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好媳妇> 重生好媳妇 第178节

重生好媳妇 第178节

  安荣倒不觉得这是什么毛病,只说那两口子很务实很能干。勤俭持家生活节俭为人老实,家庭条件差一点刚好可以拿捏得住。
  张翠莲是嫂子,这种事儿多说不宜。只是反复跟顾致秋说:“你不要听别人怎么说,日子是你自己过得。你要是不乐意,没有人能勉强。结婚晚一点不怕,你哥你嫂子一直都支持你。”
  顾致秋是非常感激的,她不知道在上一世。她一个要学历有学历要气质有气质要才华有才华的漂亮小姑娘嫁给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相貌堂堂为人低调家世良好,说句时髦的话那就是富家公子哥。不然的话顾致秋怎么会在张翠莲面前趾高气扬,怎么会掏钱培养翘翘所有的特长。
  别的不说就是那一堂课一百五十块钱的钢琴课,张翠莲两口子是供不出来的。纵然启蒙的是顾致秋,但后面花的钱可也不少。一个礼拜两堂课就三百块,张翠莲一个月的工资都负担不起女儿的特长班。
  这也是为什么重生而归的张翠莲,会心甘情愿的拿出钱补贴顾致秋。这事儿张翠莲没跟顾致城说,但是她记在心里头。
  现在家里条件比上一世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按照张翠莲的想法顾致秋只可能找一个比上一世那个妹夫更强的。没有道理找一个处处不如她,就为了拿捏的住的狗屁理由。
  但是这门婚事是婆婆一手促成的,亲妈断然不会坑自己的闺女。也许新妹夫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两口子不知道而已。
  顾致城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别的也没有问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三月开春,康康小小的感冒了一场。董丽华做主将康康送到了政府幼儿园小班里上课,这已经是本市最好的幼儿园了。学费自然也是最好的,一个月要三百块。
  张翠莲没有了那么多的收入,好在稿费加上工资也不算低了。只不过她想要将孩子弄到自己的幼儿园里,但是董丽华这一次异常的坚持。想想也对,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中学的老师,孩子可以进重点中学难道强制将孩子留在身边?
  之前做家电的时候,张翠莲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二手的箱货。去c海岛的时候,她将车给了付鑫用。现在顾致城去杨庄,付鑫这个大老板阔气的很。大手一挥直接将自己买的二手捷达给了张翠莲用。
  这事儿可把家里头的那位气的够呛,但是又不敢声张什么。现在外头几个小的正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正室的位置呢,她可一点不敢跟张翠莲闹腾。那可是付鑫的财神爷,事业上的大贵人。
  张翠莲看着如今的钱美霞,居然反过来巴结着自己。还希望自己能够在付鑫面前劝两句,好稳固她的家庭地位。这种事儿让她啼笑皆非,几可怜钱美霞的不独立不硬气更可恶付鑫这个丈夫当的实在是太不负责任。
  别人家的事儿张翠莲没工夫管,顾致城来了一个礼拜之后。张翠莲开着车过来看了一眼,看见顾致城衣服倒是干干净净放在衣柜里。个人卫生上倒还保持着在部队里那良好的习惯。可是冷锅冷灶睡冷炕,这心里就不是滋味起来。
  杨庄之所以会成为试点对象,那是因为这里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杨庄实际上是一个小镇,国道省道都从这里经过。是通往两个县城的交叉口,虽然没有火车但依然是交通枢纽。
  其次这里是乌裕尔河流经的地方,一眼望不到边的内流湖。q市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所以杨庄这个地方水稻、渔业都有最好的自然环境。
  张翠莲走在杨庄的柏油马路上,心里盘算着这个地方开发的话确实要比别的地方容易。靳文的本意是能帮着招商引资,看看能不能实现特色经济。
  两口子还一度想着“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想法,结果没想到这个地方还用得着修路么?国道就在杨庄背后,省道直接在小镇中间穿插而过将它一分为二。
  杨庄的教育资源也不错,一个小学一个初中。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边的小饭庄还有两家。最奇妙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一家农业银行跟一家邮局。一家公立医院跟一家私人小诊所一个粮库。
  怪不得靳文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资源都这么丰富了再赚不到钱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呢?
