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穿成农家老太后>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8节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8节

  因为在他们看来,反正南江书院管吃管住,还吃得好、住得好,孩子长得好,比在家里过得还好,完全不存在需要父母陪伴的问题,没有任何不放心的地方,安心在南江书院学得一身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李家庄的那些产业,早被陈凤琪放权给家里聘用的那些从南江书院中毕业的女管事,平时只需对对帐,不用李家人时常过问。
  如今他们要上京,归期不定,张冬生夫妻又要跟着上京,只能将这些暂托付给玄隐先生代为照看,日后怎么处置,届时根据情况再作决定。
  与赵内侍一行聚到一起后,看到与赵内侍等宣礼官在一起的,竟然还有一队衣着打扮,与一般的官兵截然不同的人,陈凤琪有些意外。
  还是经赵内侍介绍过后,她才知道,原来那些人是御林军,陈凤琪刚生出怀疑,对方又主动解释道,是因李家这次的封赏规格较高,路途又比较远,为防止途中出现什么意外,有损皇家威严,才会破例派一队御林军护送。
  这个解释似乎还算合情合理,陈凤琪对皇家某些可以由上位者随时更改的规则不大了解,也就懒得追究这里面的问题。
  反正上京是她自己决定的,就算这里面有她那好孙子的算计,也只能说,他是一如既往的厉害总是最清楚该如何说、如何做,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登上赵内侍他们来时乘坐的官船时,陈凤琪更有种被安排好了的感觉,装饰得十分精美的官船上,各种生活用品备得很齐全,可以说是最大限度为乘客提供最周到的安排。
  随着官船正式离开码头,江燕娘有些忐忑的说道。
  “娘,我们就这么上京了吗?我这心里咋这么不踏实呢?”
  虽然知道他们将要前往的陌生都市中,充满着让人难以预料的未知和挑战,陈凤琪还是不以为以意的回道。
  “没啥不踏实的,只要你想想,咱们去了京里,就能一家团聚,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到已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过的一双儿女,江燕娘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娘说得对,只要一想到他们在京里过得艰难,我就恨不得赶紧到地方,就是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常泽他们兄妹的课业,肯定要被耽误了。”
  大儿子考了个状元,让江燕娘无比坚信,南江书院就是这天底下最好的书院,按照她与李成锋的想法,也像张冬生夫妻那样,将孩子托付给南江书院,他们没什么不放心的。
  可是陈凤琪坚持要将两个孩子都带上,并且在这件事情上,压根不给他们夫妻留下表决权,他们只得服从安排,带着两个孩子一起上京。
  为了确保路上的安全与平稳,官船的行驶速度不算快,至少比他们前往高台时的速度慢得多,行驶近一个月后,才正式抵达京都外的码头,提前接到消息的安常煦,已经带着李常欣,早早的候在京郊码头。
  第五十三章 义母
  看到江燕娘扶着陈凤琪上岸, 李常欣迫不及待的迎上前,兴奋的伸手一手揽一个。
  “奶,娘,听说你们答应上京, 我可高兴了, 一直盼着你们能早点到。”
  看到李成锋带着她弟妹过来, 又赶紧接着道。
  “爹,看到您我也特别高兴,是不是亲生的无所谓, 反正在我心中,您就是我亲爹。”
  李成锋听到这话,心里迅速变得踏实起来,他已从信中得知李常欣已经知道她的真实身世的事,一直有些患得患失, 虽然从信中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生父没有任何好感。
  可是内心里, 他总难免会担心大女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 会与他这个后爹生分。
  虽然不是亲的,可他才是在李常欣与安常煦‘出月子’后, 一直以父亲身份陪着他们长大的人, 那份感情绝对与亲生的无异。
  准确的说,因为十分感激义母,他对两个孩子的关心与爱护,甚至还在他亲生的之上, 毕竟他最初并没有为人父的经验,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的想要努力学着做一个最好的父亲。
  这份父爱并没有因为他后来与江燕娘有了亲生孩子,而生出丝毫的变化, 这也是聪明如安常煦,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身世有异的原因所在。
  哪怕事后想想,他祖母所教他们的某些观念,其实是有指向的,与他周围人所接受的传统理念不同,可是他依旧没有对自己的身世产生过什么质疑。
  实在是因他们一家人的相处,比一般的正常家庭更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近之余,还都会给彼此留有适当的个人空间。
  连两个年龄最小的弟妹在内,都很尊重彼此的想法,也会相互关心爱护,即使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与争议,都会及时得到解决,从不会出现什么隔阂。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人,竟然是东拼西凑的一家人呢?除了最开始跟着他们李家的几人外,李家庄上下的人都会感到极其意外。
  没等李成锋开口,已经十一岁的李常泽就好奇的问道。
  “姐,什么亲生不亲生的?”
