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44节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44节

  王永光作为曾经南京的兵部尚书,权利最大的人,也对南京官僚体系的、堕落极为了解。
  本来王永光是不服的,之前还是个南京一把手,转眼间变成小平民了,这搁谁谁受得了?
  但大试之后,他说不出话来了。
  王永光以大试第一名的成绩被留下,选录为金陵省的第一任金陵巡抚,这是封疆大吏了,说不松口气,那是不可能的。
  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选录的官员只有五百人,被裁革的官员占比更多,全都等着王永光这位曾经的兵部尚书领着他们闹事。
  自己之前还在上疏说反对改革,做了金陵巡抚,转眼就不管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事儿传出去,实在是好说不好听。
  无锡书院这种地方,做了金陵巡抚的王永光,一向是避之唯恐不及。
  可这帮人实在闹得太大,堵着门口不让出不说,还整日的在民间散播谣言,败坏他原本清流正值的名声。
  这次王永光实在是顶不住了,就打算接受邀请,过来把话都说清楚。
  人刚到,听他们这一顿牢骚,心中委实也就有些同情当今的皇帝了,这群人到底还是应该裁…
  至于他自己?
  说实话,王永光心里还是比较自豪的。
  心想这皇帝也不算昏聩,实在是用人有方,看来那次大试的含金量很高啊,前五百取录的肯定都是有真才实干的,就和自己一样。
  南京大试第一名,这搁在殿试那可就是状元了!
  凭本事留下的,你们自己本事不行被朝廷裁了,这和本抚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他面上笑了笑,站出来说道
  “诸位,且听本抚一言…”
  众人现在对这位原本的南京兵部尚书还是很尊敬的,毕竟王永光的本事,大家都有目共睹。
  王永光说道
  “依本抚看,诸位还是去西南讲学吧!”
  “朝廷有政策,到西南讲学优先补录为官,诸位虽然已不再是朝廷命官,自请到西南讲学,陛下仁德,还是会准许的。”
  “两年之后,又是本抚的好同僚嘛!”
  众人听完,寂静了半晌。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
  第三百二十一章:南直隶各地的人事安排
  原本的带头大哥,摇身一变成了此次改革最大的受益人。
  连带着王永光身后的财阀们,也都不吭声了,余下这帮人个个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该谴责,还是该继续推举个领头的人出来。
  可眼下这群人,都是鬼精鬼精的。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上赶着去做出头鸟,这次无锡书院的聚会,本来是听说前南京兵部尚书来了,众人才如此热切。
  没想到,王永光是来和他们摊牌来了。
  随着王永光的离去,无锡书院这帮临时聚在一起的人,俱都不欢而散。
  就如同不久前的勋贵们一样,大哥吃饱了,留下一群小弟,再怎么闹,也不过是做了这次改革的牺牲者而已。
  最近几日,朱由校基本上在朝臣们面前显露出来的,都是一个暴躁易怒的状态。
  加上王朝辅刻意纵容内监们互相传言,从行宫里流出的消息,也就很快是席卷了官场、民间。
  很快,朱由校又在一次朝会上大发雷霆。
  连续好几道圣旨,把无锡书院聚着的那帮人该捉拿的捉拿,该株连的株连。
  田尔耕被召觐见以后,继续在南京“横行不法”,他带着督办司的锦衣卫们,奉旨督察近来民间对宫中的风闻谣言。
  督办司倒还没有对宣昆党动手,毕竟柿子捡软的捏,无锡书院那群人随着王永光的退出,已成了无头苍蝇。
  最近的行动,督办司就只针对无锡书院。
  无锡书院的人,被砍头已经不算什么了,有好几个都被督办司的人从家里拎出来当街腰斩。
  锦衣卫能有这般血腥和毫无顾忌的手段,几乎也说明了那次召见时,朱由校给田尔耕下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指令。
  群臣们就是因为不知道皇帝到底说了什么,才会如此的风声鹤唳。
  但是能预见的是,经历一段时间的动乱和隐忍之后,天启皇帝的铁腕镇压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江口兵备卢象升和苏州巡抚孙传庭,被召见入宫之后仍然各回驻地,一个整编叛军,一个继续在巡查苏州各地屯驻,仿佛什么事儿也没发生。
  这两个人,一个是天启二年殿试皇帝钦点的榜眼,一个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他们毫无动作,这恰恰就说明了天启皇帝先推出锦衣卫镇压一手,可能在酝酿更大的动作。
  但是这更大的动作会是什么?