  新书记的老婆很厉害,是一个自己能开小汽车的女人。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杨庄,很多人都骑着自行车跑过来看。
  老村长杨昌盛,众人都管他叫四叔是杨庄本地村民里德高望重也是这个村的族长。他上前将这些看热闹的大人小孩驱赶,一边撵一边说道:“看啥看?看耍猴的呢?开车有啥奇怪的,你们没看见女的开拖拉机啊。那玩意不是一回事儿么?”
  “这里还有什么族长呢?那还有庄上的祠堂祖坟么?”张翠莲好奇的问着顾致城,顾致城也觉得这里很不一样。
  “据说这是当年闯关东的时候,一个村子一起过来的。祠堂这边有一个山东老家那边还有一个,在离庄十里地的地方还有坟地呢。那是杨庄的坟地,全都是老杨家的人,外来户不让进的。”顾致城对这些倒还是了解的。
  在q市有很多村落都这样,杨庄还保持着这个名字。但是周围的村落早就改了,比如十八号、三十四、红旗、东方红。能够保持着原本村落的名字,不难看出这个村子的人在观念上还是很保守的。
  顾致城知道这里的习惯,递给张翠莲一盒烟。让她去给老少爷们发一发,算是打了个招呼。
  张翠莲性格爽利,说说笑笑的一下子就融入了进去。有人就问张翠莲:“你啥时回来啊?住不住在屯子里啊?”
  ☆、第三百一十七章 包地
  第三百一十七章 包地
  张翠莲大方的回道:“我也快了,倒时候大家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我帮忙。”
  众人连连客气都说:“不用不用,你来了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尽管跟我们说。”
  四叔杨昌盛是老村长也是杨庄留在这头的族长,平时颇有威严。现在上头来了一个外人,要搞什么经济与他而言那就相当于自己家来了一个侵略者。打着好听的幌子这是要掺和他们老杨家的家事,肯定是不安好心的。
  他见众人对这对城里空降而来的夫妻听后好感,心里头不痛快。便站出来再一次撵人,这一次大家伙没在多耽搁说说笑笑的走了。
  杨昌盛转过身来笑眯眯的说了两句话,背着手也慢悠悠的走了。
  诺大的村委会大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张翠莲想起顾致城屋里头还有不少生活用品还没有。便以买东西的名义,拖着顾致城去逛了逛整个杨庄。
  杨庄是典型的东北式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大窗户大院子。很多人家都是前后各有一个院子,住在村边上的人家院子更大。张翠莲估算着,后院一亩地前院半亩地都是用来种菜的。
  三月初这里的温度还很低,张翠莲裹了裹身上的大衣靠着顾致城慢慢的走在雪地上。
  杨庄有几家小卖店,但天色已晚基本上都关了门。二人也不着急慢慢的走在漆黑的夜里,听着顾致城慢慢的说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
  “那边是小市场,白天人也挺多的。卖肉卖鱼的,挨着客车站。本地人把这边划分了几个地方。”顾致城伸出手借着家家户户微弱的灯光,划出大概的方向。
  “这个菜市场的地方,人们通常叫街(gai)里。”(注:此处读音为东北话gai,上gai即为上街的意思。
  “这个省道下边挨着水这一大片叫做西下坎。那边有个邮局,所以那边统称叫做邮局。最后面有一个造纸厂……”顾致城没说完,张翠莲就接口道:“所以叫造纸厂?”
