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648节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648节

  一帮在急诊科的人回头,见这女孩子长相十分靓丽,不由疑问这人是谁。
  有人在喊谢同学,张德胜和赵兆伟随同大队伍探个脑袋,认出这张人脸哇一下:噢唛嘎,是那个给他们班上同学闯了无数祸的校花李亚希。
  这个闯祸精来找谢同学想干嘛。
  同样记起这人这事的魏尚泉满脸警惕着,对谢同学说:“你小心点。”
  段三宝在旁听见他们的对话感到疑惑。
  “没事的。”谢婉莹对同学说,经她从发小那里了解到人家早变好了。等李亚希走过来,关心下病人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定期回去医院复查?”离开肝胆外科后确实不太清楚以前那些病人的情况了。
  “有。”李亚希笑着回答道。作为校花,本来有沉鱼落雁之容,恢复健康后脸颊有肉了,笑起来更好看了。
  病人恢复好,谢婉莹作为医生很高兴。自己发小的付出能得到回报没有白白牺牲,是好事情。
  “你来这里找人吗?”谢婉莹问她。
  “我忘了告诉你,谢医生。我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梁老师手下学习。梁老师和首儿有个合作的研究项目,我来这里帮老师搞调研的。”李亚希拍拍身上装了沉重文件的背包说。
  别小瞧人家校花了,到底不可能是差生,家里有人脉。报考的研究生在同个院校里头如果专业类别差不多,转个专业和导师是办得到的。而且心理学说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实际上没多少学霸争取,因国内这个专业就业路径相对狭窄不被看好。李亚希选这个专业真是为情怀和梦想了。
  “你去忙吧,谢医生,等你有时间我再找你聊天。”李亚希说。
  现在这姑娘变得善解人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了心理学的缘故。
  和谢婉莹分开后,李亚希掉头看见了那个抱着马蹄足患儿一脸哀伤的孩子妈妈,于是走过去。
  第2430章 每个医院情况不一
  “她想做什么?”魏同学见到李亚希向他们的病人走过去,紧张地问。
  “没事没事。”谢婉莹拉住魏同学,稍安勿躁。
  站在患儿妈妈面前,李亚希蹲下去,从自己书包里拿出条小纸巾递给对方擦擦脸。
  她这是想安慰患者家属?
  “这人能变好吗?”魏同学终究是有点怀疑的。当初,李亚希这个人是差点把国协医院几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全给害惨了。
  谢婉莹受到发小和自己妈妈的影响,对人能不能变好还是有点儿信心的。
  回到诊室接诊的第二个患儿,让魏同学的心再次悬挂起来了。
  这次来就医的患儿症状是胎记。
  “我们在其它医院就诊,他们说让我们来首儿看看能不能治,他们说他们治不了。”孩子父母抱着一岁半的患儿对医生说。
  魏同学仔细查看这个患儿身上的胎记,是比较大块的咖啡色斑块,长在背上那块最大估计有两厘米。想到自己妈妈说过的话,魏同学心有余悸了,开始顾虑起自己那天下结论是否太快。可能需要回家去瞧瞧小侄子身上的胎记什么样子再说。再想到小侄子去过医院看过医生了,估计诊断能靠得住。
  没想到这对孩子父母继续说的话打翻了他的想法:“我们一早觉得他身上胎记多了点,抱他看过医生。医生说没事儿,结果这胎记越来越大,现在医生说是有事儿了。”
  值班的急诊医生有点无奈。段三宝同学问孩子家长:“这里是急诊不是门诊,急诊科护士没有和你们说清楚吗?”
