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44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44节

  崔敦礼最后还不忘补上一句场面话:“自然,公主桃李之年丧夫,甚为可惜可叹。陛下当下诏厚赏宽抚,已示国朝厚恩——以公主之深明大义,必甘愿身留吐蕃。”
  姜沃将笏板微微调整了下位置,挡住了唇边冷笑。
  好一派‘风光霁月’的道德绑架。
  只是崔敦礼之话,代表了许多朝臣的心声:若是先帝的亲女,那此时当着皇帝,肯定是都支持迎公主回国的,可文成公主也只是旁支宗室女,甚至都不是江夏王李道宗的亲女儿,那留在吐蕃继续‘发光发热’也好。
  哪怕吐蕃把她当场一块牌坊,那也是一块摆在吐蕃的牌坊不是?
  *
  “陛下,臣有一言。”
  在姜沃已经踏出半步还未开口时,就听到熟悉的声音——
  “崔尚书所言,臣觉不妥。还请陛下下诏,迎公主归国。”
  她回首,见崔朝站了出来。
  姜沃立马当起了围观党——术业有专攻,与崔敦礼对上,还是崔朝来吧,他是知道怎么气崔家人的。
  果然,见‘自家’晚辈站出来反对他,崔敦礼面上才挂不住,不免微沉。
  他不欲崔朝多说,让外人看崔氏热闹,便直接打断道:“崔典客丞之意,难道是公主不深明大义?夫君方病逝,便力图归国?”
  崔朝目不斜视,根本不接崔敦礼的话。
  他只望着皇帝不疾不徐道:“臣于鸿胪寺为官,颇知吐蕃风俗。”
  “陛下,吐蕃有殉葬俗——其赞普死,以人殉葬,衣服珍玩及尝所乘马弓剑之类,皆悉埋之。不只妻妾,甚至有近臣为‘共命者’,一并要自杀相殉。”[1]
  朝上顿时一静。
  “此时公主尚安,无非是吐蕃顾忌我朝,想要先探明陛下之意。”
  崔朝继续道:“故而,哪怕公主深明大义,也请陛下明诏,由吊祭使节持赍玺书恭迎公主回国,以此震慑吐蕃。”
  还不忘再补一句:“若如崔尚书言,只厚赏安抚,吐蕃便知大唐无接回公主之意,将来公主会不会‘伤痛赞普亡逝,也追随而去’便不得而知了。”
  崔敦礼让他气的内伤。
  “崔卿所言有理。”皇帝一锤定音,还不忘‘安慰’崔敦礼:“崔尚书不知吐蕃丧俗,言之有误,朕也不怪罪,不必不安羞惭。”
  崔敦礼忍着吐血之感:“臣谢陛下不责……之恩。”
  *
  下朝后,崔敦礼于朝外拦住了崔朝。
  几年下来,他也知,崔朝与家族离心甚重,很难回转,许多时候就不再理会他。
  但不理会,不代表崔敦礼能接受还在朝上,在百官之前,崔朝就这样站出来下他的面子。
  于是他也就在殿外,众朝臣鱼贯而出之时拦住崔朝,想要当众训斥他几句。
  崔朝实在太了解他了。
  于是在崔敦礼开口前,崔朝忽然换了神情,
  以往那种疏离淡然全都敛去,换上了极粲然的笑意行了晚辈礼:“族长近来可好?”
  这把要兴师问罪的崔敦礼还给整懵了,看着眼前人的笑颜愣了两息——
  两息就够了,行完礼的崔朝,趁着他发怔立刻行云流水走掉了。
  **
  太史局。
  姜沃来到师父的屋中,在一片安静中,打开了系统。
  小爱同学再次像是撒娇似的抱怨道:“姜老板,我这几年好闲啊!”客户本身是玄学挂,不太用到权力之筹预测吉凶。
  以至于小爱同学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张存折——它知道姜老板这几年一直在攒筹子想买一本特殊指南。
  除了存折外,还像……
  “小爱,你帮我筛选一下,我现在有的指南里,所有提到吐蕃与大唐的内容。”
  小爱同学:啊,果然,除了当存折,还要当资料库。
  *
  不出姜沃意料,她手里的指南,提到吐蕃最多的,就是她第一次抽取的那本《宦官专权微操——皇帝与朝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那位倒霉的穿越到晚唐年间去做宦官的前辈的回忆录。
  姜沃曾经从他的书上看到了凌烟阁的布局,如今,她读到了大唐与吐蕃间近二百年的战乱。
  姜沃的目光,先停留在一句话上。
  “太宗皇帝若在天有灵,见吐蕃曾犯大唐京师,冲入长安烧杀抢掠,残馘百姓,不知要何等气恨。”
  她想了想二凤皇帝的性情,若知此事……
  静了静追思之情,才往下看去。
  “自贞观朝后,吐蕃与大唐战火不断,绵延近二百年。”
  “史载吐蕃、回鹘强雄,为中国患最久。”[2]
  姜沃按照小爱同学的筛查,一条条看下去。
  吐蕃对大唐展露出攻击性,竟然早在松赞干布过世后的第六年,就不顾两国之交,骤然出兵攻打吐谷浑。
  几年后灭吐谷浑,又把手伸向了大唐的陇西之地——
  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又留在吐蕃十一年,最终病逝吐蕃。也就是说在两国交战的时候,文成公主可都还活着,也都留在吐蕃!
