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嫡次子> 第13节

第13节

  方之平心说,还得谢谢您老夸我了。
  王夫人见方之平只顾低头烧火,还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呢,打趣道:“男婚女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你这条件,便是晚几年也能娶上好姑娘,没事儿的,放宽心。”
  从来都宽心的方之平总算是知道为什么王川他们宁可去村头打水,也不过来给王夫人烧火了,这张嘴,要不是爱惜王先生的名声,妥妥是当媒婆的料。
  “晚辈瞧着,先生和伯母的感情可真好,真跟戏文里说的一样是‘相濡以沫’。”方之平笑道,这位伯母大概是他在这个时代见过最喜欢‘秀恩爱’的人了,说起她和王先生的感情来,没有半柱香时间是停不下来的。
  果然,听见方之平赞她们夫妻感情好,王夫人眼睛旁边全是笑出来的褶皱,“我跟你们王先生那是多少年的感情了,当初他高中以后,还有不少人跟我说他会嫌贫爱富,抛弃我这个糟糠之妻,去娶人家官家小姐,但我知道他不是这样的人,再说我们俩感情多好啊,怎么可能去当负心汉。”
  提起丈夫,王夫人眼里全是幸福,还带着几分得意和欢喜,当年定亲的时候他们也是门当户对,都是王家村里普普通通的农户,但没几年对方就成了童生、秀才,当时可是有不少说闲话的,觉得他们两家会退亲,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们就成婚了,没多久又有了孩子,她也彻底心安了,不管后来王宗元是中举,还是被钦点为探花,还是在京城当官,她都相信他,不会做对不去她的事儿。
  “别看你们王先生现在老了,还蓄着胡子,他年轻的时候长得不比你差,十里八乡都没有哪个后生比他俊俏。”王夫人美滋滋的说道。
  方之平笑道:“看得出来,不过您年轻的时候应该不比王先生差,郎才女貌才对!”听多了穷书生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再看王先生,真的没法让人不敬佩。
  像他爹一样,这个时代的男人已经习惯了三妻四妾,没觉得有什么对不住妻子的,似乎能给人家敬重,不宠妾灭妻便是‘好男人’的典范了。
  比起这个时代传统的三妻四妾,他还是更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是受前世影响居多,尽管知道妾室在这里是合法的,但仍旧觉得她们像是小三一样,而睡妾室,约莫等同于出轨,实在别扭。
  但王先生生为土生土长的古人,而且是儒家正统的维护者,他能守着青梅竹马的妻子过一生,让人叹服,也心生向往。
  第27章
  晚上,王夫人坐在榻上缝衣服, 旁边的王先生捧着一本游记在读, 屋内一片静谧。
  良久, 王先生才合上手里的书,将其小心仔细的放到书桌上,“你也别缝了, 还嫌眼睛花的不够快是不是?”
  王先生虽然不做官,但家里绝对算不上穷, 在大齐, 进士名下有两千亩土地可以免税,王先生虽然不做官, 但名声显赫, 所以有不少人过来投献,除了本族的五百亩地不需要给他交钱以外, 剩下的一千五百亩地, 每亩地王先生每年都要收半两银子,也就说一年在土地上就能收益七、八百两银子, 除此以外, 本地的乡绅们逢年过节也会往他这儿送礼。
  按照王先生的经济水平, 养几个下人是绝对没问题的,但人家偏偏就不,以前赶考的时候还有个书童呢, 自从辞官以后, 连书童都没有了, 家里的活不是两口子亲自干,就是过来讨教功课的后生帮着干,而王先生身上穿的衣服,从来没有一件是从成衣店里买的,不是夫人给做,就是小辈孝敬。
  王夫人现在手里这件就是给王先生做的春衫,因为冬天还长的很呢,所以王夫人并不着急做,没事儿的时候拿出来缝几针,有事儿的时候就收起来。
  “方家那个后生瞧着不错,咱们自己的孩子都没耐心听我说话,人家听我唠叨了一下午都没不耐烦。”王夫人一边收拾床铺一边道,人老了,就是喜欢念叨从前事儿,跟村里的老太太们聊这个,人家多半是觉得她在炫耀,面上不说,背地里却会儿抱怨,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郡城呢,也都是当爹的人了,哪有心思听她一个老太婆讲话啊,每天都来家里晃悠的那几位后生,也都不爱往她跟前凑。
  平日里她也就是能跟老头子念叨几句,翻来覆去的跟一个人说,她自己都觉得烦了。不曾想,这个借住在家里的年轻后生,倒是能听得进去她说话,接话都能接到点子上,也看不不出有不耐烦的地方。
  这话王先生赞同,“是个能耐得下性子的,依他的身世,从小就被人伺候惯了,我还以为他就算能在咱们这儿待下去,也得发发牢骚、偷偷懒呢,但没想到,这小子倒是硬气,该干的一点都没少干,甚至比咱们村里的那几个小子干的多,嘴上更是半点抱怨都没有,每天乐呵呵的。”