  “门诊我们挂不到号,我们从外地来的,求了这里的护士好久,最终答应让我们进来找医生看一看。”
  异地就医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千里迢迢跑到首都求医是没有办法,因为首都是全国医学中心,是病人的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如果孩子看病,老百姓想也不用想,来首儿找儿科医生对了。都知道首儿是全国儿童医院排名第一的医院,这里的医生专门给儿童看病是最厉害的。
  只能说老百姓终究为外行不太懂内行的信息。首儿的神经外科并不是最出名的,实际上首儿的神经外科医生要去方泽培养进修的。方泽的神经外科远比首儿出名多了,包揽了小儿神经外科。况且这两家医院同属一家医学院附属单位,彼此不分亲疏。
  一家医院投资神经外科设备仪器要巨款的,首儿是儿科综合医院,很多科室均要钱,分到小儿神经外科上的款项有限度,干脆把一些治不了的神经外科患儿转去给方泽治。可以说首儿和方泽不是竞争关系更像是亲密的亲人关系,和国协国陟之间的关系真不太一样。
  可能是首儿不需要神经外科同样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国协不一样,如果失去拥有大市场的心内心外科业务很要命的,不得不和国陟斤斤计较。
  “他这个病初步判断怕是神经纤维瘤,如果确诊是,他皮肤上这些斑块不能叫做胎记,是神经纤维瘤的一种表现。”
  第2431章 遗传是雪上加霜
  “这些情况,你们就医当地的医生应该有和你们说过。”
  “是,让我们来首都儿童医院求医。”
  “你们需要去更专业的神经外科医院看,不是来首儿,要去方泽。”段三宝说到这,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刹住嘴。
  只怕这患儿和家属去到方泽后会继续大失所望。因为这个病,是没得治的。比马蹄足要惨得多。难怪当地医生怀疑后赶紧叫父母抱孩子来首都求医。
  问题首都医生不是神,首当医生只能说在现有医学的技术范围内把活儿干到最好。对于没有突破性医学进展和治疗方案的疾病,首都医生一样束手无策的。
  对于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手术主要针对的是长出来的瘤子,切了缓解症状,切完会复发,再手术这样反复折腾。
  现在医生要怕的是,孩子这个病是遗传病,说明很有可能这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早有有这个病遗传给了孩子。所以说,在临床上,有时候是等孩子得病后才知道原来大人一块有病,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百的雪上加霜。
  “我哥没这个病,我家里人没这个病的。”魏同学在旁边暗地里叨叨念道安慰下自己和小侄子。至于他嫂子和嫂子娘家人暂没听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病。总归是这个病人把他吓到了。
  “你们先去方泽看看吧。”段同学对患儿家长说。
  “医生,你不要骗我们。是不是嫌弃挂不上号?”患儿家属担心医生是变着法子赶他们走。
  没有没有。几位年轻医生异口同声摇头,这种事儿他们干不出来的。
  事实上段同学让护士进来帮着家属把挂号费退了,能退一点算一点,对这种患儿和家属来说一分钱全是珍贵的救命钱。
  对无能为力帮上忙的患儿和家属,医生心头蛮难受的。再次应证了老师们说的话,医生是技术第一。其它是次要,钱的问题可以再想想法子凑,唯独技术是想不到得不到的。
  中午休息时,和内科同学一块吃饭,据说内科那边早上一样来了个叫人不知道如何办的患儿。
  “怀疑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液科没有床位,说是下午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重新再做个骨穿。”赵兆伟同学和张德胜同学和外科同学们交流着病例经验。
  潘世华同学上午在医院值班室睡觉,中午起床吃饭了,一块听。
  听见内科同学有机会练手骨穿了,几个外科同学流露出点羡慕的表情。
  两内科同学叫他们先不用激动,道:“这患儿家属不太好相处的。”
  医生最怕家属不配合。几个外科同学问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患儿是转院过来的,三岁大,男孩。之前在北都五附属医院看病,听说是他们家离北都五近的缘故。”
  北都七大附属医院,不是每个医院每个科都很出名的。比如北都三,只有两个科室有技术实力其它科真心一般般。北都五最出名的不是儿科和血液科。
  第2432章 首选不是博眼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怀疑血液病了,家属抱孩子过来首儿求医很正常。
  “在北都五的时候,没第一时间查出来,给耽误了好像两个星期左右。因为这孩子一开始的症状只是发烧,没出血。医生没怀疑到血液病这个地步。”
  “发烧需要做血常规不是吗?”几个同学听完疑心这话哪儿不对。
  “家长宠小孩子吧,听说是要抽血什么的,这孩子比较害怕而且任性不配合,不给抽。所以没做血常规,给了退烧药回家服用,只怀疑是小感冒。”
  “这样说,这家属岂不是属于从头到尾不喜欢配合医生的那种人了?”魏尚泉同学问。
  “是。”两内科同学点点头,“早上刚说要在这边重新抽血化验,家长一直叫,不想给这孩子抽。”
  “反复抽血化验,小孩子比较辛苦的。”潘世华同学说。
  大人反复抽血折腾都受不住,何况孩子。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家属不配合,医务人员很难给孩子做进一步治疗的。