  顾致城点了点头,回身指着来前的路:“咱们那片就叫村委会,再往南走就是中学了。过了中学就不是杨庄镇,实际上是下边的村了。”
  张翠莲想到刚才说的造纸厂,心里想着这个镇还挺大的。刚想问造纸厂的事情,就听顾致城叹气:“先前这也不是没有过什么开发,那造纸厂就是招商引资整来的。这边地多,很多地方慌着没人种。造纸厂那边看着挺大实际上啊挨着水,夏天涨起来就涝了。种啥都不中用,就给了造纸厂。可是没两年因为销路不行黄了,那块地是村委会的产业。卖也卖不出去,搁着还占地方。”
  “那这边的人家都靠什么为生?”张翠莲来之前找过了一些资料,这边的鱼挺出名的,水稻产量也不错。
  “种地的人家基本上就是苞米跟黄豆,不然种啥都白扯。”顾致城发现越了解杨庄,心里头有些担忧。不知道这工作应该怎么开展,从哪里下手的好。
  张翠莲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不着急,慢慢来,你这才开始呢。”说着二人看见了一家小卖店亮着灯,夫妻二人走了进去。
  借着灯光顾致城伸出手看了一下时间,七点半了这里居然还开着。刚刚两口子一路走来,只有两家饭店还开着业那也是因为里面有一桌客人没走。不知道这个小卖店是个什么情况。
  正想着那头张翠莲已经跟老板娘聊起了家常,女人之间说话总是那么容易。顾致城抿着嘴摇摇头,忽然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
  “哎呦,顾书记来了好几天了还有东西没置办齐?早跟我说啊,我给顾书记送过去。”女人笑呵呵的拿着东西,回身喊了一声:“妈,顾书记两口子来咱家了。”
  张翠莲刚想阻止不让老人家出来,就见一个一米五左右身材有些微胖的老人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披着中山装的大爷,大爷似乎身体不太好一直都在喘。
  二位老人见到顾致城两口子特别高兴,搬来了凳子放在小炉子旁边。那位大娘还抓了一大把瓜子递给张翠莲,大爷甚至点了烟递给顾致城。
  “不用不用,我不抽烟。”顾致城将烟推了回去,大爷以为顾致城客气或者是嫌弃烟不好。连忙招呼老板娘换一盒烟,张翠莲连忙阻止老板娘对着大爷解释道:“大爷,你别外道。我们家老顾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会打麻将。”
  大爷一愣,随后一脸惊喜的笑道:“咋还不会抽烟喝酒呢?哪有干部不会这个的?”
  大娘怕顾致城不高兴,连忙推了一下大爷。张翠莲拉着大娘笑道:“我家老顾在给部队里当了十几年的兵,不让喝酒也不可能打麻将的。抽烟啊也是极少人才抽,他天生啊就不会。”
  众人这才信,大娘上下打量顾致城一脸的满意:“这个好,那烟啊酒啊有啥好的。不沾最好,没有用!”
  顾致城呵呵一笑,环视了一圈好奇地问道:“我们俩一路溜达过来,看别人家都关门了。你们家咋还开着呢?”
  张翠莲也好奇:“咋不见你们家大哥呢?没在家么?”
  这一句话将众人都问的沉默了,老太太开始抹眼泪老板娘在一旁劝:“妈,你这是干啥啊。这不是顾书记来家里了解情况了么,别哭了。”
  说着说着她自己也情不自禁掉下了眼泪,顾致城两口子互看一眼知道肯定这里头有故事。
  老板娘名叫杨大花70年生,与张翠莲一样虚岁二十七了。不同的是康康年纪小今年才四岁多,而她的大女儿已经八周岁了小儿子已经五岁了。
  “啊?那你十八就生了孩子了。没到岁数啊!”张翠莲脱口问道,杨大花不以为意:“这有啥的,现在农村都这样。办了婚礼就是结婚了,等到到岁数了再领证把孩子户口一起办了。”
  顾致城皱着眉:“可是你们家为什么是两个孩子呢?”
  杨家人一愣都有些害怕起来,张翠莲解释道:“我们不是想要罚你们,就是想要问一问。”
  杨大爷开口道:“我有三个儿子,我们家老大媳妇腹膜炎生不了,我们家老二呢又是小儿麻痹没个孩子。这是我三儿子家,实在是没办法了说再生一个吧。村长啥的也挺帮忙的,就这么的生了一个。”
  杨大妈忍不住说道:“村里一家两个很正常,交点罚款也行。总不能跟城里似的,可丁可卯的生孩子吧。”
  顾致城问起了杨家的情况,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家过得还不错。杨家老大是个正经农业社出身的农民,包了地一年到头生活还不错。杨家老二身有残疾但有手艺,掌鞋日子过得也不赖。老三生活条件好一些,他承包了一片鱼塘。只可惜冬天的时候掉进了冰窟窿里,等到大家伙救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杨大爷有东北老人常有的老病哮喘,这个病换了个暖和的地方自然而然就减轻了。不过现在这个年代,可不是十几年之后东北人都去三亚买房子当候鸟的好时候。像是杨大爷这样的,一到冬天就上不来气的人也只是吃点药维持着。