  随之迎上前安常煦先向几位长行礼问好过后,随口回道。
  “我并不是爹娘亲生的,你们还认我这个大哥吗?”
  李常泽早在两个月前,就听祖母跟他们兄妹解释过大的身世,只是他目前还不知道,大姐与他们也不是一个爹,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回道。
  “当然认啊,你以前不是亲生的,就是我们的大哥,现在和以后当然也是,这跟亲生不亲生的有什么关系?”
  差别仅在于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而已,就是就算知道大哥不是亲生的,也改变不了大哥就是大哥的事实。
  这就是他祖母教出来的孩子,不管资质如何,这份心性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安常煦以前对这些习以为常,没有多深的感受。
  可是自从开始外出,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真实模样后,他才深刻的认识到,他祖母教他们的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或常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或理解。
  他们兄妹何其有幸,能在祖母的教导下,有机会成长为一个清醒而又通透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只知人云亦云,对人对事都没有自己的观点,活了一辈子都看不穿的糊涂人。
  “奶,辛苦您与爹娘为了我们,一路长途跋涉的上京,常煦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虽然已经可以确定,他们会同意上京一事,是由这小子借李常欣谋划的,陈凤琪也没有给他甩脸色,反正对方既然耍心眼将他们都给召到京里来,他早晚要为此付出代价,不急于一时。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反正我早说过,儿孙都是我们主动揽的债,谁让我们心甘情愿呢,有话回去再说,去跟你冬生大哥他们招呼一声,我们就走吧。”
  与正看着人搬运礼下船的张冬生夫妻,以及南江书院的几个同学打招呼,表示过谢意的同时,陈凤琪这边也在与袁文义夫妻打过招呼。
  之后又向一路同行的赵内侍等人道别,并感谢他们沿途的照顾后,一家人才登上马车离开。
  虽然康平帝给李家的封赏中,有京城东桂巷中的一座府邸的房契,李家人上京之后,还是选择直接住到安常煦的康王府中。
  毕间他们本就是为安常煦而来,在屋舍充足到每个都能独自拥有一个院子的情况下,一家人还要分开住两处,是图什么?
  康王府本是皇家园子,里面的各种建筑与景致都是现成的,不可能大兴土木的推翻重建,安常煦只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习惯李家庄的生活习惯的李家人,让人对其进行一些改建,早已完工。
  马车车队抵达康王府时,正门大开的康王府中,迅速列队走出两列身穿不同服侍的人,年龄段不一,不是什么仆役,成排的站在那里,看着就很有规矩。
  迅速下车的安常煦,亲自扶着祖母下车后,又扶出江燕娘与两个妹妹,见李成锋已经带着李常泽过来,一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上前道。
  “下官姚青,忝为王府长史,恭迎护国夫人、安远伯、伯夫人!”
  在其身后的两列人也都随之高声恭迎,声势不算小。
  每到南江书院里举行什么大型活动,几百上千名学生高声表示恭迎时,声势动静远比这大,所以李家人都没将这将这点儿阵势放在心里,更谈不上被惊到,或是感到拘促。
  安常煦从旁解释道。
  “奶,爹、娘,这些都是府里配置的属官,他们的名录,我回头交给会让人送过来
  陈凤琪客气的点头道。
  “有劳姚长史与诸位。”
  正式进入到康王府内,就能发现,这府中说是一步一景也不为过,十分精致奢侈,陈凤琪虽然不是主要研究华夏古代历史建筑的历史学者,但是看到那些无比精致华美的建筑,她也忍不住心动。
  在旁人看来,陈凤琪注视着那些建筑的目光,像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被王府的奢华给惊住,安常煦却很清楚他祖母的关注点在哪。
  “祖母若是对这些建筑工艺感兴趣,我可以从工部请来精于此道的工匠,为祖母好好讲解一下这些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原理与流程。”
  不管怎么说,这大孙子的贴心,永远能让陈凤琪感到十分受用。
  “暂时不用,我对建筑方面不是太了解,不过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可以邀请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将他们的毕生本事整理成文,在南江书院开课,以便传于后世。”
  时下的工部中,聚集着一大批技术与经验都很丰富的珍贵人才,若能有机会将他们的本事给掏出来,完全可以在南江书院里开设相关专业。