  有的时候,不知道的东西才最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现在反对改革的群臣们就是如此。
  倒是那些背后的财阀集团们,个个都是毫不担心,依旧每日的宴饮作乐,歌舞喧闹。
  ......
  这天,朱由校在行宫的安定殿上来回踱步,手心满是细汗。
  王朝辅还是头一次见他紧张成这个样子,在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顿干着急。
  “朝辅,辽阳的消息确切吗?”
  闻言,王朝辅松了口气,忙道:
  “确切,是熊廷弼的亲笔,自称擅自进兵有罪,现下老奴已后撤十里,看来是檄文起了作用,天佑大明…”
  “北地无事,朕就能腾出手回来收拾这帮祸害了。”
  朱由校轻呼口气,眼色逐渐变得坚定,道:
  “你不用再去和内监们探口风了,接下来朕要你做的更重要,给朕发一份密诏,叫东厂的傅应星速来南京。”
  “告诉他,来以后不必到这这里报道,直接去给朕盯着无锡书院,还有宣昆党这群人,看看他们都和什么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见面。”
  “现在东厂在南京还没有分署,叫他悄悄去查,那些地方上有钱有势的,要是能找到确切的证据,朕重重有赏!”
  王朝辅心下一惊,忙道遵旨。
  看起来,陛下这也是玩了一出声东击西,明面上对无锡书院和宣昆党下狠手,就是为了引蛇出洞,然后一招擒敌。
  王朝辅也知道这是要紧事,需要傅应星立即来来京,应声后便就赶紧出去安排。
  他前脚走了,王承恩后脚进来,说道:
  “陛下,军机房的几位军机大臣,还有内阁的几位阁老,勇卫营的戚金、陈策二位大帅,魏国公之子徐文爵,英国公之子张世泽,都来觐见了。”
  朱由校不无意外,拿起桌上贡茶小抿一口,问:
  “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事吗?”
  王承恩道:“许是为了金陵省及原南直隶一带划分,还有三司各地方官府官员分配的事儿?”
  朱由校眼神一动,心道该来的还是来了,这次要双管齐下,把南直隶彻底打散,安排上自己的人,也要拿至少一家家大业大的刺头财阀祭旗立威。
  江南不能全盘接管,下来一趟,南直隶要到自己手里。
  “叫他们进来。”
  朱由校放下茶,说完话,开始闭目养神。
  不一会儿,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从殿外进来,底下的文武及勋戚各对视一眼,伏拜山呼道: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逐渐睁开眼睛,冷眼扫视下头众人,僵着一张脸,说道:“你们来找朕做什么?”
  半晌静默,却是昨日才赶到南京的王在晋站了出来,奏道:
  “陛下,我等是为南直隶各地划分,还有金陵省的三司官员任免来的,既然要分省,就得提早划定界限,于各州府县委派廉官能吏,安顿地方才是。”
  朱由校笑了一声道:“朕知道了,你们各都说说吧。”
  官员任免,升迁调动,向来都是最复杂难以处理之事,尤其是这种新省划地,背后更与众多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
  这种事可是拖不得,要提早定下一个章程,尽快安抚人心,派遣官员到地方官府去维持法纪。
  历朝的皇帝都知道南直隶弊端,之所以不裁撤,一是不像逾越祖制,二就是不想出动那群财阀的利益,和大多数官员为敌。
  来之前,众人早就商量好了让人出头。
  这次南巡,内阁中两位权势最重的阉党官员,资历老些的顾秉谦留京,天二年才入阁的魏广微则做了近臣。
  魏广微自然知道这事好听不好提,但在场这些人之中,也只有他最适合说这话。
  他硬着头皮站出来,将众人划定好的分省建议说出来。
  “陛下,南直隶地域甚广,只设金陵一省,只怕难以起到有效管理,臣等建议于凤阳、徐州、淮安、扬州四府添一滁州设江北省。”
  “淮北海州距金陵甚远,文化上同属淮盐,可以并入山东布政司。至于潍州府,位置突出,可一分为二,并入江西、浙江两省布政司统辖。”
  “余地俱都重新划分,为金陵省,这是金陵省划分详表,请陛下御览。”
  说着,魏广微微微欠身,王承恩替他托了一份奏疏进到御前。
  朱由校拿起奏疏,照着表格和地图仔细对照。
  这时,魏广微又道:
  “中都凤阳府可留置皇陵留守监,金陵省革除孝陵卫,增设孝陵留守司。”
  “原孝陵卫兵士想归回原籍的,朝廷除补发历年饷银外,予以二十两银子的路费,想继续为朝廷作战的,补发饷银后统编入其它卫所。”
  听到这里,朱由校忽然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