  重点是及其自律,不管当天多累、多忙,每天一定会抽出半个时辰来练拳,一个时辰练字,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坚持,着实少见,哪怕是他年轻那会儿,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偶尔读书还会偷懒呢。
  “可惜咱巧姐儿已经定亲了,不然我也能撮合撮合。”王夫人不无遗憾的说道,能让她家老头子都夸奖的后生可不多,方家的那个后生的确不错,模样俊俏,家境富裕,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举人了,还是解元,重点他不是那种迂腐的书呆子,粗活干得,厨房也进得,上哪儿找这样的夫婿去。
  巧姐儿是王先生和王夫人的大孙女,今年过了年才十五岁,半年前跟江郡高郡尉家的二公子订了亲,郡尉是郡守的佐官,掌握全郡的军事,这个权利不可谓不大,高郡尉虽然是武人,但他们家的二公子十六岁便已经是秀才了,在整个江郡都能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不过人就是怕比较,跟方家的后生比起来,王夫人又觉得这个孙女婿不够好。
  王先生真心觉得他夫人最近是闲的发慌,以至于总想这些没头没尾的事儿,“光是辈分就不对头,你这话可不能往外说,不知道还以为咱们看不上人家高家呢!”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吗。
  “我是那么没分寸的人吗,这事儿我也就是跟你说说。”王夫人辩解道,她又不是那种长舌妇,什么话都兜不住。
  “好好好,算我错怪你成不成?”王先生好声好气的道,他自己的都觉得,他这脾气是越来越好了。
  王夫人轻笑,这老头子!
  ***
  求真学院在江南名气颇大,每年报考的书生足有三、四千人,而人家只收前两百名,江南人杰地灵,方之平可不敢小瞧,早就让刘时从书铺买好了近五年的考试题细细研究,按照考题做文章,再把它交给王先生批改。
  不过比起写文章,让方之平烦恼的还是赋诗,求真学院的试卷不走寻常路,不管是考墨义、帖经、策论,还是考杂文、经义,拢共五份试卷,结果卷卷都有一道赋诗题,也就是说赋诗占了将近有一半的分数,这可就玩大发了。
  赋诗向来是方之平的弱项,虽然练习多年,但水平只能是一般,更何况这次题量还这么大,如果说没拿到往年试卷之前,方之平还能仗着自己是乡试的解元而自觉有把握的话,看过试卷之后也只能提起心来了,能不能中,还是未知之数。
  王先生有些叹惋,“赋诗水平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的,你也不要过于强求,平常心对待就是了,你还是很有希望考中的。”
  这韵脚、立意都不错,遣词造句也并无不妥之处,就是匠气太重,缺了那么一点点的灵气。
  王先生虽然自己的诗句从不缺乏灵气,但还真不知道怎么帮别人培养,这更像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学不来,偷不来,也强求不来。
  方之平做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渐渐也死心了,这根本就不是练习就能练出来的东西,前世有位发明家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话不知道鼓励了多少人,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不然你就是再努力,也成不了天才。
  “先生,您放心,我现在就是算着时间把往年的题目都做一遍,别到时候时间分配不好,以至于做不完题目。”方之平说的是真心话,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他还是头一次碰见这样的出试卷的。
  王先生捏着胡须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数就成,以后挑水、收菜、翻地这样的活,你就不要做了,去帮忙给你伯母烧锅、搬柴火就行。”这些活比较清闲,老婆子也喜欢跟方之平说话,他这样安排两全其美。
  方之平挑眉,王夫人虽然和蔼,但日日吃狗粮,对他这个‘大龄’未婚男青年来说还是比较残忍的,不过做饭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当是听故事了。
  待王先生走了,王川一脸同情和可惜的道:“方兄,你保重。”师母比他娘都能唠叨,重点是他娘对他唠叨,他还能出去躲清静,但王夫人总在他们帮着干活的唠叨,总不能菜炒到一半,烧锅的人就跑了!
