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65节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65节

  朱翊钧顿时就沉默了,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比起之前,现在的日子好了很多?我看百姓依旧很胆小很警惕。”
  “以后就不会了。”李文达十分有信心的说道:“当今陛下英明睿智,派了海青天过来,山东上下的百姓有福气了!”
  “这话怎么说?”朱翊钧笑着问道。
  “山东这边的事,白公子可能不知道。当初山东这边清查土地的时候,朝廷就清退了一批土地,还给了那些土地被侵占的百姓。可是这种事抵得了一时,抵不了一世。当初这些土地是怎么被他们侵占的,将来他们再侵占一次也就是了,真落到百姓手里的无非就是一些钱粮而已。可是这些钱粮也不一定会落到百姓的手里,最终还会被他们拿回去,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可是即便如此,大家也可以呼唤海瑞海大人一声海青天了。”
  “这么多年,谁管过这样的事?”说到这里,李文达目光坚定,脸上露出了狂热的表情,大笑着说道:“可是有人看到了!有人管!海大人管了!当今陛下管了!”
  “当今陛下成立了皇庄,将所有百姓手里面的土地全都租了下来。租土地,你听说过吗?这是千古未有之举!身为皇帝,居然要从百姓的手里面租土地,陛下仁德啊!”
  闻言,朱翊钧一点都没觉得心里面不舒服。
  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真的就只是说说而已,天下的土地该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
  皇帝也不可能说把你们家的土地给我,他们嘴上说全都是皇帝的,可实际上我的还是皇帝的,他们分的很清楚。所以朱翊钧根本就不会在这方面计较。
  “百姓的土地租给了陛下之后,每年还是由老百姓自己种,种出来的收成只需要交给朝廷两成就可以。你知道吗?很多百姓都觉得这是在占皇帝的便宜。去年秋收的时候,很多百姓都愿意把土地种出来的东西留下两成,剩下八成全都交给陛下。用他们的话说,不能这么占陛下的便宜。”
  “当时我就站在那边的山坡上。”李文达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道:“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哭得泪流满面。”
  朱翊钧看着李文达,发现他提到这件事的时候,眼圈还是有些发红。
  “陛下仁德,租百姓的地、给百姓钱;百姓种地,每年的收成自己可以拿八成,百姓却不愿意拿八成,想要给皇帝八成。纵观整个史书,我从没有听过这样的事!”
  朱翊钧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
  这些才是自己想看到的。
  其实自己所做的事并不是很多。
  首先,土地租种这一块,地租并不高,基本每亩地也就是一成的收成。也就是拿出一成收成来租老百姓的地,给老百姓八成的工资,自己还能剩下一成,基本与收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之所以大家都觉得好过了,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普通百姓那里没有胥吏和官员贪污,说几成就几成,所以收入多了。
  对于朱翊钧来说,实收的就是实收的,不存在虚报、不存在拖欠,凡是自己名下的土地全都能收得上来,没有人有免税的优惠。这样一来,数量大了,东西自然就多了。
  其次,就是高产作物的普及,土豆、地瓜、玉米等等。粮食增产了,收入自然就多了,百姓和朝廷的日子也自然就好过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朱翊钧收来的粮,一大部分都被拿去做储备粮了。
  朱翊钧问道:“如此一来,朝廷岂不是亏了?只收一成的话,赋税恐怕都不够。”
  闻言,李文达笑着说道:“朝廷倒不至于亏。”
  “这话怎么说?”朱翊钧有些迟疑着问道:“好处都给了百姓,朝廷只收一成的粮食、弄这么大一个皇庄,不就是亏了吗?”
  “皇庄可不光有土地,”一边的李文达笑着说道:“如果白兄有兴趣,我带你到处看看。”
  第四零八章 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是求之不得。”朱翊钧连忙笑着说道。
  “这边请。”李文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朱翊钧向前带了几步,说道:“比起以前,百姓的日子其实好过的多了。你看看,他们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东西,白公子怕是不认识吧?”
  朱翊钧转头看过去,果然发现每家院子里面都有一座圆形的建筑,上面是尖顶的。
  别说,这个东西朱翊钧还真就认识。他笑着说道:“这是粮仓吧?”
  “白公子好见识!”李文达笑着说道:“的确是粮仓。也不瞒着白公子,我每天吃过晚饭之后,都会到这里走一走。不看别的,就看看这些东西,我这心里就安。”
  “在以前,谁在家里面有粮仓?家里面有个米缸不空就已经是好事了。可是现在家家的粮仓都不空,里面都存了很多粮食。不说其他的,一家五口之人,吃上三五个月是没问题的。”
  闻言,朱翊钧的心头一动。
  这样的存粮代表着什么?
  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安定,代表着稳定。即便是有了什么灾祸,老百姓也能活下去。这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他们等待皇家的救援提供了时间,这很重要。
  朱翊钧以前也听过这方面的汇报,只是不多。现在实地看了之后,一时之间心里面的感触真的非常多。
  没想到皇庄制度施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效果居然这么好。朱翊钧也不得不感慨,这种制度果然是有优越性的。
  朱翊钧笑着说道:“仓廪足而知荣辱,这是好事。百姓能吃得饱饭,天下也就太平一些。”
  李文达赞同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白公子好见识。”
  又听到他说这句话,朱翊钧只能无奈的摇头。
  自己到这里之后露了多少次怯了?