  什么时候能发明出抽血不疼的技术多好。想到下午的骨穿比抽血疼多了。几位外科同学是有点担心内科同学了,怕家属听见孩子哭闹起来要命。
  要他们内科同学说,最糟糕的不是这个。
  “家属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整天在打听是不是需要找人做骨髓移植。”
  现在新闻很喜欢拿耸人听闻的东西来做新闻报道吸人眼球。骨髓移植本身涉及到了医学伦理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比起讨论什么化疗放疗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有些家属看多了新闻,以为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救命神药,知道家人得病立马追着医生问这个。
  实际上肯定不是。之前说过了,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肯定是从最有效的治疗方针开始。白血病的救命神药始终是化疗放在首位。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科多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已经形成很有效的一套化疗方案。发现及时治疗早的话,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可喜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骨髓移植只用于复发,不是医生发现这个病的治疗首选。而且骨髓移植真不是神药,骨髓移植后同样会复发,属于临床其它治疗方案无效后走投无路的一条选择。
  外行人不太懂医学,媒体爱制造新闻,只拿可以引发社会议论热点的捐献者来制造话题,实在是叫搞科学的人很不高兴的。
  懂点医学的都知道,医学捐赠这种事情必须采取自愿原则。为什么?医学是科学,每年新出的科学医学结果不知道有多少是会推翻以前的某些研究成果。只能说是研究出来的东西目前能用就用,你想说我能保证今天的研究结果永远是对的,没人敢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治病肯定是有得有失。为了救自己的命牺牲一点自己的其它东西,有些患者都不愿意呢。
  第2433章 不要骗人
  何况叫一个健康人去给其他人捐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医学没法做百分之百的保障,体现在很多对捐的宣传方面只停留在道德宣传方面居多,技术缺陷方面是属于能逃避就逃避不敢说。问题老百姓骗不得的,这是所有医务人员对这种宣传策略最哭笑不得的一点。你骗一下老百姓说做这事儿毫无副作用,人家一查出来不是,会对你所说的东西全盘质疑并且恨死你了。
  宣传上说现在骨髓移植不是弄骨头了,是搞外周造血干细胞,不疼的,没什么风险了。实际上呢,当每个捐献者在真要捐之前会拿到手一张知情同意书,上面给你罗列出各种风险而且要你本人自负后果。搞到一大堆先前登记的志愿者骂人,之前宣传的时候根本没对他们说过有这个。
  医务人员为什么对这种事体会最深,因为在临床上解说不够充分的时候,会经常遇到被老百姓说你骗我然后恨死你这个医生。
  人命关天啊,人命在老百姓里是放在第一位的。你怎么可以骗人,你要知道说少一点东西在老百姓的认知里全是骗人。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不要说国内,国外骨髓悔捐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搞得这种宣传方式是不是感觉叫人是能骗一个算一个?简直是自我挖坑抹黑的策略,而且准备一路黑到底了,根本不知道算是宣传叫人捐还是宣传叫人不捐了。
  捐献究竟提倡不提倡,肯定提倡。很多医务人员本身是登记的志愿者,知道捐献对自身安全风险很低,可以救人命为何不做。然而有个重要的前提是捐献者必须是个健康人。
  医学研究的正是健康人捐给病人。你叫个不健康的人来捐是不行的,对患者一样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出现大家不想见到的意外,要具体病例具体科学分析的。撞上医学偶发事件刚好是那倒霉的百分之零点零一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更需要自愿原则。另一种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些,是出事大部分案例的根源。
  再不懂,譬如她谢同学上回献血被所有老师刮了顿鼻子。你要献爱心可以。麻烦你先对自己负责。捐献者出事造成严重后果的话,被传出去会影响整个社会对捐献事业的信任度和信心的。
  对于悔捐者,不懂的会骂。懂这事儿轻重程度的,任何一个医务人员或是捐献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会骂。你强逼按着他人头捐,是好比把人捆绑起来当牲畜用的,捐完出事的社会影响后果更是毁灭性的。像上次丁露露,你利诱她捐可以,逼捐不行的,她若是临阵不捐悔捐,是必须被尊重的。
  强硬逼捐一般发生在哪里?亲人。
  亲人捆绑逼捐可以到什么程度。同家族多少号人对个体进行逼捐,不捐要他/她社死。同情弱者要有个度,否则的话是对另一个弱者形成更可怕的欺压。
  第2434章 打的美妙主意
  放到面前这个患儿上,你说这家属没搞清楚医生的治疗方案,直接找人问需要不需要捐骨髓了。以为这爸妈急着给孩子捐吗?想多了。医生在临床上各种伦理剧看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