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回到明朝做仁君>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52节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52节

  干咳了一声,朱翊钧直接就向西苑走了过去。
  还是回去看看娘子吧,这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朱翊钧回到西苑之后,就见到了正在遛弯的王皇后。
  此时的王皇后小腹微微隆起,看得出来已经有些日子了。
  她见到朱翊钧这身打扮,就知道陛下又跑出去玩了。对此,她也不意外。陛下在宫里面呆着憋闷,出去走走也好。
  大明现在虽然不算风调雨顺,但也算国泰民安,没有什么太大的事发生,陛下玩一玩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翊钧走到王皇后的身边,伸手搀扶着她,笑着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
  “妾身没事。”王皇后笑着说道:“陛下不用担心。看钧郎的样子,今天是出去了?不知钧郎今天去哪里了?”
  “去了一趟什刹海。”朱翊钧笑着说道:“还遇到一点有意思的事。”
  说着,他把海瑞和李端之间发生的事和王皇后说了一遍。
  第三八四章 四大太监,三张不如一陈
  听到最后,王皇后也笑了,说道:“没想到海大人和王大人居然还有这样的心思,果真是童趣十足。”
  朱翊钧瞥了一眼王皇后,说道:“什么童趣十足?就是恶趣味。”
  在这件事情上,王皇后没有和朱翊钧争论。两人有说有笑的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了一个亭子。
  朱翊钧扶着王皇后坐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不远处有人在修建草木,清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从湖面略来,令人心旷神怡。
  周围的人很快就把茶水、瓜果、点心都摆了上来。夫妻二人就更没有再继续走下去的打算了,一起在这里歇着聊天。
  “钧郎,我已经和母后商量过了,要进行一次选妃。”王皇后抬起头看着朱翊钧缓缓的说道。
  闻言,朱翊钧一皱眉头,有些不快的说道:“不是说不弄了吗?你们怎么又搞起来了?”
  事实上,选妃这件事已经被很多人提过很多次了,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后,还是大臣们都提起过,不过朱翊钧却没有太在意,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
  他想要女人的话,可以自己去找。何况宫里面的女人本来就不少,想要的话可以随时拉过一个人。
  王皇后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钧郎,知道你宠爱妾身,可是不能总这样。现在已经有人说妾身善妒了。”
  王皇后这话倒是不假,而是发自内心的。
  她嫁给皇帝五年了,这五年来钧郎根本就没有宠幸过其他的女人。不用说其他人,就是身边的那位六姑娘,到现在还是处子之身。
  说实话,不光是其他人,王皇后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她劝说过朱翊钧很多次,但是朱翊钧都没有接受。
  这次她有了身孕,就想趁这次机会把选妃之事办了。
  瞪了一眼王皇后,朱翊钧说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算了,随你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说完,朱翊钧站起来一甩袖子就走了。
  看着朱翊钧离开的背影,王皇后摇了摇头,捏了捏眉心,转身对身边伺候的宫女说道:“去告诉太后,陛下答应了。”
  “是。”宫女答应了一声,转身就走了。
  离开了凉亭之后,朱翊钧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选妃之事,其实他已经不放在心上了,皇后要弄就让她弄吧。说实话,的确要给她找点事干了。
  回到寝殿梳洗一番后,朱翊钧换了一套衣服,很舒服的斜靠在卧榻上,神情很淡然。
  转头看了一眼张诚,朱翊钧喝了一口水说道:“你说说吧,都有什么事?”