  王川也打算过了年之后报考求真学院,这段时间一直在备考,他家境不好,是名副其实的穷酸秀才,而求真书院近年的试卷定价都高的离谱,所以他只买了一套前年的题目回来,得知方之平这里有五套之后,便找机会便借一套回去抄写下来,有难度的题目还会放到一起讨论,两个人的关系也由此越来越好。
  见王川还有心情同情自己,方之平调侃道:“你哥那边摆平了?”他从小就跟长兄不亲近,但两个人之间就是生疏而已,兄弟感情不多,仅有几分面子情,绝对不会给对方下黑手、或者找麻烦。
  方之平以前羡慕人家家里的好哥哥,现在知道了王川他哥办出来的事儿,他真心觉得只要不给自己找麻烦事儿,就是亲哥。
  王川跟他哥王继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兄弟俩相差两岁,因为王继是早产儿,所以体弱多病,但父母都不是偏心眼,家里的男孩在五、六岁的时候都送去了学堂,王继的天分比王川要好,加上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出去玩儿,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念书上了,功课自然也比弟弟王川也好得多。
  但科举考试考得不只是那一纸试卷,体力同样重要,县试虽然要考三天,但每天做完题目就可以回家休息,王继不但通过了,还是他们县里的案首,但府试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同样考三天,但这三天里,是不允许出去的,吃喝拉撒都得在考场上,王继参加了三次,每次都是让人从考场抬出来的,回来以后还得养上一两个月的病,所以考过三次以后,家里人是死活不让他接着考了,所以王继虽然读书好,但到现在连童生都不是。
  没有功名,身体又不能干体力活,王继和他的妻儿都靠父母、弟弟养着,不然王川一个秀才,名下有八十亩的土地可以免收税,一年就能有四十两银子的收入,再加上每年岁考王川的成绩都是一、二等,官府每个月都要给几两银子和几斗米做为奖赏,这些零零散散加起来,养活自己绰绰有余,怎么会连买几套试卷的银子都没有,书铺都是做正经生意的,再是想赚钱,也不敢漫天要价。
  若是王川的哥哥只是花钱也就罢了,毕竟是自己哥哥,王川一直对他哥是又同情又佩服,还不至于为了银子撕破脸,但仕途无望的王继,掌控欲却越来越强,家里的书都放在他房间,时不时对弟弟说教一番,最近更过分,居然让王川去跟他媳妇的表妹相亲,这位‘表妹’的爹爹虽然是个童生,但却是个浪荡子,家里欠了不少的外债。
  就这样的条件,王川他娘居然还同意了,真是活见鬼了。
  王川这几年一直窝在村里读书,女方家什么情况他哪知道,本以为父母不会坑害他,态度松动的很,只等着去偷偷去见人家姑娘一面,确定自己能看得顺眼,就把婚事儿定下来,没成想,过去一打听姑娘家,人家同村的人就满脸可惜,说好好的家业败了,好好的儿女被当父亲的带累了。
  王川气得回去跟父母大吵了一架,争吵时母亲露了口风,说是他哥和他嫂子说过这家人还是很有家底的,那些明面上的帐都是唬人的,人家祖上当过三品官,家里好东西多着呢,不会就这么败了。
  “这事儿没完,我心里永远都过不去,不过我也想明白了,以后我就在书院住着,租子和朝廷发的银子都自己拿着,该孝敬父母的,我一分都不差,但别人想拿我的钱再来找我的事儿,我也不愿意。”王川忿忿道,这事儿他也就能跟方之平聊两句,同村的人,不好说,也怕人家传出去坏了他的名声,方之平是外来的,在村里都不认识几个人,再加上人家在这儿待不久,眼界也不可能拘泥于王家村这个小地方,不会给他传出去的。
  “你还是得跟伯父伯母好好聊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他们可能当时真的不清楚那家的情况,你这样不是伤他们的心吗,再说了,你哥哥不在乎名声,你还能不在乎?”方之平这话劝的是诚心诚意,在这个时代,名声大于天,若是名声有污,学问再好,在仕途上也算是废了。
  不过从方家兄弟的事情上,方之平倒是庆幸他跟他哥还不至于弄到这种撕破脸皮的程度,不然就他们永安侯府那个篱笆扎的四处漏风的地方,名声早就烂透了,以后也就只能守着祖业,老老实实过一辈子。
  王川好歹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哪里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只不过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又不欠王继的,对方早产、身体不好、晕倒在考场上,这些都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凭什么吃他的、用他的,还得上赶着作践他。
  “你们侯府,名门大户,里面的水肯定更深,这种事儿若是换你,你怎么处理?”王川问道,那话本里头,大户人家的后院可都乱的很,兄弟阎墙是再正常不过的,正房夫人仗着权灌小妾堕胎药,妾室们耍尽心机手段,斗的你死我活,想想都觉得可怕。
  第28章