  王大花自己也有点地,但是已经将地转包给了大伯子。在这边三五亩地那不叫地,基本上就是自给自足而已。
  从王大花的嘴里,顾致城基本上了解了杨庄的情况。这个地方有工作的人家就没有地,比如政府里上班的人比如包鱼塘的人。这边地广人稀平均每户人家能有一晌地也就是十到十五亩,但因为季节性原因一年的产量也不高。
  每年四月中旬解冻开始种地,十月份才能秋收。一年一熟去掉农药化肥种子钱,再去掉一家子吃喝基本上所剩无几。
  “我娘家本来不在本地住,老家那边的地包了出去。总共才四口人才六亩地,种了不合算,还不如卖豆腐呢。”王大花的娘家在本地上卖豆腐,在村里也算是中上等的人家。
  按照王大花的说法,杨庄的百姓们收入来源跟他们居住的地方有很大的关系。街(gai)里周边的人家都是以做买卖为生,有理发的有开饭店的有在市场卖菜的有卖鱼的修表的摆小摊的卖小吃的卖衣服的。
  西下坎挨着水,村里打渔为生的人都在那边住。学校附近都是以种地为生的,还有打零工的也不少。剩下的都是有工作的,比如粮库的、合作社卖货的、农副产品收购站的。小小的冰棍厂还有二十多个人在上班呢。
  杨庄算起来是一个很有钱的村子了,顾致城接手这个村子不得不说靳文确实给了他开绿灯。
  张翠莲也不放过这次机会,趁机跟杨家人闲聊打听了不少的事情。
  二人这才知道,村里看着富裕实际上过得并不怎么样。贫富差距两极化,做生意的比种地的强多了。现在村里地少的人家干脆将地包了出去,好赖不管收成什么样钱是照样拿的。
  比如村里第一富户,村长四叔杨昌盛的大儿子。杨耀祖今年就包了二十垧地,基本上把学校那片的人家的地都包了。
  顾致城惊呆了,话都说不清楚:“二十垧地?种的过来么?”
  张翠莲掰着手指头算:“一垧就是15亩地,十垧就是150亩。二十垧地就是300亩地,这是包了将近30家的地。他怎么有那么多钱?”
  ☆、第三百一十八章 了解民情
  第三百一十八章 了解民情
  “那给人家一晌多少钱啊?”张翠莲不解的看着顾致城,王大花嘴快的说道:“一亩地一百五十块钱,三百亩就是四万五千块钱。种子一垧地起码得150块钱,一垧地得用四袋化肥那也得150块钱,农药打两遍一垧地一百二三十块钱吧。算下来一垧地得……”
  张翠莲脑子转得快,一下子就算了出来:“一垧地平均要花费450块钱左右,二十垧就是10000块钱。加上包地的四万五,一年下来没有六万的预算肯定是不够的。”
  顾致城两口子都没有当过农民,对于农作物的认识也只是听说而已。他又不好意思问老村长,这下有了机会自然得弄清楚了。给了张翠莲一个眼神,张翠莲装作一无所知的问道:“那一垧地能挣多少钱啊?种啥挣钱啊,水稻还是苞米啊。”
  王大花笑道:“哪有那么多地种水稻啊,包了这么多垧地谁能种苞米啊,那多便宜啊。种黄豆呗,一斤将近五毛钱呢。”
  张翠莲不信:“不能吧我怎么记得才几分钱啊?”
  杨大妈仰头哈哈大笑,对着老伴儿说道:“一看这丫头就是个城里孩子,现在哪还有那个价了。”
  杨大爷也连连点头:“80年苞米九分钱一斤,大豆一毛七一斤。现在钱毛了,苞米也才一毛三四。去年大豆涨到了四毛七,今年估计能卖到五毛。”
  张翠莲低着头飞快的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一垧地能得三千斤来算。一斤五毛钱一垧地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去掉成本这二十垧地能挣两万块钱。
  两万块钱是什么概念,顾致城这个小科长一个月也才八百多块钱。一年下来能挣个一万出头,跟这个农民比差了太多。
  当然这其中并没有算上机械或者人工钱,不过那些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顾致城却想到了重点上:“他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就算是村长的儿子,也不至于这么富裕吧。”
  杨家老人摇了摇头脸上也带着疑惑,王大花却道:“贷款,找人带的款。他爸是村长,拿着造纸厂的地区银行带的款。哎呀,大家伙都知道,谁能管的了,没有招!”
  顾致城沉默,显然这是在跟自己告状。现在的自己在庄上什么都不了解,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贸然行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