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第767节

黄天之世 第767节

  刘协至今都记得,那个长着一脸大胡子跟在孙坚身后的将领,他还向着吴景请教过弓术。
  盖勋年老体衰,病死于床榻之上……
  屏风之上有些人的名字笔迹尤新,但是有些人的名字周围却已经是布满了沧桑。
  繁阳一败,皇甫嵩、孙坚、刘备等人兵败身陨,数万大军一朝丧尽……
  “国家……”
  一名面色白净的宦官走上了前来,轻声提醒了一句。
  “诸位公卿等的有些久了。”
  刘协如梦初醒,原本发散的心绪被重新收了回来。
  “我知道。”
  刘协移开了看向屏风的目光,低声道。
  屏风使他想起的旧事并没有能够影响他的心绪,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早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被养在深宫之中的少不更事的少年郎。
  当初卢植护着他从狭窄的山道逃出洛阳之时他只有九岁,但时至今日,已经过了七年的时间,今年他便要满十六岁了。
  如今的刘协早已经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给他留下了无尽的麻烦。
  刘协初登基之时,是蹇硕扶着他强行登上了皇位。
  但是很快,董卓失去了控制,控制了朝政,使得局势恶化。
  虽有忠臣良将扶持使得他重新登基为帝。
  但是那些忠心为国的忠臣良将不是他父亲给他的留下的遗产,而是大汉养士四百年留下了余荫。
  不过他的父亲也给他留下了一柄藏于袖中的利刃——绣衣使者。在皇甫嵩兵败繁阳之后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之内,他成长了许多,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也看清了很多的东西。
  到底谁是忠臣,到底谁是奸臣。
  谁又是无能庸俗之辈,谁又是能够托付社稷之人。
  绣衣使者呈递上来的情报,剥开了很多人的伪装,也剥开了豪强世家的伪装,让刘协将其全部看的清清楚楚。
  北伐事败,人心浮动,甚至想要投靠明庭的豪强世家。
  只是明庭在河北之地掀起的一场浩大的公审,灭绝了大部分豪强世家的想法。
  毕竟明庭治下,他们要交出大量的既得利益,田地、林场、矿场、湖泊这些的所有权统统都要上交,甚至鹰狼卫还会翻查旧案,追查不法。
  刘协整了整衣冠,最后看了一眼屏风之上留存的名字,他的眼神重新恢复了清澈,变得坚定的了起来,迈步走出了屏风,向着首座径直走去。
  驾到声也在同一时刻响起,随行的宦官匆忙跟上了刘协的脚步。
  殿内众臣皆是纷纷起身见礼。
  “免礼。”
  刘协坐在了殿中的首座之上。
  众人行礼完毕,重新坐回了席上。
  刘协今年便已经满十六岁,身形和寻常成人无异,脸上虽有稚气,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人将刘协还视为孩童。
  当初刘协在年仅九岁的之时,便已经有自我的主见,说话条理清晰,甚至能够引经据典,佐证自己的观点。
  在陈都继位之时,初时都是由朝中的大臣管理朝堂,孙坚管军、刘宠理政。
  刘协在十三岁之时,便已经开始亲政,这也是为什么在王允来后,刘宠虽然仍然对朝政有管辖之权,但是他想要削去孙坚的官职,却还是禀报刘协,得到刘协的首肯。
  到如今,刘协依靠着王越和伏德两人手中掌握的禁军,以及各州州牧的拥护已经是执掌了大权。
  徐州牧陶谦在朱治领兵救援徐州之后,便和孙坚一直走的很近。
  荆州牧刘表一直谨守着本分,从未出格。
  曹操作为兖州牧,也是有令必奉。
  刘宠虽和孙坚原先有分歧,但是他一直都是支持刘协,如今的扬州牧刘繇也是他所举荐。
  虽然他们各自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在明廷的逼迫治下,汉庭整体来说还是十分的团结。
  这一次,东明殿的议事主要是商议日后的方针和计划,这也是汉庭最为迫切需要考虑的事情。
  王允起身率先出言,向着刘协禀报起了自北方收到的消息。
  “伪明击败了鲜卑,将漠北漠南划为三省,又攻取了三韩地区,设立海东行省。”
  “伪明前不久在河北掀起公审,河北之地因此动荡不休,其军力皆因此被其牵制在河北之地无法动弹,如今已入隆冬,明军并没有南下的意愿,各地的军队都处于驻守的状态,所以现在我们还是安全。”
  刘协正襟危坐,仔细的听着王允的言语。
  这些事情此前绣衣使者已经禀报给他,但是殿内还有些人并不知道,王允说的并不是废话。
  “旋门关、广成关、轘辕关、黄河沿岸,各渡口,城邑城墙已经开始包砖,预计在明年开春之前,主要城邑和渡口都能够完成包砖,届时明军所用的霹雳车将会失去原有的功效,我军能够凭借坚城暂时固守,稳住局势。”
  如今汉庭的局势也稳定了下来,明军地盘扩张的太快,不得不停下脚步,这也给了汉庭喘息的机会。
  黄河虽然不比长江,但是却仍然是一道不小的难关,想要逾越还是花费一番代价。
  “荆州城池包砖进度如何?”
