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57节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57节

  第三九三章 陛下雄才大略
  这话一出来,现场的气氛瞬间就变了。
  周围的太监全都躬下了身子,包括张诚在内。
  所有人都觉得金学曾在作死。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当今陛下雄才大略?谁不知道陛下的心思?
  这么多年,陛下宫里面赚了多少钱?陛下花出去干什么了?
  除了每年给皇后添点首饰之外,陛下自己什么都不花。一年的衣服也就那么几套,洗来换去的绝对不浪费;每顿饭不会超过六个菜,基本都是四个菜,早饭吃得更简单。
  宫里面勤俭节约,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陛下把钱都花到了其他的地方,比如研究院。
  很多人都去过研究院。那是研究院吗?
  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园林。
  皇帝在研究院花费了大量的钱财。那么一个园子,皇帝不是用来享受的,是给那帮人用来研究东西的。
  而研究出来的东西就是最近大家见到的炼钢厂和兵工厂。
  新式的枪械大家都见过,没见过的也听说过。所有人都知道研究院研究出来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威力。
  皇帝建造了炼钢厂和兵工厂生产这种新式的装备;又让马芳和刘显练兵。
  两位名将练出来的自然是精锐,精锐的人马加上精锐的装备,皇帝要干什么还用说吗?
  各地都在收拢土地,各地都在囤粮。
  皇帝这是要学祖上打仗!
  打哪里还用问吗?
  当然是打北边!
  对于大明朝来说,没有什么危险比北边来得更大。
  倭寇虽然闹腾的厉害,但也不过是在经济层面的影响比较大。
  真正说让大明有危机感的,就是北边。不把他们给消灭掉,寝食难安。
  显然,当今陛下也继承了这样的意志。
  即便是没有被挑明,但是大家也都明白,皇帝就是要这么干了。
  在这件事上,也有人劝说过,可是皇帝不搭理。他花的是自己的钱,外面的人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
  如果有人太激烈了,皇帝就会把这人送走,要么送到北疆去,要么送到南疆去。
  用皇帝的话说,去看看当地百姓的生活,去看看那些被劫掠的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看过了之后,你再回来劝谏朕吧。
  自从那以后,基本就没有人再在皇帝面前说这样的话了。
  谁能想到,今天金学曾就开这样的口了?
  这位可是当今皇帝的心腹,是当今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居然说这样的话,这不是作死吗?
  朱翊钧转头看着金学曾,眼睛微眯,没有说话。
  现场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金学曾躬着身子一动都不动。
  他的态度很坚决,神情也很坚持。
  朱翊钧神情有些复杂地看着金学曾。
  之所以提拔这个金学曾,是因为这是一个正直且有坚持的臣子。他在历史上没有得到重用,非常非常的可惜。
  就像朱翊钧所思考的一样,万历十年张居正倒了以后,大明朝的官员素质呈直线的下降,像金学曾这样的人就不多了。
  金学曾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的眼光非常准,主要的功劳就是推广高产作物。
  在原本的历史上,金学曾做的是福建巡抚。福建遭受了台风的灾害,老百姓的庄稼毁于一旦,需要重新耕种。
  可是即便重新耕种的话,也不一定能吃得饱肚子。于是金学曾就到处寻找高产的种子。
  有人献上从吕宋偷带回国的甘薯,金学曾下令在福建推广,帮助百姓度过一次大灾荒。
  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只不过他的这份好东西并没有用到实际上。
  大明朝的朝廷那个时候正在忙着党争,又有谁想到做实事呢?
  这导致了这么好的高产作物没有被推广开。如果全国范围内推广高产作物,说不定大明能熬过小冰川期。
  除了番薯以外,他们还从国外引进了马铃薯、番茄、辣椒、洋白菜、四季豆等。
  这件事一直到徐光启的时候,这一位将番薯引出了福建,推广到了淞沪一带。
  可惜啊,仅仅在江南一两个省之间推广。广大缺粮的北方地域根本就没有得到这样的粮食,朝堂上下也没有人太关心这种事。
  朱翊钧在得知金学曾这人后,立马就把他调到了身边,想看看他是不是有才能的一个人。
  结果发现,金学曾的确是一个人品好、有才华又能干的官员。最关键的一点,他非常务实,从来不说大话,目光也总着眼在实事上。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官员。
  这一次,金学曾说这些话,肯定也有他的理由。
  其实朱翊钧不太想听,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说说吧。朕知道你不会无的放矢。”
  “是,陛下。”金学曾直接撩起衣服跪在了地上,大声说道:“陛下信任臣、不以臣年少轻率便提拔使用,臣感激涕零!”