  这事儿方之平还真不好回答,他们府里虽算不上清净, 但撕到明面上来的就太少了, 而且他以前大多时间不是在学堂, 就是在国子监,在家时间太少了,以至于很多矛盾还没闹出来呢, 他这个当事人就不在了。
  “这事儿换做我是你,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办, 毕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不过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咱们面上做到了, 大家心里也都有数。”作为旁观者, 方之平能毫无负担的说这个话,既然好吃好喝的养着还能闹事儿, 那不如把面子上做更足些, 足到让十里八乡的人都羡慕,再任由他们闹, 把看热闹的人都给闹烦了, 他们想不安生都不行。
  这就跟‘捧杀’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得下这口气去,一肚子的火气不发出就不错了,谁还能忍气吞声的去放纵他们, 不过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 秀才并没有为官的资格, 王家村学风浓厚,光是进士就出了四位,自然是不缺秀才的,而且秀才中九成九的人都难以再取得功名,中举难,在会试和殿试上脱颖而出更难。
  所以哪怕王川只比现在进一步,拥有举人功名,他的婚事儿王继也不敢拿捏,毕竟阶层已经不一样。
  王川显然还没有定下主意,含糊不清的道:“还是先准备入学考试,这事儿最重要。”自己的亲哥哥,再加上自从他哥不参加考试以后变得偏心的父母,他真是觉得扎心又刺手,轻不得重不得,但若是不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背后被捅上一刀。
  方之平也不再揪着这个话题,人家的家务事儿,提醒几句就已经尽到朋友的本分了,再插手,很有可能会弄得里外不是人。
  ***
  这是方之平前世今生第一次不在家过年,进了二十三,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王夫人还带着他去赶了一次集市,大抵从古至今女人的购买欲望都大得很,他们特意租的那辆马车都被装满了,方之平没法子,十几里的路总不能让老太太走回去,坐在车辕上又太冷,只能卸下去三成东西,让同村的人看着,等会儿他再回来接。
  腊月二十六这天,王先生的两个儿子都拖家带口的回来了,因为王先生有两个未出阁的孙女,所以方之平也不好多待,哪怕王先生和王夫人再三挽留,还是没留在王家过年。
  方之平回自个儿的宅院带了王夫人给的一大堆年货,都是王夫人自己做的,也算增添点年味。
  宅院早就被打扫了,这次跟着方之平出来的几个小厮都是宋氏安排的,品性、相貌、能力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府里都知道二少爷有出息,所以想过来跟着的下人不少,不少又是家生子,家里人在府里能说得上话,所以给宋氏递话走路子的人不少,宋氏自然是觉得人选越来越多才好,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几个南下的随从挑好。
  但从侯府带过来的人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一个会做饭的人都没有,少爷不在,他们这些人也不敢去买人,每天只能凑合着去街上买点,方之平回来以后才发现自己是考虑少了,赶紧带人雇了两个做饭的婆子回来,至于丫鬟倒是一个没要。
  雇人自然没有卖身契,不过四、五十岁能出来做厨娘的,家里也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一个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 ,女儿、女婿平日里的帮衬是有限的,又不能养着她,无奈出来讨个事做,另一个虽然有丈夫,还有个读书的儿子,但是实在是穷,为了儿子的书费,她也不得不出来干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就更是没办法不让人想家了,心里闷的慌,方之平也无心念书,一连写了十几张的家信才停下来,又派人把信送到驿站去,寄往京城。
  “少爷,府里的信刚好到驿站了,还没往外送呢,我正好拿回来了。”刘时双手恭敬的举着七、八封信。
  官方的驿站可以用来送信,但收费颇高,而且并不是每家的书信都会派人给送到家。只有有权有势的人家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方之平一个侯府次子,在江南这地界还真算不上是有权有势,能让人家亲自送过来,还是银子使劲儿。
  方之平这一年来在府里的地位渐长,而且这次出门,对外的借口是出去游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了,所以侯府正儿八经的主子全都写了信过去问候,上到老太太,下到方道如最小的儿子方之业,甚至专心备嫁的慧姐儿,一个都没拉下。