  刘协并没有忘记荆州,益州现在是明军控制,中州也是,明军随时可以从益州的上庸和中州的武关出发进攻南阳郡。
  “襄阳城、宛城、夷陵三城在开春之前可以完成包砖。 ”
  荆州别驾蒯越听到刘协询问,立即起身回答道。
  “使君准备依托南阳郡西北丹水、南乡、析三城构筑防线,这三城城墙包砖也能在开春之前完成。”
  “我荆州水师主力如今都集中在南郡驻守,秭归已经被我军收复,伪明军队已经退回了江关,如今南郡绝对万不失一。”
  刘协心中微松,荆州现在面临的压力和黄河沿线不遑多让。
  南阳盆地更是一马平川,明军自武关、上庸出兵只要越过了丹水、南乡、析三城,便是一片坦途,平原之上,拥有着骑兵优势的明军根本不是荆州军能够力敌的。
  但是现在有了包砖之法,总算是能够有一些防守之力了,城墙不再是如同以前一般在明庭的面前只是摆设。
  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固守。
  只要能够稳住局势,那么便还有机会。
  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手、变法
  北伐事败的影响就算是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仍然没有平复下来。
  当初刘协在卢植的护送之下逃出洛阳,一路逃到了陈都,在刘宠的扶持之下重新登基为帝。
  时任豫州刺史的孔伷病重逝世,孙坚临危受命,领下了豫州刺史之职,领兵北伐,他当时带领的军队除去江东兵外,多是由荆州的募兵和豫州的募兵组成的。
  孙坚带着这支军队北伐董卓,击溃了董卓麾下的西凉精锐。
  因为孙坚是豫州刺史,因此这支军队也因此被众人统称为豫州兵。
  豫州兵也成为了汉军之中的主力,无论是从战绩还是战力上来看,豫州兵都是处于汉军的顶尖,是汉军军中一等一的精锐。
  然而这支汉军之中最为精锐部队除了当初朱治带走的五千余人之外,却是在繁阳城下全军覆没。
  袁术当初是南阳郡的郡守,以南阳郡为基石,在南阳郡招募了一批军卒,经过了数场大战的洗礼之后,也算是培养一批精锐,但是南阳兵比起豫州兵来说却是差了一个档次。
  豫州兵和明军武卒的战力相差不大,可以勉强算是同一级。
  而南阳兵则是最多只能和明军的锐士战力处于同一级。
  然后就是南阳兵也在此次北伐之役中也是伤亡惨重,袁术仅带万人撤出内黄城。
  加上驻守黎阳的守军,袁术领兵撤回黄河之南,到达濮阳城之时,原本出征之时的九万汉军,仅剩不到两万余人跟着他逃回了兖州,其余军卒皆是陷于河北。
  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掌握主动权的并非是他们。
  说好听一点,现在正处于逆境之中,只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说难听一点,他们已经失去了重新收复失地的资格,天命已经不再卷顾汉室,现在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能够划河而治,甚至是划江而治……
  明庭让人感到恐惧。
  东征三韩、北逐鲜卑,南安百蛮,西定诸国。
  明庭如今声势浩大,如日中天。
  不仅仅是陆地之上,在海面之上,他们也看到明军的舰队。
  上百艘战舰组成的庞大的舰队从青州的海岸缓缓驶过,那样的景象,没有人可以平静下来。
  “兖州和青州现在的情况如何,还需要什么援助,朝堂诸公皆在,但说无妨。”
  刘协收回了思绪,他的眼神恢复了清明,重新看向殿内的众人。
  北伐一战遭遇惨败,但是汉军并没有彻底一败涂地,输光所有的家底。
  袁术麾下还有两万多南阳兵,他们现在已经重新恢复了士气,有了一定的战力。
  经过权衡和商讨,曹操被委任成为了青州牧,总领青州事务。
  而袁术则是被委任成为了兖州牧,管理兖州。
  明军就在北方虎视眈眈,虽然看起来短期之内没有南下的意图,但是汉军也不敢随意调动军队,权衡利弊之后,便做出了这一决定。
  当初孙坚尚在之时,守卫兖州,袁术也是领军镇守一方,地位仅次于孙坚。
  袁术在兖州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熟悉兖州的布防,并且他的功绩也并没有泰国于逊色于孙坚,偃师一战,彻底打出了南阳兵的威风。
  所以最后兖州牧的职位到了袁术的手中。
  袁术上任之后,广纳名士,先是征募了陈宫为从事,后又将吕虔征为了兖州别驾。
  兖州别驾吕虔和青州别驾孔融两人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等待了一下,最后还是吕虔先行开口。
  “兖州各地募兵正有序进行,钱粮尚足半年用度,但是极度缺乏兵甲,新军共计四万人,却只有铁甲两千领,革甲三千领。”
  袁术依靠着自己的声望,在很快的时间重新使得麾下军卒恢复了士气,并且奉令在本地募集了两万军兵,再度让麾下的军力达到了四万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