  朱翊钧无奈的伸手将他拉了起来说道:“说正事。你也知道朕一向不看重这些,与其说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做事的时候多用点心。朕一向都只看结果。”
  “是,陛下。”金学曾有些尴尬。
  他心里面一方面是真的感激,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拍一拍皇帝的马屁。
  毕竟他接下来说的话或许有些不太客气,很可能会惹怒皇帝。
  当然了,金学曾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他是为了皇帝好、为了大明好。皇帝对自己这样,那自己就必须要以忠心报之!
  金学曾咬着牙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些钱不应该花在兵工厂和炼钢厂上。”
  “为什么?”朱翊钧缓缓的问道。
  “臣知道陛下雄才大略,想要成为像成祖一样文武双全的皇帝。可是臣以为,大明现在没有办法支撑陛下的野心。请陛下收敛自己的雄心壮志,将这些钱花在民生上。”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很多人流离失所,各地均会苦不堪言。请陛下怜悯他们吧!”说着,金学曾又跪了下来,趴在地上痛哭流涕。
  第三九四章 潘季驯的请治理黄河疏
  朱翊钧有些神情复杂的看着金学曾。
  金学曾说的这番话,朱翊钧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大明朝百姓过得有多苦,自己心里面很清楚。即便自己现在弄出了皇庄,很多地方的百姓还一样受到压迫。
  皇庄里的百姓好过了,但是很多的地方还是不行,尤其是那些军户,日子过得特别特别的惨。
  这也是朱翊钧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金学曾觉得自己练兵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想要彰显武功,会发动对外的战争。
  在金学曾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皇帝你应该先发展国内,让老百姓先过上好日子,这样才能支撑你的野心。
  这是两人的路线之争。
  朱翊钧不愿意这么干,是觉得没底气。自己的改革的确能使大明的百姓过得好、全民幸福,可如果鲁莽的推下去,下场一定非常惨,到时候很可能人亡政息,自己所建立的一切都会被瞬间推倒。
  想要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必须要足够的力量保驾护航才可以,否则的话根本就做不到。
  至于金学曾说的把钱花到百姓身上,朱翊钧其实也想花。可是想想下面那些官员,自己就不敢花了。
  这钱要是发下去的话,估计没多少能到百姓的手里面。自己宁可拿这些钱在皇庄里面建学堂,也不会随意发到下面的衙门里去。
  金学曾还是略微有些天真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金学曾,朱翊钧叹了一口气。
  比起张居正,金学曾还差远了。你看,张居正根本就不和我这个皇帝提这件事,我怎么花钱他都不说,只是从我这里拿出一部分钱去办他的事。
  事实上,从上半年开始,张居正就已经不管自己要钱了,朝廷已经能自给自足了,甚至每年还能存下一点。如果不是因为朱翊钧的皇庄,恐怕张居正还能拿到更多的粮食和钱。
  据朱翊钧所知,张居正已经开始酝酿下一波的改革了。
  只不过张居正下一步要动哪个方向,朱翊钧暂时不知道。
  不过如果没猜错的话,张居正接下来恐怕就要搞税制。
  张居正其实几年前就想推行一条鞭法,只不过一直被自己压着。之前又是搞土地清退,又是搞土地清查,就要和皇帝搞好关系,所以这件事一直没搞。到了现在,可能张居正觉得机会成熟了,估计是要搞了。
  朱翊钧缓缓的说道:“那你说,朕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如果你说的有道理,朕就花。”
  “是,陛下。”金学曾顿时就兴奋了,直接从地上爬了起来,急忙从怀里面掏出一份奏疏,随后又跪在了地上,双手将奏疏捧过头顶,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
  看到这份奏疏的名字,朱翊钧的嘴角就是一抽抽。
  又看了一眼金学曾,朱翊钧觉得自己好像被这家伙耍了。这家伙完全没有看起来那么憨厚,他就是在和自己玩心眼。刚刚前面什么青涩,那些东西都是装的。
  这家伙想让自己给老百姓花钱,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把钱花到地方官员的手里面,而是由中央调配做一些大事。
  而这份奏疏,的的确确就是大事。
  朱翊钧看着这份奏疏,半天都没有去伸手拿。
  太重了!
  如果拿起来,朱翊钧没有办法拒绝。可是如果不拒绝的话,根本就不是花钱如流水了,直接就是如山如海一般的银子要砸出去。
  可是看了看这份奏疏,又看了看金学曾,朱翊钧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没看里面的内容,朱翊钧就已经觉得蛋疼了,因为上这份奏疏的人名字叫做潘季驯。
  两辈子为人,朱翊钧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但听说过,而且实在是太过如雷贯耳!这份奏疏写的是什么,自己不用看都知道。
  伸手将奏疏拿了起来,快速展开翻看了一遍,朱翊钧一个头两个大。
  自己猜的果然没错,潘季驯果然是来要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