  让这些能令掌握着科学技术的后世人,都深感惊艳与惊叹,却无法复制的文明瑰宝,可以完整的传承下去。
  “好,这事不难办到。”
  安常煦打算回去就将这件事记下来,虽然他向来自负记忆力好,可是常握着帮人训练记忆力技巧的祖母,都一再告诉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他也习惯备着记事本,将一些他认为很重要的人与待办事项,都给记下来,以防被忘记。
  陈凤琪想到这个时代中出色的工匠,大多都讲究父传子、子传孙,有些敝帚自珍,摇摇头道。
  “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唯有拿出足够的诚意做交换,让他们知道,将自己的看家本事公开出去后,不仅能让他们获得现实的名利,他们的子孙也不会因此而丢掉饭碗,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的同意这种交易。”
  安常煦点头道。
  “奶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强盗,怎会做出强夺别人饭碗的事。”
  姚长史陪着走在斜后方,听到两人的对话,心中有些意外,虽然知道眼前这位护国夫人,就是此前名声虽然不显,却被许多势力在暗中关注的南江书院幕后东家。
  但他与许多人一样,都以为这位也就是出了钱,南江书院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间,一跃成为朝野上下备受关注的一股势力,既有玄隐先生的影响力够大的缘故,也有近期才被曝出来,邵丞相竟是当年亲自主持创建南江书院的首任院长的因素。
  现在看来,这位护国夫人还真是位非同一般的人物,既有眼光,也有格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清奇。
  旁人看到眼前这些雕梁画栋的奢华建筑,首先想的肯定是其所代表的地位与荣华,这位关注的却是建筑本身蕴含的工艺,想的是如何能让那些工艺传于后世。
  虽然理解不了对方的思路,也让姚长史感到有些钦佩,同时也对眼前这对祖孙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与亲近,才能做到这样默契。
  在院子里七绕八弯的走了一段路后,一行人才来到提前为陈凤琪准备的主院,就是占地面积最大,前往府上其它区域最方便一个院子。
  康王府中除了那一二十个属外,还有大小管事若干,侍女、小厮、仆女、护院等人,加起来多达数百人。
  在李家庄时,还能由着自己的观念来,从不往家里卖人,只是雇些人帮忙做活,如今既然来了京里,肯定要入乡随俗,陈凤琪当然不会提什么人权,将人都取消奴契,放还自由之类的话。
  在船上晃悠了近一个月,虽然途中也曾去陆地上歇过脚,长途跋涉依旧让人感到有些疲惫,好好休息一晚后,陈凤琪才让人往宫中递牌子,申请进宫谢恩。
  康平帝对李家人的行程了如指掌,当然知道他们抵京后,直接住进康王府的消息,即便他的身体还能再坚持个三五年,李家人不愿上京,只会让他感到满意。
  可他现在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就由不得他再去计较其它,只能考虑眼前最现实的问题,让李家人进京,是从多方面考虑过后,最合适的决定。
  从安常煦各方面表现上,不难看出李家人是真心为他,而这京城中,安常煦最欠缺的就是真心为他之人。
  即便是邵云博,他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家族与门生,不可能做到因旧时的情分,就全心全意的为安常煦出头,唯有李家可以。
  而他能留给安常煦的人手与势力,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相互接触与了解,才能逐渐真正为他所用。
  说到底,还是他所剩下的时间严重不足,安常煦被认回的时间又太短的根本性问题。
  李家人进宫谢恩一事,连女眷在内,康平帝都是亲自接待,没有打发给自打丧子后,状态就极其不佳的江皇后。
  等到陈凤琪带着一家人,与下朝后,就在宫门外等着他们的康王一起觐见时,殿中还有被康平帝特意留下的一众大臣,包括邵云博、张光民、常守则等人。
  就算很不适应,陈凤琪在进京途中,还是向赵内侍及礼部官员们请教过,带着家人特意学过觐见皇上的大礼参拜规则。
  让陈凤琪感到意外的是,进入那座气势庄严的大殿后,她刚想俯身跪下,却被阻止,康平帝亲自走下阶,反倒向她躬身道。
  “义母精心养育常煦之恩,铭扬感激不尽,劳动义母以知天命之龄,辛苦上京,铭扬惭愧!”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在场所有人的震惊,众位大臣这才明白皇上特意将他们留下的用意,敢情是为了让他们当见证。
  陈凤琪也没想到,康平帝竟然这么能豁得出去,他自己都四十出头了,为了儿子,不惜认自己这个刚年满五十的民妇当义母。
  有些错愕的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赶紧弯腰扶住对方道。
  “陛下如此盛情厚意,民妇实在担当不起。”
  康平帝却神情严肃,语气认真的回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