快地将南面的情报送到了指挥部,所有指挥官官都沉默了。又一个步兵营卷起滚滚黄沙冲进了古城子,这是日夜兼程从阿克苏赶来的援军。
  至少有三个营二千多人北方军集中在这个小小的古城子,只有万余的外蒙古军要想顺利攻下已经成了奢想。当年面对缺乏重火力的新疆省军,尚且无法啃下察罕通古,北方军从来都是火力制胜,外蒙古军十打一还有点希望,如今五打一实在太艰难了。
  察罕通古的投降省军倒是还有几门火炮,可他们内部纷争不断,樊耀南根本不能彻底控制,迟迟不能尽快南进。
  在外蒙古军犹疑不定的时候,又二天过去了。外蒙古军终于承受不住了外部的巨大压力,决定不顾一切进攻一次再作打算。
  可惜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就在外蒙古军准备合围古城子的时候,游荡在外围的斥候给他们带来一个魂飞魄散的消息。哈密方向满天风沙,绵延数里之长,一支至少五六千人的庞大军队正疾驶而来。
  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消散殆尽,外蒙古军的第一反应不是迎敌,而是立即组织撤退。这已经不是当年成吉思汗时代驰骋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了。
  高桂滋的临时混成旅赶到了古城子。
  眼看反击外蒙古军的时机已经来到,第十七混成旅的其余部队也即将赶来,新疆布政司在情报署的布置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策反活动。
  察罕通古被收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