  “是,陛下。”张诚答应了一声,将一边的奏疏都拿了过来。
  只不过这些奏疏看起来就和普通的不一样,上面都有红色的条子,代表这是密奏。
  每拿过一本,张诚都会看看这上面的封押,没有被动过才会打开。
  这个东西其实早就已经检查过很多次了,在密奏被送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专业的人士反复检查。张诚再来一遍,一来是防着底下的人作假;二来是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工作认真。这么多年,他早就学会了这一套。
  朱翊钧眼睛微眯,也不搭理他。
  在这方面,朱翊钧很放得开。只要你认真办事,其他的都不重要。你想表现就表现吧,只要你能引起我的兴趣就行。
  显然,张诚这一招完全没有引起朱翊钧的兴趣。
  很快,张诚就把第一封奏疏打开了,轻声说道:“陛下,这是外务府的奏疏,他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布局,两京十三省都已经有了他们的人。”
  朱翊钧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说道:“做的不错,赏点东西给他们吧。”
  “是,陛下。”张诚连忙躬身答应道。
  听到这个消息,张诚的心里面五味陈杂,最多的不是高兴。
  这件事是由陈矩主导的,外务府的负责人是陈矩的干儿子王安。这些年,外务府发展非常快,人手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以说书卖艺为主,招收了一大堆走江湖的人物;同时在各地创立堂口,搞起了情报买卖,每年不但赚很多钱,还能打听到很多情报。
  在这方面,锦衣卫和东厂都比不了,这就让张诚心里面很难受了。
  他这个东厂公公现在都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锦衣卫那边他就不关心了,反正锦衣卫也从来没有归他管过。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锦衣卫其实是张居正的人?
  对于这件事,连皇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宫里面谁是权力最大的太监?
  答案只有一个,陈矩。
  他的一个干儿子掌握着内务府,一个干儿子掌握着外务府,权力大得没边了。
  外务府就不说了,内务府也是让多少人眼馋的。
  内务府负责的是皇庄,各地的皇庄名义上都归内务府管;丹药的售卖也归他们管,这几年他们凭借丹药就赚得盆满钵满。除此之外,他们还和勋贵勋戚拉上了关系。
  在外面办事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有人迎接、有人奉承,想办什么事甚至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这种权势怎么能让张诚不嫉妒?
  宫里面四大太监,应该以自己为首才对。
  四大太监的说法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排名第一的就是陈矩,排名第二的是张诚。排名第三的是张扬,管着西郊的兵工厂、炼钢厂,还有兵仗局。
  排在最后的这一位,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谁都不敢小看。这个人叫做张鲸,他掌管着四卫营,是宫里面新晋崛起的人物,排名四大太监之末。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兵权有多重要,皇帝派这个张鲸掌管兵权,可见皇帝对这人的信任。
  张鲸相对来说竞争比较小,陈矩才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不知道谁传出来一句特别让人难受的话,“四大太监,三张不如一陈。”
  四个大太监,三个姓张,但是你们三人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姓陈的。
  这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第三八五章 大明发展现状
  张诚也知道这三张不如一陈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拿来挑拨自己四个大太监之间关系的,但这话还是怎么听怎么难受。
  这几年陈矩一直在宫外忙活着,离权力中心这么远自己都没有把他打倒。现在外务府的事要做完了,内务府那边的事也要做完了,陈矩要从外面回来了。等他回到京城之后,那自己还能打得过他?
  张诚的心情一片灰暗,但他也不是一个服输之人。他有了一个想法:有些事,有些时候还是要认的。自己既然一个人不如他,那就想想别的办法。三张不如一陈,那就联合起来试试看。如果自己三个姓张的联合在一起,还不信就压不倒他!
  想到这里,张诚的心情就好了不少。
  等你回来,咱们比划比划!
  朱翊钧对张诚的想法根本就不在意。
  无论是内务府还是外务府,陈矩都只是负责筹建。比如内务府,朱翊钧不可能交给陈矩来管,这是要交出去的,自己已经选定了一个人。只不过现在还需要再做一场戏,才能把事办好。
  这场戏要怎么做,朱翊钧暂时还没有想好,不过已经大致上有一个计划了。
  “下一份。”朱翊钧缓缓的说道。
  “是,陛下。”张诚点了点头,缓缓的拿起了另外一份密奏,照例检查了一番,恭恭敬敬的打开快速扫了一遍,说道:“陛下,这份奏疏是内务府上的。内务府上奏,今年的各地耕种计划已经完成,春耕开始之后,便可以在各地开始大规模的耕种了。”
  闻言,朱翊钧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春耕这事对朱翊钧来说其实是一件大事,粮食在这个时代永远是最主流的东西。因为粮食就是统治基础,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在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以后,才能去考虑其他的事。
  而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能不能吃饱饭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只有让他们吃饱饭,才能和他们谈其他的东西。人都要饿死了,唧唧歪歪有什么用?