  可又有何用?
  能让两国止戈的,从来不是领命和亲的女子,而是国力。
  遣妾一身,终无法安社稷。
  姜沃闭上眼,眼前浮现出文成公主的面容。
  文成,你留在吐蕃十载,眼睁睁看着两国交战,完全无力阻挡又无法归国孤身一人之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文成。
  这一次,归家吧。
  *
  立政殿后殿。
  媚娘都难免一惊:“你要跟吊祭赞普的使团一起出使吐蕃?”
  她心头下意识就笼罩上担忧,刚想开口劝阻道‘若是你不放心文成公主,便让崔朝去’,然四目相对,彼此心意便相通,媚娘就不再说了。
  “你已决定了要去。”
  姜沃点头:“嗯,姐姐,我要去。我已向陛下上书。”然后望着媚娘。
  媚娘沉默半晌,终是拿她无可奈何:“若陛下有疑虑,我会替你分说。但……”
  她伸出手握住姜沃的手:“但你要答应我,这一路一定当心!”
  姜沃深深点头保证。
  媚娘不由长叹一声,忽然想起旧年掖庭中,二人的戏言:“当年送走文成公主后,你从阎画师处得了一张你们二人的小像。”
  “那时你就牵袖相告,道将来若我能决定,要许你去看公主。”
  “没想到,一语应在如今。”
  媚娘想一想吐蕃万里路远,又是旧王过世权臣当道的局面,虽应下来但实在担忧:“要好好的回来!”
  *
  李治于一日内收到了姜沃和崔朝上的两封奏疏,皆是请旨出使吐蕃的。
  整个人都不好了。
  正好媚娘也在身侧,就立刻与媚娘道:“这两人是怎么了!出使吐蕃可不只是苦差事,更有险处!自来外夷王位交替之际,最易生事端——譬如当年王玄策出使天竺事,就是旧王过世,新王对我朝不敬,直接扣下使团,甚至杀害了数名使节。”
  “此番朕原准备直接从武将里选一个,加上使臣名号,带上精兵前去吊祭,都不用鸿胪寺的使团。”
  鸿胪寺的使团都不敢派,李治如何舍得让崔朝和姜沃去,还是两人同去。
  “偏生他们递奏疏都是过了省的,朝臣也已尽知——崔朝刚在朝上把崔敦礼得罪了个透,自己却又递了这封奏疏,简直是不去都不行了!”
  李治把自己说的郁闷够呛。
  又对媚娘道:“崔朝是鸿胪寺官员,上了此请命奏疏只怕不得不去,倒是太史令,朕还能驳回此奏。”
  媚娘将一盏茶放在李治跟前,轻声道:“陛下允了吧。”
  李治抬头望着她:“媚娘?”
  媚娘将手轻轻搭在他肩膀上:“我与陛下一样担心,但他们既然请命愿意为陛下分忧,陛下便允了吧。”
  李治沉吟片刻,忽然又想起一事:“一去吐蕃,至少要半年,这期间太史局如何呢?李仙师也不在京中。”
  新帝登基需择陵寝地,李淳风便于先帝丧仪后,领此命离京而去,行迹飘渺至今未归。
  媚娘轻声道:“她掌太史局也有几年了,总能安排好代掌人的——且陛下,难道她一辈子只在太史局,数十年不动吗?”
  李治长叹一声:“罢了,他们愿担此苦差事,也有令名。”
  朱笔落下,所奏皆准。
  *
  姜沃寻出了阎立本受文成公主所托,为二人所画小像。
  画卷保存的很好。
  画的是大唐公主服制的文成公主与一身太史局官服的自己。两人隔桌而坐,正在笑语清谈。
  随画卷一起保存的,还有一个锦袋。
  里头装的是一枚芙蓉石小印,上刻文成二字,正是她的名字——
  她不仅仅是大唐的文成公主,还是个叫李文成的姑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