  写家信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但也有例外的。
  比如老祖宗,信中除了大篇幅抒情以外,后面就是在卖惨,说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管家力不从心,有心想让宋氏接掌管家权,但又怕她没有经验,无奈,只能让小崔氏管事儿。
  比如慧姐儿,她的信是众人当中最长的,前半篇满是关心之词,后半篇画风突转,讲青哥儿如何努力念书,如何崇拜他,若是兄弟齐心,未来又会如何光明,但读书的条件又是如何艰难,她一想到这儿,她就心疼,想一辈子待着府里照看青哥儿,让他少吃些苦头。
  方之平对这两位的信,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前者重权,硬生生将他娘置于尴尬之地,后者他都没见过几面,谈何来得兄妹之情,对方想让自己帮衬青哥儿,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他会照做。
  出身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但既得了这样的出身,就得选择承担这个出身带来的一切,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方之平很清楚,他和方之青、方之业,很多时候就是天然的敌对者,但很多时候又是天然的同盟,方之平既不想害他们,也不想帮他们。
  大哥的信是最出乎方之平意料的,可能‘远香近臭’这个说法真的有道理,方之铭的信虽然短,但却有几句是关心到实处了,不像慧姐儿好几页浮于表面的关心,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他想到了,若是早几年收到这样的信,方之平可能会兴冲冲的立马回信,但是现在,心里那种名为感动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松了口气,嫡亲的兄弟当然还是和和睦睦的好,再多的就只能看缘分了。
  娘亲的信一如既往让他舒心,除了温情的关心以外,就是讲她在游记里看到的美食美景,还有雪团儿的各种淘气,这家伙虽然已经算是只老猫了,但撒娇、打滚、偷零食、在榻上印梅花……它还擅长着呢。
  看过娘亲的信,方之平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离家在外,他最担心的还是娘亲,虽然对方已经都当祖母了,老祖宗也没多少精力折腾人了,但女人,特别是顶着婆婆的女人,在这个时代就是天生的弱者,他总是担心娘亲会受委屈。
  其实方之平的担心并没有多少道理,宋氏并非是一味柔弱的女子,早年跟方道如感情好,心里有他,自然就不敢也不想和老祖宗闹翻脸,所以才一点管家权都没摸到,长子还被抱走了,现在对方道如没有感情了,长子已经是世子,次子也中举了,前途可期,哪怕是对上老祖宗,心里也是不怯的。
  年三十的晚上,方之平是和同来的几个下人一起过的,连年夜饭都是在一个桌上吃的,毕竟这满桌子的菜,一个人吃有什么意思。
  不过尽管席面上有五、六个人,但气氛一开始还是沉闷的很,跟主子一张桌子,除了刘时以外,其他人还是头一次,菜都不敢夹几次,更别提说话了,方之平劝了几次,但成效不大,胆子大的还能端起酒杯来跟他说两句吉祥话,胆子小的埋头吃菜,眼睛都不敢往上抬。
  这饭吃的没意思,方之平连喝酒的心思都没了,好不容易吃到一半,暂时负责看门的婆子就过来说有人敲门,说是少爷的朋友,姓王。
  方之平在江南可没几个朋友,但是都姓王,而且人家家就是这儿的,大年三十不陪家人过年,到他这儿来干嘛。
  这看门的婆子也纳闷呢,都说人老成精,她今年马上就五十了,但大年三十出来找朋友的还是头一次见,要不是看对方说话文绉绉的,穿的不是那种粗布衣,她早就打发对方走了。
  “行了,请他进来。”不是方之平没有安全意识,而是他这院里有五、六个成年或即将成年的男人在这儿呢,对方一个人,有什么可怕的。
  方之平好奇过来找他的是一位,是和家里吵架了,还是单纯过来看看他这个独自在异乡的异客,但下首的随从可就不敢坐着了,没有外人,他们听少爷的话,坐在一张桌子上也就算了,现在少爷的朋友过来了,他们再坐着,就是丢少爷的脸。
  第29章
  “借多少?”方之平轻声问道,年三十出来借钱, 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王川自己也不知道多少银子才够用, 他本来是没打算借钱, 夺门而出以后,又不知道能去哪儿,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呢, 他去哪儿都不合适,如果不是因为前几天方之平年货太多拿不了, 他刚好帮忙送过来, 知道了方之平住哪儿,他今晚怕是要在田野里过了。
  一路走过来, 王川心里的火气虽然没压下去, 但脑子清醒了不少,只要一日他想走仕途, 名声就不能坏了, 所以爹娘提的请求,他只能满足, 只不过绝对不能把他的学费拿出来。
  王川咬咬牙, “五十两银子可以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