  很多事自己都不满足、都不明白,哪里谈得上什么见识?
  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
  两人一起向前走了几步,李文达指着不远处的一户院落说道:“看到这户没有?这一户在庄子里面很有名。”
  “怎么说?”朱翊钧迟疑了片刻问道。
  “能生。”李文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随即说道:“这家老头名叫李老蔫,这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全都活下来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翊钧都赞叹不已。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生孩子可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即便是在皇帝家里面,有那么好的御医也不行,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当然了,皇家不能作为标准。毕竟皇家比较特殊,有的时候会有人为的夭折出现。
  可是普通百姓的医疗条件比不上皇家,生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还能活下来,很强。
  “前些年,他们家过的……”说到这里,李文达摇了摇头,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但是朱翊钧想想也就明白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多少人,养活这么多孩子,累也累死他了。家里面再有什么人生个病,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家日子过得多惨,朱翊钧都能想象得到。
  李文达叹了一口气说道:“饭都吃不饱,可是李老蔫也不卖孩子,宁可带着孩子上街要饭。日子过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大家都劝他不必如此,卖一两个孩子就好了。”
  “可是他谁也不听,有人说的多了,他还挥着棒子打人。日子久了,也就没有人再说了,大家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现在好了,他们家是村子里过得最好的。”
  “怎么说?”朱翊钧眼睛一亮,顿时就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
  “去年皇庄建立了以后,他们家人多。除了他们家自己分到的地以外,皇庄还给了他们一块地,足足有三十亩,全都给他们家了。李老蔫肯干,是个好手;除了种地以外,他还是个好木匠,做东西的手艺不错,很擅长打造一种很精密的盒子,据说被城里的一个商号看上了,每年都会到这里订一批。”
  “以前李老蔫都是给孔家做,只不过孔家什么都不会给他。现在李老蔫种地养活全家,做活能赚大钱;这两年两个儿子也长大了,能帮衬着家里干活了,日子也就好过的多了。”
  “都是皇帝的恩德!”说到这里,李文达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朱翊钧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看着不远处李老蔫的大宅子,心里面若有所思。
  当然了,他不是在思考在这个时代实行计划生育。因为科技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时行计划生育根本就不现实。
  自己要改善医疗环境,尽可能增加人口。因为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大明朝的人还是少啊!
  后世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
  因为人太多了。这是很多人普遍的共识。
  可是在朱翊钧看来,人太多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地太少了。国家的土地和资源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
  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人多地少,可以想别的办法。
  地球这么大,朱翊钧想去看看。
  故土难离,老百姓不愿意离开?
  这根本就不是个事,中华民族是最能吃苦的民族,只要有希望,他们就愿意干。
  就比如晋商,抛开其他的不谈,走西口苦不苦?
  再看看徽商,为什么徽商天下有名?是因为他们天生擅长经商吗?
  并不是,是因为徽州这个地方山多地少,没有适合的地方让他们种地。如果他们不想别的办法,光靠种地,他们得饿死。去看看这些商人发展的历史就知道了,他们从来都不缺搏命和离家的心。
  不要说他们了,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干什么了?
  他们出海了,在大明时期就已经遍布东南亚、马六甲。
  只要自己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人口迁徙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有发财的机会,你去不去?
  有寻求安稳的百姓,就有想要一夜暴富的人。引导得好,就没什么事成不了。
  第四零九章 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
  对于李老蔫一家的遭遇,朱翊钧有颇多的感触。
  这个人穷,是因为他孩子多吗?
  只能说孩子多有一定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以李老蔫的能力和本事,加上他勤劳肯干的媳妇,虽然不一定有多么大富大贵,但是养活这几个孩子应该没什么问题。
  看看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他们哪一家不是拼命的生?
  一个女人还不够,娶十个八个女人在家里面生。
  还有宗室,这些大明朝的藩王、那些皇亲国戚,他们生起孩子来更加不要命,反正生完了有皇家为他们养。
  李老蔫的问题其实就是大明朝的问题。
  你的确是有本事,但是你得不到相应的好处。你被压迫、被剥削,你的付出换不来应有的报酬,这就是大明朝的问题所在。
  像李老蔫,他没有那么精明的头脑,也不会做生意,但是他有手艺,平日里踏实肯干,种地也能安安稳稳的度日。
  可是他没有地,只能去租种孔家的地,收获的大部分都要分给孔家。除此之外,他的手艺也不能给他带来收入,反而因为会这门手艺,平日里还要被人压迫,白白的帮人做东西。这叫什么?
  这手艺反而成了他的累赘。
  可是当世道变了以后,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李老蔫有了自己的地,就有了温饱的基础。而他的手艺也被商号看上,现在只要手艺传承下去,他们家甚至都会成为小富之家。
  以前为什么没人敢找李老蔫做活?
  因为李老蔫是孔家的,没有人敢来孔家挖人。
  即便你有手艺,即便有人看中了你的手艺,也没有人有这个胆子挖你。现在不一样了,这就是改变带来的好处。
  朱翊钧站在原地,突然明白了一点事。
  上辈子自己出生比较晚,没有参加过轰轰烈烈的革命。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自己听来只是一种词语、只是政治课本当中的一些事。自己从来没有真真正正体会过三座大山。在自己穿越之前,资本虽然横行,但是没有到成为大山的地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