  随着这两年皇庄范围的不断增大、高产作物的不断推广,大明朝的百姓在吃饭问题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除了有些地方闹灾、运输不便以外,基本不会出问题。
  为了应对这问题,朱翊钧在各地的皇庄也建了很多的粮仓用来储存粮食。这十分重要,在后世,国家也有储备粮。
  朱翊钧说道:“让他们好好干,不要搞出什么岔子来。你让东厂的人盯着点。”
  闻言,张诚连忙躬身说道:“是,陛下,奴婢明白。”
  朱翊钧把身子靠在了龙椅上,抬了抬手说道:“继续。”
  “是,陛下。”张诚再一次答应了一声,又拿起一份密奏看过之后说道:“陛下,这份密奏是兵仗局上的。兵仗局兵工厂那边第一条步枪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成了,他们准备开始试产。除此之外。兵工厂里面生产的火箭弹也已经组装生产线了,相信很快就能组装完成。新式火炮的试制也已经完成了。”
  听了这话,朱翊钧的眼前就是一亮。
  这两年在自己不断的投入之下,兵仗局那边的进步非常明显。首先,就是他们搞出了全新步枪的生产线,真正的标准流水化作业。
  兵工厂就在永定河的河边,使用的是河水带来的动力,简易的水力冲压机进行锻造,同时也使用了简易的车床。炼钢厂那边提供的新钢材不但能刻枪管的膛线,还能用来拉大炮的膛线,新的刻刀有足够的硬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整条步枪生产线步入正轨了。
  第一条生产线的月产量能达到三千条,年产量能达到三万条。与之配套的还有子弹生产线,这个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了,子弹的生产线年产量能达到一百万发。
  三万条枪配一百万发子弹,每条枪出厂的时候会自动配备三十发。总数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并不多,但对自己来说足够用了。第二条生产线和单独的子弹生产线也在建设当中了。
  除此之外,还有火箭弹,这个东西难度并不是很大,除了身管之外就是尾翼。在这一方面大明朝是有经验的,无论是宋代的火龙出水,还是明朝的神火飞鸦都有这方面的意思。只不过朱翊钧给改变了一下,真真正正的做成了管状发射的火箭弹,而且还为其搭配了火箭发射车,行军的时候用马拉拉着,停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变成一个发射台。不过只能是九管,再多了就拉不动了,也不利于行军。
  样品做出来的时候,朱翊钧去看过,的确很是震撼。发射的时候只要点燃了引线,一窝蜂就出去了。摆上十几二十台一起发射,那效果惊天动地。
  当然了,基本就是打一发就废,想要重新装填至少要半个时辰。
  首先,火箭弹太大,填装都很费劲。不能靠人工,必须用脚手架,还要有滑轮。即便如此,装填也很费工夫,模块化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
  朱翊钧也让他们制作了一些小型的火箭弹,但是威力不太好,射程近,爆炸威力也不强,但是胜在轻便,两人抬着就能走。有三管的,也有六管的,甚至是可以组合。
  朱翊钧觉得如果打山地战,甚至是在西南作战,肯定会得到那些将军们的喜欢。这东西就是连发的迫击炮,只不过装填需要的时间长,精确也不如迫击炮。现在大明做不出来迫击炮,这个小型火箭弹就是到顶的东西了。
  如果没有办法解决金属定装弹药,很多东西都是在开玩笑。想要解决金属定装弹药,就要解决炸药的问题。黑火药远远不足以实现那些设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